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台摄像师在拍摄时,往往需要多种类型的镜头,以便在剪辑时配合使用,以丰富画面,如瞬时拍摄、即兴拍摄等。由于拍摄时有的画面稍纵即逝,若缺乏新闻敏感,就会失去机会,这对摄像师捕捉画面的能力提出很高要求。摄像师一方面要具备专业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对重要画面要有高度的敏锐性。本文介绍了摄像师捕捉画面的概念,对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对摄像师几个方面的能力素质、提高捕捉画面能力的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结合当前我国电视摄像的具体工作内容来看,在此过程中避免不了要对拍摄事物进行瞬时拍摄,这就需要摄像师具有良好的画面捕捉能力,才能为受众呈现出优质的镜头。本文主要阐述画面捕捉能力对电视摄像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摄像师开展画面捕捉工作的因素,最后详细分析了提高电视摄像工作中画面捕捉能力的重要性,希望能为我国电视摄像工作有序开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在各类题材的电视节目中,电视画面的拍摄,往往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有客观的拍摄对象存在;二是摄像师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摄像师主观审美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对客观拍摄对象的选择,最终会影响到电视画面的美感。因此摄像师对自身的主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部电视作品除了主题思想外,能否吸引观众眼球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摄像师能否即兴拍摄到作品中生动、感人、富有戏剧性的生活元素,而摄像师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应该具备敏锐的“发现”素质和即兴拍摄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编导与摄像是交织协调、相互契合的关系。在拍摄过程当中,很多摄像师是很被动的,编导如何安排,摄像师就如何做,在拍摄时只管操作摄像机和素材,节目拍完就等于完成任务,这种行为显示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摄像师对画面的感觉应比编导更强,对摄像技巧的开发运用及画面元素的认识理解比编导更专业,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理应具备一定的编导意识,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影视作品更加完美。编导意识的内涵与意义编导意识即创作影视作品时,从业者通过所掌握的影视技术对事件形成的认识和解析的意识。编导意识  相似文献   

6.
张述勇 《视听界》2006,(4):102-103
一、摄像师和编导摄像和编导是电视制作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好的编导离不开好的摄像,好的摄像也需要好的编导提供平台。他们的工作是交叉关系。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摄像师在被动地工作,一切听从编导的安排,到拍摄地点就负责操机,拍完素材一扔,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摄像师不是合格称职的摄像师。摄像师理应比编导有更好的画面感觉,对画面元素的理解和摄像技巧的合理运用都应该比编导强,他可以帮助编导摄制更好更合理的画面,并最终确立整部片子的影像风格。二、什么是编导意识要达到上述的要求,摄像师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编导意识。当摄像师…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万能”画面呢?就是怎么用都可以的画面。比如,某电视台的一名摄像师拍摄了一个反映劳动模范如何抓企业的片子,画面上是这个劳模一个劲地走。一会儿走在厂区的大道上,一会儿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一会儿在公园的树林中徘徊,一会儿又在路灯下漫步。解说词的大意是:改革开放后,他在苦苦思索工厂的未来,他酝酿出一份宏伟蓝图,要在今后五年内,将  相似文献   

8.
顾立峰 《视听界》2007,(6):86-87
电视节目拍摄中,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时必须树立轴线意识,遵循轴线规则,这是构成画面空间统一感、形成视觉方位一致性的基本条件。 “依轴”拍摄,首先要明确空间方位和交待主体之间的关系。电视屏幕空间的表现是灵活的、全方位的,但所构建的空间世界表现出的方向性却是模糊的,对方向性的要求很严格,其是明确空间方位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新闻画面是电视新闻内容的体现,如何在屏幕方寸之间传递大千世界的众多视觉信息,并且使其充满艺术魅力,这就是摄像师的追求。笔者在多年的拍摄实践中不断思考,认为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拍摄水平,应注意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一、知己知彼,深入新闻现场新闻转瞬即逝,变化中的新闻现场一去不回,事件经过成为历史。电视新闻前期拍摄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质量,电视摄像记者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要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报道,电  相似文献   

10.
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电视画面构图好的比画面构图差的更具形象的吸引力,更令人爱看、耐看,也更能传达摄像师的表现意图.  相似文献   

11.
魏育林 《视听界》2010,(3):105-106
要录制好一台画面流畅、视觉精美的文艺晚会,切换导演的业务素质和前期策划工作非常重要,他既要有摄像、剪辑、美学、艺术、设备操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与节目导演、摄像师、灯光师、字幕员、技术人员等的沟通协调能力,更要具备冷静沉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应敏捷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电视画面的编辑也叫组接、剪辑,其基本理论是电影蒙太奇理论。它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的承接关系上。一部片子从选材、构思、策划、撰稿到拍摄、剪辑、配音、合成的整个过程中,摄像与剪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摇臂摄像师建立起剪辑意识后,在前期拍摄时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这样拍摄的运动画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后期剪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摄像师要有编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毅 《视听纵横》2010,(5):118-119
摄像和编导是电视制作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好的编导离不开好的摄像,好的摄像也需要好的编导提供平台。他们的工作是交叉关系。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摄像师在被动地工作,一切听从编导的安排,到拍摄地点就负责操机,拍完素材一扔,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摄像师不是合格称职的摄像师。摄像师理应比编导有更好的画面感觉,  相似文献   

14.
向荣 《视听纵横》2007,(3):77-77
在电视拍摄中,自然光线的运用是最普遍和广泛的。无论是纪录片、新闻片或是电视剧的拍摄,都离不开自然光线。自然光线随着时间、气候的改变而变幻无常,专业摄像师应该熟练掌握规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光线的造型作用,拍摄出表情达意的画面。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主观摄像,是指虽然摄像机是客观存在的,虽然被摄物体是客观发生的,但摄像师本身用自己主观视角来操作机器记录下客观事件,因此,摄像师无论带着怎样的"客观"来拍摄事物,但画面里表  相似文献   

16.
付连州 《记者摇篮》2004,(11):54-54,62
电视画面主要是由线、型和量、色彩、影调及平衡等要素构成的。在电视构图中,正是摄像师对线、型等要素的撷取提炼,从而使得所拍摄的电视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强烈的空间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由于其对拍摄题材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求较强,且对摄像师的拍摄技巧有较高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所拍摄的作品真实、鲜活而又吸引观众。因而作为摄像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编导意识,既能纵观全局,又能将每个细节拿捏到好处。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电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如何强化自身的编导意识进行了分析,以促进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之间的交流,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电视造型语言中的最基本元素就是电视画面,从另一角度来说,电视画面是摄像的效果展现,而能够充分体现出摄像师造型水准的则是摄像构图能力,可以说构图能力是衡量摄像师工作水准的指标,在画面空间范围之内,对景物、人物科学、合理的布置,进而让摄像构图能够展现出摄影作品的创作意图是当下每一个摄像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就是基于技术之上,由"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操作"视频切换台"根据"电视表现规则"从多路信号中选择一路输出到录像机。在多讯号导播过程中,对于不同镜头、不同机位的选择,决定了画面呈现的表现情况。这种现场切换工作就是"导播",由此看来,导播的责任就是指挥"摄像师"进行拍摄,并进行现场切换。目前,导播作为电视台重要的岗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主观摄像,是指虽然摄像机是客观存在的,虽然被摄物体是客观发生的,但摄像师本身用自己主观视角来操作机器记录下客观事件,因此,摄像师无论带着怎样的“客观”来拍摄事物,但画面里表现对象的景别、位置、近远以及推拉摇移和色彩造型等都是由有情感的人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