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为了落实清政府"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他不遗余力地推进书院教育,不仅乐于为书院撰文,还亲自创办书院并授课。福建和江西两省因与朱子理学特殊的机缘,其书院更得到李光地的厚爱。李光地的努力促进了书院的发展,进而因书院的教化端正了社会风气,延续了崇教尚学之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堪称一位不折不扣的书院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李光地是清初的易学大家,易学著作宏富,有关于李光地的易学研究论著代不乏人,而对李光地选编的《易义前选》却少人问津,笔者将围绕(《易义前选》的特色展开论述,从而探讨其价值所在,并以此一窥李光地的大学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3.
李光地文化蕴含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湖头城镇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李光地历史地位的基础上,阐明了李光地文化在湖头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并结合李光地文化及湖头历史文化资源对湖头城镇建设如何开发利用李光地文化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奉新的书院,自南唐以来,仅就康熙、乾隆、同治、道光四部县志及《甘竹胡氏十修族谱》所记载,即有四十六所。奉新的书院,就名称来看,有的以人命名,如董侯书院、二何书院、陈先生书院、小峰精舍等;有的因地命名,如郁竹书院、南垣书院、车坪书院、冯川书院等;有的以山命名,如华林书院、岐峰书院等;有的因事因物命名,如梧桐书院,因山多梧桐,故名梧桐书院。还有的以人的别号命名,如东瓯讲  相似文献   

5.
苏轼两次路经雷州,又寓居儋州三年有余,直接引发了雷州文明书院和儋州载酒堂的兴建。二者皆因苏轼而兴,因苏轼而名,亦皆被世人习称为东坡书院。随着东坡书院的诞生与发展,雷州、儋州两地文教渐开,原先被视为畏途的"蛮夷之地",终有"海滨邹鲁"之称。  相似文献   

6.
良心     
田野 《课外阅读》2012,(13):36-37
清朝康熙年间,福建出了两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名叫陈梦雷,一位名叫李光地。康熙九年,两个人同榜进士及第,同被授予编修之职。俗话说,惺惺惜惺惺。陈梦雷与李光地相互仰慕,亲如兄弟。康熙十二年,陈梦雷与李光地结伴回福建探亲。陈梦雷家住福建福州,李光地家住福建安溪,相距不远。两个人在福州分手,约好探亲结束再一同结伴回京。可  相似文献   

7.
暨阳书院设于江苏江阴,著名学者卢文弨和李兆洛曾先后担任院长,他们对暨阳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暨阳书院因他们而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8.
《白鹿洞书院揭示》不仅仅是一个书院的一般教约,重要的是,它因集中反映了制者朱嘉的教育目的和人才思想,而成为后世书院学规之榜样。  相似文献   

9.
因构思巧妙、见解高远,《衡州石鼓书院记》在书院记中独领风骚。它彰显石鼓书院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声誉,复现书院发端、勃兴、鼎盛的历史背景,折射理学与书院一体化的双赢格局,凸显理学家于科举制度既深恶痛绝又割舍不断的两难境地,印证了书院记之典型特征及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光地和吴英,同为闽人,又为姻亲,一文一武,一生的主要活动时间大致与清初康熙一朝相终始。他们在平息"三藩之乱"、稳定东南沿海局势、收复台湾和地方治理过程中,为祖国统一大业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揭开了康乾盛世的新篇章。李光地和吴英,可谓文臣与武将的典范,值得万民敬仰。比较李光地和吴英的历史贡献,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他们的研究,也为当今社会治理和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李光地《音韵阐微》对反切改良的背景、方法、结果三个层面展开,历时、共时相结合地简述其对反切方法的改良。  相似文献   

12.
陈梦雷与李光地因《蜡丸疏》的主权归属问题引发了一场贯穿俩人大半生的纠葛,孰是孰非,见仁见智。笔者拟就现存的文献资料进行一番探讨,试图给这段历史的疑案一个较为明晰的思路,使人们了解更接近真实面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私人书院因受西学影响发生诸多变化。文章以天文学为例,依托书院课艺等文献资料,追溯了这一时期传统书院和新式书院开展天文学教育的具体情况。部分传统书院仍然将天文学作为经史教育的附属,延续清初兴起的考证方法,新式书院则启迪和宣传了近代天文学知识,天文学的启蒙教育也在晚清得到重视。晚清私人书院天文学教育的变化,也是科学教育试验与尝试的反映,为清末教育改制提供了可以依据和参考的模板。  相似文献   

14.
李艳 《湖北教育》2014,(12):38-40
中国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成功地承担了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功能.一方面,书院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书院精神,鲜明地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书院的组织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祭祀制度和书院建筑等,也从多个方面表现了通识教育隐性课程的特色.由此可见,书院文化对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乡绅在地方书院建设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他们既是捐输书院的主体,又是书院经营的参与者.晚清道光年间九江德安乡绅燕笙撰就的<书院说>,揭示了敷阳书院学田因田亩不实、田米不清、兑票不靖等因素而导致书院名存实亡的事实.书院在围绕学田经营的利益博弈中,扮演了在场却缺席的社会角色;乡绅、富户通过经营书院学田而攫取利益成为破坏地方书院生态均衡的重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晚清道光年间九江德安乡绅燕笙撰就的<书院说>,揭示了敷阳书院学田因田亩不实、田米不清、兑票不靖等因素而导致书院名存实亡的事实.书院在围绕学田经营的利益博弈中,扮演了在场却缺席的社会角色,乡绅、富户通过经营书院学田而攫取利益成为破坏地方书院生态均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清代湖南书院的功能日趋完善,书院建设者和管理者重视对书院内部的管理,在教学、祭祀、经费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极大地促进了书院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姚鼐一生的主要经历就是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江苏、安徽等地的重要书院达40年之久,其中主讲安庆敬敷书院和歙县紫阳书院15年,也是其书院教育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姚鼐对书院教学、管理的一些认识,力求通过探析姚鼐在书院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揭示其对桐城派、安徽书院教育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学租是维持书院正常运行的主要经费来源,但清代书院学田在经营中问题重重。九江德安敷阳书院的学田在租佃中因田亩不实、田米不清、刁佃不惩及兑票不靖等原因,造成书院办学经费入不敷出,书院有名无实。虽然时人曾开出合田、内票、择人、专差、减课等对策,但依然无法挽救书院于咸丰四年化为乌有的命运。清代书院学田的经营不善,是导致书院兴废旋踵和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李光地《音韵阐微》对反切改良的背景、方法、结果三个层面展开,历时、共时相结合地简述其对反切方法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