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小鸽 《科教文汇》2009,(14):201-201
创新意识是一种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不满足现状和已有成果的意识,这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原始动力,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冲出“应试教育”和“减负”的怪圈找到了突破口,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育。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并能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继承、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而且更应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创新性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创新意识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大外部动力。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  相似文献   

3.
二、顿悟思维方法的破定势思维与创新。顿悟思维方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创新的成果上。从创造过程来说,灵感是创新的起点,直觉是创新的继续,顿悟思维方法的创新作用是对定势思维的突破和创新成果的获得的统一。(一)顿悟思维方法是突破定势思维的思想工具。所谓创新思想是指创造主体在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开发创新能力,突破定势思维,创立新思想的创造思维活动。因此,从实质上讲,创新就是破旧立新的创造思维活动。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创新一是要破除定势思维,二是要创立新颖思想。定势思维是创新的思维障碍机制…  相似文献   

4.
杜亚强 《知识窗》2014,(22):69-70
思维是数学的内核,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是高中数学课堂的长久课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体性问题意识、逆向性思考习惯和求异性思想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核心内涵、求异思维、自主创新、服务人民、实践原则、稻文化等六个方面,论述了袁隆平科学思想的内涵、阐述了新时期水稻种子科研与生产的创新创意思维。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出现“三大差距”,要克服“粮贵菜贵伤民,粮贱莱贱伤农”怪圈,克服“国要粮安天下,农盼增收要钱”矛盾,需要发展创意农业;在创新中求发展和自主知识产权,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价值增值的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中求繁荣发展,提高我国稻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讨论、对话、即兴演讲、实验实践的活动,改进评价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思考,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展示学生的创新本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新闻写作中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动态思维,认为只有打破传统思维和写作模式,采用创新思维,才能写好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谌洪奎 《科教文汇》2008,(35):148-148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所说:"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乏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一位位求知的学子在历经一次次的测试中使得"凡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求新、求异、求疑精神受到压制;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受到极大打击,。因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者有必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使之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积极思维,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创新意识来自质疑,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开启求异思维,促于创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教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指导观察;引导想象;鼓励求异;诱发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