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与发展,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中一些复音词可以从古代汉语文言文中看出其连用并且凝固的痕迹,这种情况就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笔者从现代汉语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着眼,反观古代汉语中几组同义词连用———“同义连文”现象。  相似文献   

2.
袁勤 《今日科苑》2006,(9):91-91
“而”字是现代汉语汉语连词中为数不多的从上古流传下来的词语之一,它在上古及中古时期还充当过实词及其它虚词。但随时间流逝,这些用法渐渐消失。就是作为连词,其中的某些用法也有改变。本文从历时的角度,试对“而”字的产生、发展及流变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考察现代汉语中一个新出现的词缀——“品”的使用情况,并试图说明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汉语词汇的不断发展,并且最终可能还会导致词汇系统本身特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颉玉燕 《科教文汇》2015,(2):186-187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与发展,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中一些复音词可以从古代汉语文言文中看出其连用并且凝固的痕迹,这种情况就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笔者从现代汉语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着眼,反观古代汉语中几组同义词连用——"同义连文"现象。  相似文献   

5.
丁冉 《内江科技》2006,(4):98-99
文章主要从英语“~self”和汉语“自己”的衍生过程着手,以历时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以词汇化理论为主要理论背景对二者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飞速普及,冲击着汉语词汇,为汉语带来新变化与新成长。探讨了汉语语境下的网络词汇的发展倾向特征,尝试总结网络发展对网络词汇的影响,并试图归纳网络词汇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周露 《科教文汇》2012,(28):69-69,74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并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大量佛源外来词汇被译介到汉语中来,并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对佛源词汇的古今之意比较.来探讨佛经翻译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汉语词汇、日语词汇相互借用,互相渗透。清末民初大量的日语借词进入汉语,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对汉语词义和语法都产生了影响。对这些来自日语的词汇在汉语中的定位,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本文把清末民初大量传入汉语中的日源词汇分成六种类型,分别探讨不同类型的词汇在汉语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对于汉语词汇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促使汉语新词的不断产生,可以引起汉语词义的产生或消亡,一些经济现象的淘汰会导致一些汉语旧词的消亡.同时,汉语词汇对于我国社会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我们要极力发挥汉语词汇的积极反作用,尽量避免其消极反作用,从而大力推进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为了避免汉语词汇对于经济建设的不利影响,我们要不断加强汉语词汇的规范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词语长度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汉语新词语以三音节词语为主。本文主要描写新词语三音化的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陈杰 《科教文汇》2013,(22):98-99
词语长度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汉语新词语以三音节词语为主。本文主要描写新词语三音化的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和”、“或”这两个词不论是使用频率还是适用范围都是非常广泛的。作为连词使用时,它们的用法相对重合,致使了对它们的误用以及歧义的产生。本文通过介绍“和”、“或”的一般用法及特殊用法,对它们使用过程中的误用情况加以分析,通过语言的选择与逻辑总结了造成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社会关系密切。社会的发展变化对语言产生影响,其一显著特征就是新增词汇的出现。英语和汉语作为现在广泛使用的语言,其发展过程中新增词汇也越来越多。英汉新增词汇作为一种重要的和积极的语言现象,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英语和汉语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如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对汉语词汇进行研究。文章试从概念整合理论探讨汉语词汇教学的模式,以使汉语词汇教学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文化与汉语词汇关系密切。社会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也引起部分汉语词义的变化,某些社会文化现象的消亡导致部分汉语词汇的消亡;同时,汉语词汇对社会文化也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在现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的两种词性,是“本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的再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词语大量产生对汉语固有的词汇系统是一次巨大的更新。而《高僧传》作为魏晋时期较为代表性的文献,其中的佛教词汇是非常丰富且具有典型性的。本文以《高僧传》中佛教词语为例,从构词的角度,将其分为语音造词和语法造词两大部分进行分析,并将统计分析后的结果与中土汉语构词方式相比较,从而探求佛教词语的构词特点对汉语词汇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词语大量产生对汉语固有的词汇系统是一次巨大的更新.而《高僧传》作为魏晋时期较为代表性的文献,其中的佛教词汇是非常丰富且具有典型性的.本文以《高僧传》中佛教词语为例,从构词的角度,将其分为语音造词和语法造词两大部分进行分析,并将统计分析后的结果与中土汉语构词方式相比较,从而探求佛教词语的构词特点对汉语词汇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英语"~self"和汉语"自己"的衍生过程着手,以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手段,以词汇化理论为理论背景对二者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结论是:现代英语"~self"和现代汉语"自己"的形成都是古英语或古汉语中的两个复合成分词汇化的结果,但是二者在词汇化的原因、方式、程度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方言“X来”类时间词主要有附加式、偏正式(状中)、主谓式、缩略式四种类型.这四类时间词来源各不相同:附加式由具有显性时间义的成分加后缀“来”形成,偏正式、主谓式由同形短语词汇化而来,缩略式源于方向型时间方位结构.偏正式、主谓式“X来”时间词都采用“时间在动”隐喻模式.这些时间词词汇化程度不同,主谓式“X来”时间词语的词汇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