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纪录片的大力扶持,以及一批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的热播,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纪录片的繁荣之后,纪录片又呈现出复兴的姿态。频道化为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媒体环境也为纪录片带来新的变化与方向。顺应潮流,与时代同步,《新视觉》这档已经播出十四年的文化艺术专题栏目,也相应地在选题方向和节目形式上作出改变和突破,尝试纪录片的制作形式。但周播栏目内的纪录片,决定了其小成本投入、短周期制作、片子时长固定的特质,如何在诸多的限制中制作出不失水准、仍具有人文关怀的纪录片?本文拟以《新视觉》栏目曾获得第23届中国纪录片十佳短片的《打开嵩口》为例,从角度切入、主题提炼、片子架构等方面探讨怎样从实际操作中提升栏目内纪录片的质量和精神。  相似文献   

2.
王庆 《东南传播》2012,(3):82-83
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中国纪录片要打破"高成本、低收视率"的尴尬局面,抢占中国这个大市场,就需要制作出符合中国受众审美观的纪录片。在保持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运用于纪录片的叙事中,以达到吸引观众,引发共鸣,从而实现纪录片的拍摄目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类纪录片是一种高制作成本的片种,如何在市场中做好突围是当前自然类纪录片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的成功原因,阐述了目前自然类纪录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自然类纪录片进行市场突围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肖平 《现代传播》2004,(5):106-109
纪录片制作的"道德问题"是一个纪录片的美学原则问题.纪录片的制作与其他类型影视艺术形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尊重事件的本来现场形态和面对观看者的诚信态度.这也是巴赞为什么提出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与空间的真实和叙事结构的真实这三项纪录片的基本原则的原因.因此,纪录片制作的"道德问题"不仅是一个创作理念的问题,而且是纪录片艺术形式的起点与终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一直是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国制作了诸多关于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此类纪录片带有着强烈的预设前提下的"他者"意味,多数呈现出的是一个"妖魔化"的中国形象,而韩国KBS制作的2015特辑《超级中国》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形象,本文以贯有的外国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为铺垫,通过分析《超级中国》的中国形象探索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的塑造、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6.
正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一种蕴含丰富的艺术形式,具有记载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外传播的作用,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纪录片制作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家电视台业务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标尺。因此,各电视媒体对纪录片创作都非常重视,纷纷投入巨资,精选优秀采编人员去制作纪录片,有的还成立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对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新媒体语境的特点,使创作适应网络传播,是电视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始终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近3年《博鳌亚洲论坛》官方纪录片的拍摄,从故事设计与制作语气、拍摄的基本调性与技术表现、节奏与受众的观看"焦距"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媒体时代官方纪录片创作之创新可能性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国外主要媒体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从而更好地为传播国家形象服务.NHK作为日本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媒体,长期以来高度关注中国,其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不同角度呈现了一个多样的中国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本文梳理并分析了1963年之后各个时期NHK制作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并尝试探索如何通过电视媒体更好地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辛腊娟 《东南传播》2012,(10):154-156
电视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近期,《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的热播,为中国电视纪录片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本文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内容特色、定位视角以及制作投入等三个方面着重分析,旨在探索其成功的要素,从而为我国未来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纪录片将是海外了解真实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纪录片正处在转型与复兴的关键时刻,央视纪录片频道于2012年3月5日与民间机构合作的"活力中国"项目推出首批成果,14部民营机构制作的纪录片登上央视荧屏,其选题均着眼于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是央视首次面向社会民营机构招标制作纪录片,目的在于"凝聚一批社会制作机构,产生一批高质量的社会现实类纪录片选题,创新一批纪录片节目形态"①。"活力中国"项目不仅意味着央视纪录片创作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一大步,也深刻影响到当前我国纪录片的整体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手机纪录片已经逐渐被人们熟知。通过对比一些已经出现的手机纪录片定义,尝试对手机纪录片提出综合的界定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已经出现的手机纪录片文本进行分析,试总结出手机纪录片的现状以及强纪实性和叙事短小精悍的共性艺术特点。基于此,总结出在新媒体视阈下,用手机拍摄纪录片有着普及容易、方便简单、成本投入低、互动性强的优势。进而以手机纪录片的优势为研究点,尝试对当下的手机纪录片的创作要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技术装备落后、投入资金不足、人才资源相对缺乏等不利条件的限制,很多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不尽人意。然而,纪录片创作水平的高低常常被看做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重要尺度,如何按照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和观众的心理需求来制作纪录片是当前广大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江逐浪 《现代传播》2006,(1):114-116
"真实再现"是否能够运用于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如何运用于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的讨论的回音尚未散尽,人们又看到英国BBC在制作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上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这种创作技法是"真实再现"的延伸与递进,本文将它称作"背景重建"."背景重建"与"真实再现"一样,再一次挑战了纪录片与传统剧情片的界限.本文将主要通过典型的"背景重建"作品2003年BBC制作的<庞贝古城最后的一天>,来探讨这种创作技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冷凇 《传媒》2010,(12):51-53
尽管纪录片具有传承文明,凝聚历史人文价值的社会功效,但在中国电视泛娱乐化、快餐化的今天,我们对纪录片领域的重视与投入显得十分不足.一批表面看来大投资、大制作的纪录片陷入了"政府为主要投资,领导是主要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中国式困境.在资源浪费与无效传播中徘徊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究竟该如何形成竞争规模,从而赢得国际传媒领域的重视与肯定,是摆在中国电视业面前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专项访谈和文献综述,将香港的纪录片分成三个生产的层次,即电视台、商业化或准商业化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基层的纪录片工作者.纪录片虽然一直不在香港文化和媒体中占多数,但是最近二、三十年来,香港的纪录片无论在制作的深度、选题的广度,以及社会的参与度上,都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本文认为,香港电台的公共电视制度,为"铿锵集"这样的纪录片栏目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而整个社会的多元民主趋势,是民间纪录片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田征 《新闻前哨》2022,(21):79-80
在新时期,纪录片制作越来越体现出消费文化的特征,呈现出符合消费、粉丝经济等消费方式,表现为类别跨界、类型混搭、设计故事、定制内容、纪实概念泛化等特点,经众筹、风投等方式加速了纪录片产业发展。本文探究基于消费语境下纪录片的文化转向情况,通过分析消费时代下纪录片的创作语境和特征,具体指明消费语境下纪录片制作文化转向实际情况,并探寻纪录片制作转向带来的文化后果。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电影国内票房突破200亿,创历史最高记录,以中小成本电影大放光彩和持续了10年的国产大片热降至冰点为标志而进入了"小"时代;电视业的节目制作水平和广告收入增长也创历史新高,最引人瞩目的是电视内容产业全面步入高投入、大制作的"大"时代——电视剧单集制作成本动辄达百万以上,电视纪录大片成本已达2万元/分钟以上,各大卫视的春晚、跨年演唱会资金投入达数千万,一些引进国外版权模式的选秀节目投入数千万乃至上亿。  相似文献   

18.
2月28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京召开"活力中国"现实题材纪录片招标成果发布会,邀请纪录片领域专家学者、部分制作机构代表就"活力中国"纪录频道现实题材纪录片招标成果进行研讨。去年7月,纪录频道举办的"活力中国"面向社会制作机构邀请招标首轮活动,被外界称为"一次对中国纪录片市场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探索"。"活力中国"系列的第一批14集节目已于3月在纪录频道播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为例,阐述符号象征理论的具体运用:通过专家采访、历史遗址遗迹展示、史料影像还原、情景再现、三维动画制作等方式,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影像象征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连接,进而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象征意义的展示,表现创作者的主题思想。这种符号象征意义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另一种真实的叙事表达,通过这种真实的叙事表达重构历史事实,对历史的人文精神进行时代解读,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创作使命。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是广播电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纪录片的生产、制作及播出效果备受业界关注。纪录片生产制作能力成为业界衡量媒体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今天大众传播时代逐渐向小众化、专业化迈进的过程中,纪录片的市场价值成为业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对于纪录片内容创新和市场化探索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作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传播学、营销学理论、方法和纪录片的营销现状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阐述了纪录片营销创新对于纪录片市场做大做强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纪录片市场化过程中主要问题剖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认为做好纪录片营销是纪录片市场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做好市场分析、细分受众市场、增强销售能力等创新营销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