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辞书。据学者考证,当产生于战国末期。它问世以后,历代注家不断。仅汉一代,即有“注者十余”,据《隋书,经籍志》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记载,有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五家注。及至汉文帝时代,“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汉武帝时置博士,亦取“学通有修,博识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为之。”以后,它一直作为儒家的经典,为历代学者所推重。到了晋代,郭景纯“沈研钻极,历二九载”他“缀集异文,会粹旧说,考方图之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尔雅》概述 一《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中国古来的传统,把语言文字之学,称为“小学”。小学书大别为三类:一是文字之学,以研究《说文解字》为主;二是训诂之学,以研究《尔雅》为主;三是音韵之学,以研究《广韵》为主。这一篇只简述《尔雅》,不及其它。 《尔雅》这一部书,自晋郭璞注,宋邢昺疏之后,到清代各家的笺疏、补正、校勘等等的著作,据周祖谟先生《重印雅学考跋》(《问学集》下,689——696页,  相似文献   

3.
《广雅疏证》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尔雅》“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著作者已不可考,见郭璞《尔雅注》)。如果这事实可靠,它无疑是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深为后世尊崇,公认它是我国古汉语词汇学、词义学的发端,是我国训诂学的始祖。继《尔雅》之后,历代均有人做傚《尔雅》体例,编纂训诂辞书,或著书删补《尔雅》中衍漏之内容,其中佼佼者,当首推三国魏太和年间博士张揖所撰的《广雅》。依据卷首所载张氏《上广雅表》得知,《广雅》原分上、中、下三卷,唐以后析为十卷,共一万八千字,所释训诂名物计二千三百四十五条。其书篇目次序完全因袭《尔雅》,博采汉人笺注以及《三苍》、《说文》、《方言》诸书,增广《尔雅》所未备,故名《广雅》。隋人曹宪为《广雅》作音释,因  相似文献   

4.
传统,在现代意义上是英文Tradition的汉译,在我国古代,是传和统的复合词。传统之传,本义是遽,《说文解字》和《尔雅·释言》都有记载,按照郭璞《尔雅》注的解释,是指驿站上所备的车马,以便急速传递消息,这就蕴含了一站传一站的意思,可引申为传授。汉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说:“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有相传继续之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曰:“传者,相传继续也。”传统之统,本义是丝的头绪。段五载《说文解字注》:“从丝皆得其首,是为统。”引申为万有总束为一个根本,《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  相似文献   

5.
《朱子〈论语集注〉初探》一文认为:《论语集注》在注音、释义方面是以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为依归"。其实,对于《释文》的注音,《集注》是批判地继承;《朱注》在释《论语》经义时,只是偶尔采取《经典释文》之说,更多的是采择比《经典释文》早的古注、小学类的书的释义以及其它较早文献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汇释经典用语的训诂工具书,它汇集了从春秋战国以至秦汉间训诂研究的丰富成果,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因而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成书以来,有不少人对它进行研究,并为之作注,流传至今最有代表的是晋人郭璞的《尔雅注》,但由于训语过于简练,所以到了宋代,随着《尔雅》经学地位的提高,邢昺等人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尔雅疏》疏通相关训义,特别是其注  相似文献   

7.
郭璞《尔雅注》蕴含了较多的词源研究成分,通过对郭注材料的具体分析可以总结出郭注在词源研究三个方面的成绩,并可对《尔雅注》和《方言注》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8.
清人马国翰根据《经典释文》《齐民要术》《水经注》《太平御览》等书所注辑佚而成《尔雅犍为文学注》一书,现收存于《续修四库全书》1203册。此书中出现了直音注音与反切注音的例子,笔者以此来推断,早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即西汉中期,直音和反切就可能已经作为汉字注音的方法了。  相似文献   

9.
东晋郭璞的《尔雅注》是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尔雅》古注,也是清代以前影响最大的《尔雅》注本。尽管郭璞对《尔雅》词义的训释是直观的,尚停留在感性阶段,但他对词义内部的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认为:郭璞已初步具有义素思想和语义系统思想。  相似文献   

10.
郭璞的《尔雅注》是一部重要文献,多引先秦汉魏众书以证《尔雅》释义,《国语》亦在其列,这本书对《国语》研究史与接受史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尔雅注》所选《国语》语例尽管不多,但极其精审,足见郭璞对《国语》之推重与熟悉,此亦为《国语》颇受晋人重视与喜欢的例证。通过将郭璞引《国语》例与韦昭《国语解》对照分析,亦可推测出郭璞应阅读过《国语》韦注。  相似文献   

11.
《尔雅》是中国的一部最古老的训诂著作,列在《十三经》的最后。因为它是用来“训释五经,辩章同异;实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经典释文·序录》)所以它排在各种经典之后。 至于《尔雅》的作者,古来也有几种异说。(一)是东汉大儒郑玄《驳五经异义》的说法:“玄之闻也,<尔雅>者,孔子门人所作,以释六艺之言,盖不误也”。(骆鸿凯:《尔雅论略》)还有西汉扬雄,梁刘勰,唐贾公彦等,均同此说。扬雄是西汉人,当然比郑玄早,但其说只见于《西京杂记》,但此书晚出,难以取信,所以骆氏只相信郑玄。(二)是三国时魏博士张揖。他编写了一  相似文献   

12.
东晋郭璞的《尔雅注》是清代以前各种注本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尔雅》"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郭璞为其作注引经据典,博采众长,且以《诗经》为最多,其有引《诗》达一百七十例。我们就《尔雅》郭注引《诗》情况与传世《毛诗》进行比较,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引自《毛诗》,参照有关文献资料,我们推测郭璞可能引用的是《鲁诗》。  相似文献   

13.
商品和贯币 肠克思:《查木输》第一卷第一、兰章 属克思:《政治释济学批+lI》 资本和剩余价值 属克思:《资本输》第一卷第四章,第五章第二节,第六章,第 八章第一节,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五节,第十 三章第三节,第十七、十八、十九章 岛克思:《展佣劳动与查本》 列认《俄国工人的工查和资木家的利澜》、《榨取血 汗的“科学”制度》载《‘列宁全集”第十八卷。 资木积累 娜克思:《查木输》第一卷第二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一、四 节,第二十三章郊一至四节 列宁:《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载。列宁全备,第十八 卷 资本的循环与周棘 娜克思…  相似文献   

14.
乐山尔雅台高峙乌尤山巅,阅尽嘉州秀色.然而数百年来,无论是《嘉定府志》、《乐山县志》,还是近人的有关介绍文章,都没有提到它到底始建于何时.按同治年间重修的《嘉定府志》的说法,它因“世传郭璞注尔雅于此”而得名.(《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辞书,成于汉代.郭璞字景纯,山西闻喜人,晋代文学家,尔雅学家.)近十多年来,乐山介绍尔雅台的材料,都讲这一传说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北宋苏辙《初发嘉州》诗:“俄顷已不见,乌牛在中渚.…  相似文献   

15.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训诂专书,在古典经学史和汉语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代学者黄侃先生称之为“诸夏之公言”、“经典之常语”、“训诂之正义”。自汉代《尔雅》成书后,学者纷纷为之注疏,最著名的有: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北宋初年邢昺的《尔雅注疏》、清代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其中,郭注、郝疏等倍受称颂,独以邢昺《尔雅注疏》,所受贬斥多于褒扬。本文作者初涉训诂领域,在研读《尔雅》的过程中,从邢疏中多受启发,感到对它贬抑过甚,似有不公,特为浅析,以就教于前辈学者。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之小学史中,文字之学则首推《说文》,声韵之学则首推《广韵》,训话之学则首推《尔雅》。王充《论衡·是应篇》曰:"《尔雅》之书,《五经》之训故。"郑玄《驳五经异义》曰:"《尔雅》所以释六艺之旨。"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曰:"《尔雅》者,孔徒之所纂,诗书之襟带。"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曰:"《尔雅》者,所以训释《五经》,辩章同异,实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邢《尔雅疏叙》曰:"夫《尔雅》者,先德授教之术,后进索隐之方,城传往之滥觞,为经籍之枢要者也。"《尔雅》之书,可以说…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制作好质量上乘的电子文本《经典释文》的前提下,先对《经典释文》所引的各家音切进行标注,建立XML文档,然后运用XML的相关技术(XSL样式表)把各家音切分别提取出来.我们统计到的音注家只有97家,我们可能遗漏了几家,但离《经典释文》号称引录230余家音切相差甚远.虽然《释文》引录了100家左右的音切,但是引录音切在100条以上的也只有10家.  相似文献   

18.
《尔雅》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词书,是训诂学的代表作。在晋郭璞之前曾有过许多家注解,但都亡佚了。郭璞的《尔雅注》是完整地保存到现在的最早的《尔雅》注本,历来为世所重,在训诂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笔者在钻研雅书的过程中,发现郭氏关于《释诂》中“肆”字的一条注释似有误。由于不仅仅是一个字的注释,还关系到对古汉语中反义同字词这类词的某些解释,而且说者多有,莫衷一是,似成为训诂中一个难题,故有必要专篇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9.
《说文》说:“菜,草之可食者。”《尔雅》郭璞注说:“凡草菜可食者通名为蔬。”“菜蔬”或者“蔬菜”就是日常作副食品用的草本植物,其中有些原产于我国,有些自国外传人。  相似文献   

20.
郭璞(276~324年),字景纯,生活在西晋、东晋之交。他博学多才,一生享年不多,但写下的诗文著作却不少。虽然没有写过语言学专著,可为前人作了不少注释,这些注释在语言学上很有价值,特别是《尔雅注》和《方言注》。我们根据这些材料,可以了解晋代语音、词汇、方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本文主要探讨郭璞《方言注》以及《尔雅注》所反映的晋代方言地理概况,及其与汉代方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