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实现言论自由权利和知情权,监督人民法院公正裁判,已成为促进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切实贯彻公开审判制度以后,新闻界对审判活动的关注和报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新闻监督已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国家的有力措施。但是新闻监督权既然作为一种权力,其本身也就应当受到监督和制约,以避免这一权力被滥用,防止新闻干扰独立审判,造成裁判不公。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新闻信息,新闻信息传播的价值则在于引导舆论以影响现实。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传播新闻信息、反映和引导公众舆论的方式,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不合乎法律、纪律、道德的行为。新闻舆论监督是民主、法制国家的人民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权力和社会公共事务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也是新闻媒体承担的一种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新闻媒介的“特许权”?简而言之,就是新闻界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舆论监督的一种新闻言论自由,并受到相关法规、法律的保护。新闻自由最早是由西方新闻媒体提出,进而成为世界新闻媒体追求的传播权利。因为只有媒体获得新闻自由,才可能行使对社会的舆论监督权力,从而有效地进行舆  相似文献   

4.
所谓媒体言论权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完成舆论监督所需权利体系的总称。舆论监督是媒体特别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与媒体行使监督权相伴,新闻侵权官司也大量出现,涉及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冲突的案例不断增多,有些公权力对舆论监督的干预和压制更使舆论监督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因此,如何协调和平衡好权力监督过程中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媒体行业面临的十分迫切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确定媒体言论权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新闻媒体是民主法治国家须臾不  相似文献   

5.
邱慧 《声屏世界》2006,(5):55-56
舆论监督工作从本质上说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监督。①《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表述“:广播电视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两种阐述都表明了新闻媒体是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权力。作为工具,就必须思考如何使它有效地操作;作为权力,就必须有效地对它进行限制和监督,防止腐败的滋生。而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则是能使这个工具有效操作、权力不会滥用的重要保证。新闻职业道德出位现象及其原因分析不论我们如何回避,中国的媒体确实已经进入了…  相似文献   

6.
新闻监督权作为"第四权",对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官员言行以及司法审判等方面的监督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偏差,导致传媒界与司法界的冲突与紧张。本文从目前我国新闻媒体对司法监督的双重困境出发,分析了困境的体现及成因,并提出了突围之道,以期对新闻媒体监督司法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12月下发了《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借以规范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求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为什么政府(合法院)要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众所周知,统治我们的政府不是天使.“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②正因为政府不是天使,因此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包凌雁 《新闻传播》2009,(11):74-74
新闻媒体具有传播信息、形成公意、造就舆论,帮助公众实现知情权的功能,并能对公共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司法活动是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被纳入新闻媒体的视野。近几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及我国司法界公开审判原则的逐步落实.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与监督也日益加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媒体与司法权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而在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任重而道远。党和国家赋予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社会责任。对社会不良现象关注;对权力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的揭露;对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必须承认"深喉"在公民舆论监督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利一种延伸。"深喉"与新闻记者;公民舆论监督权和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是一种特殊的监督模式。本文从法治新闻的角度,深度论证"深喉"的法律地位和"主权在民","以权利制约权力"分权制衡的法律关系;旨在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廉政建设,即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需要受到民众的监督,公民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10.
对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莹 《新闻采编》2005,(3):33-34
新闻媒体具有传播信息、形成公意、造就舆论,帮助公众实现知情权的功能,并能对公共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司法活动是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被纳入新闻媒体的视野。近几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及我国司法界公开审判原则的逐步落实,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与监督也日益加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媒体与司法权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舆论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监察器。被舆论贬斥的对象怕舆论监督,恨舆论行为人。因此,近年来新闻官司呈迅速增加趋势。新闻媒体在应付新闻官司之余,产生了“厌讼心理”,导致舆论监督的异化。 一、栽刺难,栽花亦难,新闻官司迭起 近年来,新闻官司不断增加。新闻媒体的头头脑脑们作为“法人代表”,每每受到舆论监督行为人的牵连。在应付迭起的新闻官司中,许多人感慨:栽刺难,栽花亦难。 新闻官司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于: 1、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运用法律对滥用舆论监督权者进行监督。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少数新闻从业人员经不起金钱和享乐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公民或法人对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提请诉讼,可以纠正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督促新闻从业人员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因此,对这样的新闻官司,新闻媒体不必讳疾忌医。 2、被批评者强词夺理,想通过打官司挽回面子。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是写作发表批评报道。尽管传媒批评的人和事“完全属实”,可少数单位、部门和个人,仍会百般抵赖,狡辩,甚至利用职权刁难、报复传媒和编辑、记者。以“打官司”为要挟,往往是被批评者强词夺理,企图挽回面子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产生于公民权的新闻自由权在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和社会监督权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侵害到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由于公众人物的特殊性要求对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作出一定的限制,容忍非恶意的错误报道,而容忍并非是对错误的放任;新闻媒体对司法审判的舆论监督和维护法治的统一与司法裁判的权威要有机结合;新闻言论自由权脱离公民个人权利而广泛社会化后,面对普通公民时,形成巨大的力量反差和利益差异,而这时公民的权利更应当受到加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汤兰兰案的报道在2018年的开端引起极大的争议.在新媒体广泛吸引流量和注意力的时代,新闻媒体应该怎样行使司法监督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司法监督权利并保持媒体自身的公信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监督的法治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宪政语境下,新闻监督政府成为可能,新闻监督权不应界定为一种权力,而应界定为社会公共权利,介于权力与权利之间。新闻监督权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权利,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则。鉴于我国尚未制定较为权威的新闻监督法律,故需要根据新闻监督权的运行规则选择立法模式并制定科学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舆论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其最主要的表达渠道,于是媒介监督也就成了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状态下,舆论监督应该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监督,“它的力量在于舆论的影响力,影响力不在于它拥有什么有形的权力,而在于舆论造成的一种精神方面的道德压力。”①在这种压力的督促与影响之下,被监督者的言行出现与公众意见一致的倾向,这就是舆论监督要达到的目的。基于舆论监督的这一内涵,媒介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一个底线——那就是始终自觉地作为公众意见的发布者,政府政策的影响者,一旦突破了这个底…  相似文献   

16.
栾志红 《现代传播》2007,(6):155-157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将意见、建议和批评公诸外部的活动,存在着与他人的自由、权利或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为此在现实中,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场所、方法以及状态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法律规制.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早已就是一个重要的法律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在我国这一问题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保障和限制是相伴而生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在保障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下规制新闻舆论监督权的合法、正当行使应是我国新闻法制建设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马德里准则看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我国的新闻媒体在揭露司法弊病、维护司法公正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新闻媒体的期盼与依赖也愈加强烈。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专制和腐败,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司法权力也不例外。毋庸置疑,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社会民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所谓舆论监督,是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新闻媒体业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开展舆论监督的主要渠道之一,新闻舆论监督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并且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广大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以及对政府和政党提出批评,表达意见以促使其修正错误的一项社会监督活动,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新闻舆论监督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特殊职能,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但当有些媒体真正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面对各方面带来的种种压力,常常会使媒体监督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