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正值豆寇年华的少男少女们来说,学校家庭无疑是安全的避风港。但无情的事实证明,愈来愈多的中学生乃至小学生偏偏舍弃温暖的港湾,加入日渐增多的出走行列。 中小学生出走现象,在学校、家庭、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被家庭、学校众星捧月般宠爱的小“太阳们”纷纷出走,人们不禁要问: 学生为哪般?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上海火车站仅在一九九五年一至三月,就截下了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的九至十七岁的学生八百一十六名,最多的一次就扣留住了来自东北某校的学生二十四名,有关中学生出走的情况各大新闻媒体一时间曾连续报道过。不断发生的中小学生出走现象,在学校、家庭、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波,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分析出走案例,首先应当肯定  相似文献   

3.
学校心育盲点的警报──少年出走现象透视殷式聪近几年,少年离家出走的问题不时地困扰着家庭和学校。父母呼儿女还家、教师唤学生归校的启事,在报纸、电台、电视中时有见闻。学生出走虽属个别,但影响极大,一旦发生,不仅家庭慌乱、学校紧张,社会也要为之不安。有远见...  相似文献   

4.
90后大学生离校出走的具体诱因虽不尽相同,却都不同程度受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个性特征等因素影响。高校不仅要理性看待这种现象,更要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以预防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不时地困扰着家庭和学校。父母呼儿女返家、教师唤学生归校的启事,在报纸、电台、电视中时有所闻。学生出走虽属个别,但影响极大,一旦发生,不仅家庭慌乱、学校紧张,社会也要为之不安。有远见卓识者一再呼吁:采取措施,积极防范,多从正面教育,杜绝出走事件。然而,措施尽管制订了不少,学生出走的事件却并未杜绝,甚至竟有东北某中学6名少女集体出走的事件发生。面对学生离家出走的现象,家长感到迷惘,教师亦觉困惑,纷纷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6.
张增芳 《中学文科》2007,(12):164-164
孩子离家出走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避免青少年离家出走,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以警示那些离家出走或准备出走的孩子,使之醒悟,不要再做蠢事。同时,引起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注意,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下面,本人针对学生出走的行为,从其心理、外界环境因素等方面做一简要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去年9月8日,某校初三年级有3名女生和4名男生离校出走,出走的学生分别属于五个不同的班级.出走后,家庭、学校、公安部门组织了大量人力寻找,在离校不远的一个学生家里找到了他们.  相似文献   

8.
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家庭和学校,也给社会带来不安.本文试图就学生出走的原因分析,说明心理教育盲点现象,以求引起全社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学校表现出的厌学、出走、轻生、自虐、自我封闭等不良行为.都与学生不能适应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有关。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句话道出了适应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县城乡各学校初中学生弃学出走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情况越来越严重,由以前的单人出走,发展到现在的数人结伙外出,这给家长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同时,又直接影响着“普九”工作的顺利实施。正值青春萌动期的初中生,他们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情趣志向、性格特征均不稳定,好奇、易冲动、爱冒险,又有强烈的自尊心,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生的危险段”。他们弃学出走不仅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更重要的是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有的走上…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是一个让家长、学校和社会严重困扰的永久性话题。迄今为止,没有专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出走现象的研究。这些学生是指由初中考入学校的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大专生。因为其中女生比例占99%以上,所以出走原因有其特殊性。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她们的出走原因,并总结了从教师引导角度应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纪丽萍 《甘肃教育》2011,(17):35-35
近年来,有关聋生离家、离校出走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聋生的出走给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学校的正常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那么,这些聋生究竟为什么要出走呢?  相似文献   

13.
预防和控制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是全社会的责任。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协作,增强法制安全意识。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特点和成因,从学生安全工作法制化的角度,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职学生暴力行为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并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提出了预防和控制中职学生暴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从各种媒体以及我们身边看到,中学生离家出走正逐渐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让很多的家庭和学校束手无策,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要出走?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创设学校与家庭和谐的合作氛围,构建“校家同创”德育工作体系,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预防学生违德、违纪和违法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上半年香港有1624名青少年离家出走。这些未满16岁的孩子或流浪街头,或受不良分子的诱骗而误入歧途。青少年出走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从香港警方公布的数字看,这一社会现象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一份有关的调查报告则指出,每5个出走青少年的家庭中,大约只有1个家庭向警方报案,由此计算,估计每年离开学校和家庭的孩子有近2万人。  相似文献   

18.
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避免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是家庭幸福的需要 ,也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随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逐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重视的问题 ,特别是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广西师大附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确立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的研究方向 ,力求在进行预防教育中 ,多管齐下 ,标本兼治。广西师大附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构建教育网络 :一、办好青年党校 ,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该校始终抓好少先…  相似文献   

19.
杨刚 《今日教育》2012,(12):62-63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离家(校)出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初中学生,当他们的自我意识与沉重的学习压力形成了激烈的冲突,并认为学校、家庭均不能排解时,为逃避问题就会离家(校)出走,有的学生甚至身无分文,也会在冲动之下—走为快。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我摸索实践过一段时间,逐步认识到“换位思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自杀危机干预及应急处置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建勤  戈琴 《教育与职业》2006,(23):102-103
本文透视和分析了可能引起学生自杀行为的因素,探讨了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措施,主张学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希望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关注和努力,以使青年学生顺利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