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的时期,由于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不同,列宁人本思想的侧重点又不完全相同.在建国之初,他把建立人民民主国家,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重点.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他把人民群众作为依靠力量,通过粮食税等政策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列宁的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的现实形式是密切联系的,其全部生命力在于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目标,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党和国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活动中,人们常会以便条的方式传递信息。英语中把便条称为 memo 或 note。写便条的人和收到便条的人通过几行字,就会准确无误地捕捉到便条所载信息。但是,由于便条不写事情的来龙去脉,非常简洁,所以局外人有时看了便条,也不知所云,往往需要揣度(guess)一番。试分析下述一张便条,我们会从中获取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3.
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传,也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十月革命后,列宁在巩固和完善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他生前的最后两三年里,为实现党和国家机关迅速、切实和生机勃勃地进行工作,同官缭主义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为我们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十月革命摧毁了彻头彻尾都是官僚主义和资产阶级压迫者的反动国家统治。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立了以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本质特征的、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全新的苏维埃政权。但也就在这时,党和苏维埃机关中开始出现了官僚主义现象。到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官僚主义已在全国蔓延开来.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人浮于事,拖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成为苏维埃俄国的执政党。党的地位的变化,对党的民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时,作为党的领袖的列宁十分重视发扬执政党的党内民主,保证党充满活力,团结一致,顽强地领导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国内外强大敌人和种种困难,朝气蓬勃地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重视发扬执政党的党内民主的论述和实践,很值得我们借鉴。这里仅就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严格遵守党章规定,按期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对党和国家的重大事情,进行充  相似文献   

5.
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经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宝贵财富。在我党遭受林彪、“四人帮”严重破坏后的今天,认真学习和研究这种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就俄共(布)于十月革命后迄一九二四年初,在党的建设中强调的几个问题略加论述如下。正确提出党的任务在斗争实践中建设党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成为执政党后,始终把党的建设同党所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任务密切联系起来,通过政治、经济任务的确定和实现,使党的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党员受到锻炼,党在人民群众中和国际上的威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十月革命胜利后,党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巩固苏维埃国家。为此,党领导广大群众经历  相似文献   

6.
列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俄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充分发扬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党的工作作风。在十月革命前后两个不同阶段,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始终摆在一个战略性地位上,构建了以"党要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核心的党建思想。斯大林继承和发扬了列宁的这一党建思想,并结合实际论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方法,取得了苏联建设的一系列成就。  相似文献   

7.
<正> 执政的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社会主义实践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曾经指出,对于共产党来说,对于领导一个大国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来说,最重大最严重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列宁的这个论断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震撼力。社会主义事业在一些国家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可以看得更清楚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象达摩克利斯剑一样,完全有可能危及执政的共产党的地位和生存,危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这种严酷的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必须时刻警惕和防止脱离群众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反复强调,必须提高全党同志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本文着重就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性,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之友》2013,(Z1):20
便条这种方式灵活有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当天的活动进行分析,让学生家长能够及时获得学生每天在校的情况,并大大增进教师和家长的联系。由于便条是每天由学生放学后带回家,所以当学生见便条上的内容是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很可能就会把它给扔掉,因为每个人都喜欢看到自己被别人赞扬。所以,教师不要一味责怪学生,要多加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力争每天都发现学生的一个小进步,写在便条上,让学生带回家。这样既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讲将继续讨论《英语写作基础》中的另外两个便条的写作方法,并介绍英语信件的写作格式。四、预约类便条的写作(Appointments)当你有事但又没有机会碰到你想见到的人时,你可以写一封预约性质的便条,与收件人商量见面或活动安排的时间。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写预约类便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那就是说清楚见面或活动的事由、时间、地点。收件人接到此类便条时能够根据便条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TEM4(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便条的篇幅虽短,但写好它并非一件易事.学生写作中往往出现格式、内容、语言等方面多种错误,影响有效交际.因此,若想写好TEM4便条,达到交际目的,就必须了解TEM4便条的特点和要求.TEM4便条写作涉及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临场发挥的方方面面,采取适当策略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始终贯穿着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强烈的情感,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文艺理论的人民性。关于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中,始终把它作为文艺发展方向的中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了文艺应表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歌颂工人、农民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描绘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鲜明地指出无产阶级文学应该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  相似文献   

12.
(一)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在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的国家建立一个有利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体现苏维埃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的政治体制,这是摆在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列宁在十月革命前曾设想革命胜利后,实行人民管理制,实现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制,由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创立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探索,建立起苏俄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但是,这种探索是一个艰难曲折、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过程。由于当时俄国经济文化相当落后,加上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3.
列宁战斗的一生,把全部伟大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献给了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始终不懈地去提高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觉悟性和首创精神,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毛泽东同志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列宁关于无限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创立了一整套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工作方法。现在我们学习列宁的著作,掌握关于无限信任人民群众革命主动精神的思想,这对于反击今天的那些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教育一切有着右倾思想、右倾情绪的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在苏联刚刚诞生,某些人就急于搞社会主义建设之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曾大声疾呼,告诫大家:“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可能的”列宁及他的接班人斯大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狠抓了基础教育.成效世界公认,他们仅用了廿几年的时间,到五十年代,他们的科技水平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驾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苏联的经济人均收入也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5.
党的历史上凝聚人心的一座丰碑──纪念党的七大召开五十周年温海昌,刘运才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正是坚持了这个主旨,在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她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但作为党自身,能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  相似文献   

16.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现就我看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列宁为克服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而写的.本书从两大方面论述了布尔什维克党战略与策略的基本经验:在党的建设方面,坚持巩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政治路线建设;在争取群众的理论与策略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相互关系,利用反动工会、资产阶级议会等可能的手段,以团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对待两种不同性质的妥协.上述基本认识,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反对"左"倾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列宁     
我认为,不必去介绍列宁的一系列活动.我想,最好是把报告局限在能反映出列宁的一些具有个性和特点的方面,就像一个普通的人和一位活动家.在所讲的事实之间,可能并没有什么内部的必然联系,但这并不重要,并不影响对列宁的全部认识.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可能向你们介绍比目前更多的东西.山鹰第一次与列宁相识是在1903年.这次相识不是个人见面的,而是采用通信的方式,但仍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种印象永远地印在我的全部的党的工作中,我当时在西伯利亚流放之中.同列宁的革命活动相接触是19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在1901年之后,《火花》的出版,对我的信仰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发现列宁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在我眼里不是平凡的党的领导者,他是真正的党的组织者,因为他,只有他明白我们党内部的本质和刻不容缓的需要.当我把他同党的其它领导者进行比较时,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谢里洛特及其它人,他们比列宁整整矮了一头.列宁在同他们的比较中,不是平平常常的领导人,而是一个典型的高层次高水平的领导人.山鹰,是不知道恐惧的.在斗争中勇敢地引导我们的党,在从未经历过的俄国革命的道路上前进.这个印象竟是这么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使我觉得必须给在国外侨居的好朋友写封专门谈列宁的信,也想从  相似文献   

19.
列宁一直非常重视党的建设。在俄共(布)党成为执政党后。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风建设的思想:要克服和反对官僚主义;要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要清正廉洁。反对腐败。  相似文献   

20.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逐步实施,经济管理体制也相应改变,使党和国家机关逐步滋生了腐败问题.当时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贪污受贿,工作上的官僚主义,组织上的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生活上的奢侈堕落;这些问题成为列宁晚年十分关注和忧虑的重点对象之一,他的最后两篇著作《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以及,《给代表大会的信》这个著名的遗嘱中所涉及的反腐败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现实指导意义.一、列宁阐明了反腐败的迫切性列宁指出反腐败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大事.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共和国摧毁了旧沙俄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苏维埃虽然在纲领上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群众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①.正是由于不是由全体人民,只是由一部分人作为社会的代表来管理国家,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弊端,尤其是官僚主义,加上俄国本来存在着广大的小生产者这种深厚的孳生官僚主义的社会阶级基础,正是这个意义上,列宁把当时的苏维埃俄国称为“带有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