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背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走进新课程,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语文的理解,因此,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平台。然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却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知识,学生在老师讲授之前明明已经懂了,却在老师的“授意”之下装不懂,心领神会地配合老师安排,从进入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开始,然后进行巩固练习、拓展创新,直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课堂,其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失去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案例背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走进新课程,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语文的理解,因此,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平台。然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却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知识,学生在老师讲  相似文献   

3.
[案例背景]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走进新课程,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语文的理解,因此,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平台.然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却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知识,学生在老师讲授之前明明已经懂了,却在老师的“授意“之下装不懂,心领神会地配合老师安排,从进入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开始,然后进行巩固练习、拓展创新,直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知识,学生在老师讲授之前明明已经懂了,为了“配合”老师,只有懂装不懂,心领神会地配合老师安排.直至帮助老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课堂,将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数学课堂失去育人的功能。那么,教师发现学生已经懂了,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攀峰课堂”是景山学校师生探索知识、提升素养、传承文化、激活生命的语文实践课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景山学校高中语文“攀峰课堂”清晰定位,努力深耕“实现育人目标的素养课堂”“突出主体实践的开放课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成长课堂”。“攀峰课堂”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开展专题教学,不断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语文学习途径的根本转变;并应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学业质量水平不断攀升,助力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相似文献   

6.
现实教学中,有的老师不经意间将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或大部时空,将课本变成了学习语文的唯一载体,于是在一番“苦心经营”、勤奋付出后收效不佳,困惑不已。其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早在数十年前指出的:“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这种广阔背景即是生活背景,它岂只是课堂,更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它须包括观察自然、社会实践活动和大量的阅读等。他断言,如果将学习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只读教科书,那肯定连教科书都读不好,甚至“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产生许多的灾难”。新课程下的语文…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就新课程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聚焦课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课堂上展开真正有效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学;转变观念,由关注“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把知识规律的探索权归还给学生;让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大势所趋。而“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接受并掌握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阅读可以提高孩子们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课堂效率。新课标也明确规定,要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如今的语文课堂总是按照课本知识讲解,枯燥乏味,致使很多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要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孩子们的阅读量,将方法、途径切实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语文,提高文学素养,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改革教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老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学生则正襟危坐,洗耳恭听。老师“灌”什么,学生就“装”什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非常被动,好像成了课堂教学的配角。这种教法虽然便于学生接受知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勇于表现自我的精神。在教学中,我把原先的“一言堂”改为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突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具体做…  相似文献   

11.
李彦 《宁夏教育》2009,(11):35-35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之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之需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文教育认为,语文教师的指导行为是基于学生学习要求而发生的,旨在启动、改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而形成的指向、引导一类的活动.语文教师在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中给予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结果,并非教师“教”成,“讲”会的.教师的课堂指导行为是基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而发生的,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就会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变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为指导学习,这是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的需要.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偏重重复学生已知的信息,或者重现他们可以在各种信息源中轻而易举找到的东西,语文的课堂教学就会缺乏最起码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兴趣,使教学效率越来越低.同时,以往“讲授”式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剥夺了学生的发现、探究、创造(或再加工)的乐趣,教师将经过自身“咀嚼”加工后的知识以“制成品”的形式放在学生面前,长此以往将使之失去“品尝”的驱动力.可见,强调和重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行为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即强调“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由、自主、创新地学习。语文阅读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战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课程理念。因此,老师必须认真探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宁晓妤 《甘肃教育》2011,(18):37-3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营造一个生机勃勃、个性张扬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一、语文课堂是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见,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小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来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个人自觉参与某种活动、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动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师论坛活动。在会上,一位老师谈到了“不在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的观点,我当即表示赞同她的看法。确实,这个问题我也曾经进行过思索,并且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一点实践。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期,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转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对话”,气氛非常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本来难教,新课程背景下似乎更加难教。语文老师的病症往往在于角色错位,认为自己是一个“教学生语文的老师”,急着去“传道授业解惑”,急着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笔者认为,平时精讲精批,扮演在而不在、不在而在,有中有无、无中有有的灵动的角色,才能满足不同需要,真正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让学习过程本身成为价值”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一、认清新形势——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刻领会新理念 1、教学理念不同。通过学习,我发现新课程并非完全将旧课程“抛弃”.但两者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不冉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并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共同体验的过程。新课程观更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注重了探究、反思、研究性的学习。这使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热闹起来了。却出现了另一种怪现象,教师该讲的不讲,该点拨的不点拨,学生该读的不读,该写的不写,过分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创设花俏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热热闹闹地讨论、演练,至于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多少知识,探究了多少问题却不得而知。脱离了语文教学本义,缺乏语文味,一味追求学生的个性展示,显然就是本末倒置。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完成计划中的教学任务,阅读教学需要走“立足文本——…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常常是被动的,他们犹如一个个容器,机械地接受老师课堂上的灌输。考试时,再把这些东西倒出来,“还”给老师,而没有真正把语文知识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下降,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给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