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情感创造元素引入到中国黄梅戏艺术舞台表演艺术实践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黄梅戏艺术的深化发展。本文通过首先分析黄梅戏艺术表演中的主要特色,并具体论述黄梅戏表演的情感创造途径,旨在帮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黄梅戏表演的情感艺术。  相似文献   

2.
舞台美术是黄梅戏艺术的一个重要艺术部门,其随着黄梅戏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当代黄梅戏舞台美术的舞台理念已经不是传统的画画布景、摆些道具、打打灯光的简单艺术形式,而是随着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不断寻求黄梅戏艺术整体的完整性,舞台美术的程式样式与现代审美价值、审美精神相融合,与当代舞台科技相融合,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意识形态、艺术观念相融合。但是,当代黄梅舞台美术的发展有很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如黄梅戏艺术市场的不景气、传统黄梅戏对舞台美术的忽视、黄梅戏舞台美术研究与设计人员的缺乏、黄梅戏舞台美术人才培养的后继无人,等等。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黄梅戏艺术改革转型,使黄梅戏理论研究、文化生态、传播形式呈现新特点,涌现出很多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作品。理论研究聚焦戏曲本位,关注传承发展。媒体融合时代的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的黄梅戏传播生态。黄梅戏创作、表演在继承中创新,黄梅戏传播形态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严凤英是我国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她以精湛的表演艺术、独具特色的优美唱腔、勤学苦练的艺术追求、德艺双馨的艺术风范 ,为黄梅戏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由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创作演出的黄梅戏小品《资教情》,从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创作实践,为在高等学校普及和弘扬黄梅戏艺术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徽州女人》是一部依画作剧的戏曲作品,也是现代黄梅戏艺术的重要剧目,绘画艺术第一次与戏曲艺术邂逅,造就了黄梅戏舞台美术发展中的重要作品。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美术以应天齐的版画作品展开,从剧场前厅设计、舞台布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等各个角度,展现了一出光彩强烈的黄梅戏舞台艺术视觉效果。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美术的大胆尝试和艺术创新推动了现代黄梅戏艺术发展,也为黄梅戏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与借鉴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梅戏艺术孕育、成熟于安徽安庆地区。黄梅戏舞台道白、唱词及声腔与安庆方言水乳交融。无论是音乐行腔的节奏掌控、唱词道白的合辙押韵,还是剧种个性、地域文化的呈现,黄梅戏无一处不受到安庆方言的浸染和渗透。黄梅戏的传承发展不但不能淡化安庆方言因素,而且要进一步强化方言特色,同时还应将安庆方言作为黄梅戏的语言生态加以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需要学生在舞台上进行锻炼和实践.从目前看,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舞台表演常识,为此,本文就独唱的舞台演出程序与艺术表演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舞台演出的程序与要求演出前的长期发声技巧训练,为舞台演出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在台下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艺术处理,为舞台演出的艺术表现做好了准备.歌唱者要想使演出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上述准备还不够,还必须了解“舞台”这个特殊环境,懂得整个舞台演出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及其要求,掌握舞台演出的程序和规律,才能使演出顺利进行,并获得圆满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梅戏与动画的结合,一方面拓展了动画应用的新方向,另一方面,不仅丰富了黄梅戏文化的表演和传播形式,而且也推动了黄梅戏动漫文化产业的向前发展。本文以《李时珍》为例,从黄梅戏文化的演员角色、服饰、妆容、舞台色彩等具有动画设计特征的元素入手,探索其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和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再芬探索剧是韩再芬作为舞台创意参与到黄梅戏创作中的剧目,在这些剧目中韩再芬和其创作团队创新性地融入了其他不曾在黄梅戏中使用的艺术形式,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力,使其观赏性更强。以韩再芬三部最具影响力的探索剧中艺术形式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唱腔、描写音乐和舞蹈三个方面分析比较其创新之处,指出其成功之处和在黄梅戏发展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使现在的人们能够比过去以往任何时候更有机会频繁地接触和交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职业和阶层、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们通常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处世态度,在一起相处总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碰撞和冲突将导致文化休克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中央文件精神的传播效果,关键不在于宣传声势的大小,而在于能否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运用苏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中的活动说、中介说、内化说来阐释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在连接大众传播与内向传播的中介作用,旨在说明在大众传播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千万不可忽视人类最基本、最核心的传播方式: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各级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者(即组织传播的控制者)和共产党员(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应着力联系本地实际去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而因之所建构的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氛围(或曰现实环境),对于民众自觉认同并实践党的方针政策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非言语行为交际为语言交际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言语行为交际作为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地位。列举很多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的例子,讨论非语言行为交际及其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视非语言行为交际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何谨然 《培训与研究》2007,24(7):105-107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成功地跨文化沟通是跨文化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面牺的巨大挑战之一。文章从跨文化商务沟通和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入手,指出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影响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四种非语言交际方式:目光接触、手势、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非言语行为交际为语言交际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言语行为交际作为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地位.列举很多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的例子,讨论非语言行为交际及其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视非语言行为交际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非言语行为交际为语言交际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言语行为交际作为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地位。列举很多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的例子,讨论非语言行为交际及其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视非语言行为交际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传播活动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两种重要传播形式。本文就此两种传播形式的历史渊源、链接模式及链接的发展趋向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指出大众传播不仅是受众和人际传播的信息来源(即下链接),而且也可以从人际传播活动中获得有价值的讯息符号(即上链接)。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播是一个双向过程。受众是传播的对象与目的地 ,了解受众的需求与期望 ,对编辑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媒介分割受众的情况下 ,受众的需求与期望可以说对编辑传播提出了挑战。要应对这一挑战 ,就必须了解受众的需求与期望 ,这已成为摆在每一个编辑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的仪式观,是有别于传统传播学"传递观"的对传播本质的新思考,它的提出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新路径。要将其应用于中国学科体系建设及对传播现象的洞悉,首要的工作是在仪式观之下揭示传播的本质,并把握伴随这种认识视角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许多英语教师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本文从礼节和部分词汇的理解方面来浅析了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