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中西部交接的武陵山脉,是远古被称为“五溪”之地的古夷水、酉溪交汇之处,也是远古巴国、巴人的聚居地之一。据历史考证,今鄂西南土家族就是远古巴国巴人后裔的分支。清江,古称夷水、盐水,全长440公里,是从南汇入长江的最大支流,号称“八百里清江”,其贯穿恩施自治州的北四县一市,被称为恩施州土家族的母亲河。追溯这条养育恩施土家族的母亲河源头,探寻土家族的悠久文化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这里是神秘的五溪大地。舞水、渠水、锦江、巫水、酉水如五条玉带,盘绕于沟壑幽谷之中,孕育着万物生灵。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洪江高庙、靖州斗篷坡等远古遗迹散落各处;洪江古商城、会同古民居、中方荆坪古村等村落古韵犹存,耀射着璀璨的文明。这里有瑰丽的民间艺术。独具苗家特色的麻阳农民画、撩人心魄的侗族大歌、以"中国戏剧活化石"闻名的傩戏,焕发着乡土文化的气韵。  相似文献   

3.
先秦巴文化与巴楚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巴是一个明古国,早在商代已见称于世。从商至西周,巴立国于汉水上游,春秋时一度东出汉东,与楚国缔结政治军事联盟,发生种种和战关系。同时,在川东鄂西称为巴的广袤地域上,活跃着若干族群,它们与汉上巴国有着不尽一致的关系。所谓巴化,在战国以前其实包含着巴国化和巴地化两大组成部分或层次,两不论在地域还是面貌上均有明显相异,战国时由于巴国南移长江流域,巴化才从地域和形态上充分整合起来。所谓巴楚化,主要是指在原为巴地后为楚地的地域范围内,巴化与楚化的共生与互融,表现为一种半巴半楚或亦巴亦楚的民族和地域化。  相似文献   

4.
五溪文化源远流长.依托独特的地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五溪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五溪文化.历经时代的洗礼,五溪文化已从一种封闭、落后、争斗、人治型的文化转向了开放、先进、和合、法治型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五溪文化内涵丰富又独具特色,是汉文化、楚文化、越文化、洞庭湖区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历代五溪人共同创造的一种多元、包容的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6.
五溪文化就是五溪地区以汉、侗、苗、瑶、土家为主的多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的区域文化。五溪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挖掘五溪文化的丰富内涵,分析五溪文化的多元结构,对弘扬五溪文化、建设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巴国的城市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从献可知有江州、垫江、平都、阆中、枳5座都城。巴国城市分布于河流沿岸,选建在临近河流的平坝地带;巴国城市未建有土质城垣;巴国城市的政治军事功能突出,商贸功能也有一定的发展。巴国城市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形成,既与巴人历史时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巴族民族化的尚武精神和建筑传统具有充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远古时人的生命很短促,生存条件很艰苦,也不可能有科学的生命观。为了抗拒这一事实,远古人出于求生欲望的强烈,试图找到一条永生之路。死而复生是人类普遍的愿望,是人类信仰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世界各地的文学形式都有死而复生这个母题,同时也体现了各不相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毕节地区历史上彝族土司则溪制度是毕节地区彝族历史文化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就其职能而言,它是军政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同时,它同九扯九纵以及家支制度是紧密相连的,九扯九纵是则溪制度中的职官制度,而家支制度则是则溪制度的基础,是其宗法化的体现。则溪制度、家支制度、九扯九纵共同构成了毕节地区彝族社会三位一体的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对则溪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毕节地区的历史文化,从而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泰勒残存法是文化人类学所广泛运用的的研究方法,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对重构远古先民的社会文化面貌大有裨益。某些残存的民俗文化不仅可与文献史料相印证,补考古资料之不足,还有助于追溯远古先民的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中心的历代“黔中文化”,辐射五省市,具有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文化高地”和“旅游高地”的潜质。“黔中文化”大概念具体包括了“中国溪洞文化”、“百溪千洞”、“蛮部文化”等多种旅游文化形态.可以进行国家级的开发,并以彭水县的旅游发展为基础,打造“中国溪洞文化艺术节”、“古黔中神秘溪洞文化之旅”两个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的门第观根深蒂固,是一种长期的文化心理积淀。从社会体制的角度来分析,将门第出身量化为评判人的标准始于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法;从文化成因、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人的门第观在远古感生神话中就已有表露。因此可以说:远古感生神话是中国门第观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五溪之地”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90年代的成长,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呈现下滑趋势,而在第二个十年蓬勃发展,并在第三个十年开端接续发展。“五溪之地”研究发端期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考证“五溪”的地望与支流,成长期转为对五溪地区文化类型的研究,下滑期主要集中于对五溪文化的形成路径的研究,蓬勃发展期深化了“五溪之地”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接续期的关注点落在五溪地区与中央王朝互动和五溪文化研究上。通过对四十年来五溪之地研究成果的梳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望考、支流考、央地互动、文化的多元结构、经济发展等五个方面,今后的研究或可从五溪之地的交通发展、经济发展脉络、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等角度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4.
音乐断想     
打开《诗经》的扉页,一缕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侧耳倾听,远古的琴瑟与钟鼓在诗行里回荡,如春溪初涨,泠泠作响,惊醒了我们慵懒的耳朵。真正的音乐是能让我激情澎湃、心旌摇荡的,而那些无病呻吟的音乐只能让我厌恶,让我避而远之。我常常渴望能独处一隅,静听绕梁音,让美妙的音乐涤  相似文献   

15.
领域相当于古代的巴国、聚居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地区的土家族,将白虎作为其祖先加以崇拜,自称是白虎之后裔。但在土家族人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土家族人都崇拜白虎,有一部分则以射杀白虎著称。为厘清这种相互矛盾现象的原因,有必要对土家族的"白虎文化"进行简要的阐释。"白虎文化"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据着显要而神圣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土家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愚”说的由来 ,一是与愚公谷的典故有关 ;二是因遭贬受辱 ;三是政治不清明。《愚溪诗序》、《愚溪对》与称愚的内在实质是大智若愚的面纱、愤世嫉俗的激辞、长歌当哭的斗争形式。  相似文献   

17.
沂蒙夷人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蒙地区是山东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历史上所谓的“东夷族”人,其实就是指今山东及其周边地区的当时土著人。沂蒙夷人是夷人的一部分。这里,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各时期的文化发现都十分丰富,其文化发展连续完整,有力地住汪了中国远古文明起源于中国本地的说法的正确性;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沂蒙地区古国林立,以莒国为最,鄅、郯居其次。从对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陶器、玉石器、乐器等文物分析看,当时沂蒙地区经济发达、文化先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关于"西南有巴国"的记载,一向很受人们重视.但这古巴国的地望究竟在哪里?距今年代有多久?可又众说纷纭,难于定论.直到鄂西长阳香炉石古文化遗址的发现,我国早期巴人的起源地和古巴国的地望与年代才豁然开朗.因该遗址出土了大量夏、商、周时期古代巴人的可靠遗物,并颇有代表性.故这一重要考古发现,不仅解开了巴人的起源之谜,而且也充分印证了<山海经>的记载是准确可信的,其史料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由“教”字正篆和异构形体,可析出多个组成构件。以构件所蕴涵之背景,可见其远古教育之多种信息。远古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是广泛的,在教育对象上是不专一的,在教育方式上是多样的。其中,教育方式的多样性表现为既可以是以言训导,也可以是以“攴”指导或给以必要的“小击”。  相似文献   

20.
咏物诗的发生及其原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古人类的思维是一种诗性思维,其文化是一种“表象文化”,这是咏物诗发生的原动力。远古的人们在繁复沉重的劳动中,为消除惫累,怡悦身心,并传接劳动所攒积的经验与知识,创造了咏物诗。因此,游戏愉悦和致知益智,乃是咏物的“原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