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白追求自由的热烈的思想倾向,在其行为选择上表现为以布衣之身"平交王侯",平交行为中含蕴着超迈的平交心态,体现出与正统文化价值观相左的行为倾向。对李白平交心态与平交行为的文化根源进行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2.
<正>李白游侠诗在其诗文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研究者对其描写的客体作全面、深刻、准确阐述的却较为少见。本文试图对李白游侠诗作一个准确、全面、深刻的定位,以补全对李白游侠诗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一、李白的游侠人生及侠义人格中国的侠文化精神传承到唐代,出现了战国以来任侠风气的又一高潮。一方面,任侠成为唐人社会价值观念的表述,同时也是文人士大夫走向仕途的"终南捷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李白诗学研究,经历了一条曲折但颇有成就的发展道路.李白作品与文献资料整理,李白其人与作品内涵的研究,表现出由分散性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研究内容方面,由具体作品解析向李白思想性格的深层文化心态方面挖掘;研究方法方面,由传统的笺证点评向综合意义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形成由中国走向世界的研究趋势,使李白诗学成为世界文学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从李白对待现实、对待干谒、对待富贵、对待前贤等的态度表现上,剖析了李白形象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也暴露出李白形象的消极面。作者认为,把李白还原成真实的“人”的存在,这种研究方法无论是对李白研究、抑或对古代文人心态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归隐于池州之后,沈辽先前贬谪于永州的悲剧心态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这与池州与永州地域文化的差异关系甚大。可以说沈辽心态由沉郁转向旷达,池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起到了甚为关键的角色。他以选择隐逸池州为乐,而池州的九华山、秋浦、齐山.以及池州的地域文化带给了他潇洒自得的心态。他又仿效李白、杜牧等人,开凿了池州的左、右二山,不仅为池州的地域文化涂上了浓厚的一笔.而且使它们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抹去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魏晋人物的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李白表现出对魏晋名士风度的仰慕,而这种对魏晋名士的积极态度不仅对李白的生活和创作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李白饮酒题材和山水题材诗歌的发展,而且李白诗歌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高扬也和李白学习魏晋文人有关。此外,李白"清真"、"自然"的诗歌美学观念亦与魏晋玄学风气下的人物品评有相当关联。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李白研究会和江油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5李白文化高端论坛",集中外70人位李白研究专家和学者,论文和发言约40篇,探讨了李白文化文旅融合与创新发展及李白文化相关的学术问题,展现了近期李白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李白文化的出现、存在和发展,反映社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认知,对后世文学和文学流派都产生十分重要影响。文章对李白(文化)文化的内涵进行界定,对李白(文化)的三个层次内容进行分析,阐述李白(文化)价值,并深入探讨李白(文化)对唐代以及近现代文学家和文学流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白文化是人类符号创造活动的产品。近年来,信息传播领域开始关注符号传播,李白文化的传播有赖于对其符号意义的明晰。从符号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两个层面审视和理解李白文化,为探寻李白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李白故里江油市,李白文化在儒家庙宇、佛寺、道观等处都有影响痕迹。这是故里人们自古以来通过民俗信仰表达对诗仙李白的崇敬之情。这些寺庙观宇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有关部门应对这些寺庙观宇进行保护与开发,并将其纳入李白文化旅游路线规划。这对江油市打造以李白文化为品牌的旅游城市,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意义。这些寺庙观宇实际具有了从民俗学角度传承李白文化的功能。由此引发我们对当下江油市文化教育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白诗歌不仅具有浪漫主义因素,还具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从表现题材看,李白的政治抱负及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决定其作品并不缺少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从创作手法看,由于李白性格及诗歌审美理想的影响,他的现实主义因素又表现了较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浅论李白边塞诗中的民族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边塞诗是李白诗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中多侧面地透露出李白的民族观念。李白的民族观念有民族平等的倾向,这与当时的时代及李白个人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信、天真、狂傲、仗义是李白性格的主要特征 ,而性格又表现为某种气质 ,李白的诗人气质主要体现于自信、天真、狂傲和仗义。李白的气质造就了他的诗仙地位 ,同时李白的气质也导致了他政治上的失败。作为诗人 ,李白登上了一个时代的高峰 ;参与政治 ,李白每每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李白受儒、道、侠思想和盛唐气象的熏染,又一生怀才不遇,这对其诗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白诗文中体现出来的心系社稷、贵民固本、亲和自然、刚肠疾恶、恪守真诚的文化人格精神,深深地烙印着中国政治哲学、社会哲学、宇宙哲学、人生哲学的民本情怀与和谐意趣,是值得我们挖掘、整理、开发和借鉴的宝贵文化资源。民本情怀与和谐意趣结合为李白的文化人格精神,在极其阔大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昭示了李白的不朽和永恒。李白把心灵和谐对应于宇宙自然,再拿宇宙自然的和谐反观社会和人生,就使得他的文化人格有着批判现实生活所存在的不和谐的精神价值,这是李白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也是李白最为赢得读者的关键所在。民本情怀与和谐意趣,是李白诗文中的生命张扬,最终造就了他别具一格的诗学风格和独立于世的人格风貌。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咏史诗刻画了帝王、将相、女子和文士等几类历史人物的形象,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白刻画这些历史人物形象的诗作有的是借古讽今,有的是对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而更多的是以历史人物自况,我们从李白笔下比较多的历史人物形象都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学界历来对李白诗歌中的庄屈精神多有阐述,而对这种精神的文化背景少有涉及。李白于诗歌中表现出的强烈自我意识、独立的人格以及“舍我其谁”的英雄气质与楚文化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他本人也以“楚狂人”自称,狂言狂行中流露着楚人率真任侠、促急剽悍的性情。这些精神气质与李白早年游楚的经历、家世以及盛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与历史上的众多诗人相比,李白具有浓郁的童心,正是因为这颗鲜活的童心,李白的诗才在一代代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播下一颗诗的种子和一份美好的情感。理解李白诗歌,不能离开童心,对李白的鲜明个性和立身处世,同样不可或缺。童心,是解读李白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李白通过对征妇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摹写和刻画,既是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更是传达李白主体意识和思想的一种载体:一方面凸现了诗人自我的一种悲剧性生存状态———等待,等待被人发现和赏识的被动无助的生存处境,抒发了其怀才不遇的愤懑;另一方面表现了广大人民为战争所承受的无尽痛苦、无助、悲凉甚至死亡,深刻反思了战争的悲剧性本质;由此彰显了李白对于生命本身厚重而博大的悲悯精神。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一生四上庐山,与江西的名山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寓赣诗不仅形象地记载了李白诗风从飘逸走向沉郁的过程,而且集中地反映了他从学人误为政治人的遭际的尴尬和精神的痛楚。756年的再寓赣地,致使李白经验了人生的和精神的巨大跌落,在学上则表现为浪漫性和怨愤性的矛盾结合。李白遭受迁谪,始于江西,终于江西,因此,李白寓赣诗与其迁谪情怀是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