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略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著的《颜氏家训》中 ,他要求 :家长对子女应尽早施教 ;父母对待子女应严而有慈 ;主张人一生必须勤学以求上进 ;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 ,这些家庭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时注重家庭教育的功能,并在对其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形成了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教育内容以及家庭教育方法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当前的家庭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拓展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有教师72人,学生1182人,其中农民工子女占40.6%,贫困学生占25%.多数学生家住棚户区,经济来源不足,学生三多现象严重,即流动人口多、单亲子女多、贫困学生多.  相似文献   

4.
从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功能,家庭对子女多方面的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就是家人施与子女的教育,是父母教导子女为人处世的教育.亲职教育是为人父母者因时代需要、为求成功扮演父母角色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先有适合时代的亲职教育,而后才有成功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家庭教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的优势作了分析,旨在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提高家长终身体育意识并对子女做好传、帮、带。  相似文献   

7.
家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旨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发展,有助于丰富青少年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单一的学校教育影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应有价值,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难以形成教育合力,进而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基于青少年情感发展的家校协同教育,离不开家长会的准备和开展、家访艺术的操作、家庭档案的建立及家校双方心理隔阂的消除等。此举增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形成青少年成长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产生了农村特有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的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子女"的成长、教育、心理和监护等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环境及家庭教育相对较差,造成他们思想道德水平普遍偏低,心理压力过大;城区人的歧视造成他们存在明显的心理不健康状况;而环境的不稳定性造成他们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明显差于城区学生。因此,应高度关注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校共管、社会关心固然必不可少,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体制,针对具体学情,进一步寻求到符合农民工子女需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了解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模式的转换,以及参与家庭体育教育群体的社会阶层结构,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教育投入和家庭体育教育理念这两个独特的研究视角来观察我国正处于成型过程中的社会阶层结构,为我国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研究发现我国的体育教育分层在城市家庭中正在悄悄发生。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惯例是通过文化教育的投入来实现其低阶层向高阶层的跃进,而我国当前社会所发生的城市家庭教育事实却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家庭体育教育的投入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所重视,并且在家庭教育投入上,中上阶层比社会底层的家庭更愿意选择高级别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培训;在家庭体育教育理念上,中上阶层的家庭更愿意选择体育的协作手段来促进子女的社会化和引导子女高尚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政府、学校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政策、措施上的不力和缺失,出现了“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功能认识不足或者偏颇,家庭教育布置任务方式的随意化,家庭教育内容的生产、生活化和宗教化等问题,随之引发了“留守儿童”学业失败、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学校应该采取联合行动,积极消除留守儿童家长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和家庭教养方式和内容,以解决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因不良家教而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江山区贫困县泰顺县中小学的抽样调查发现:山区外出家庭"留守子女"的生活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监护现状堪忧,家庭教育缺失,监管不力,情感缺失,性格缺陷,行为偏差,学业受损,成绩较差,价值错位,安全失保,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等。多层面探讨对外出家庭留守子女的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各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可能导致其入学机会差异的原因。同时结合调查数据,为政府、社会及高校系统提供了增加经济落后地区招生名额、加大对各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投入、多种途径缩小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引入社会性助学机构等有助于缓解弱势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中竞争劣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然而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语言素质教育的现状堪忧: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家庭教育不力,缺乏交流;学校认识不足,师资条件有待改善;学生内心自卑,缺乏自信等.只有综合发挥政府、学校、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的作用,才能提高农民工子女的语言素质,最终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年轻的小学生家长在面对教育子女的问题时,往往表现出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这些矛盾背后有着特定的原因。笔者通过对南京市八名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访谈,找出工薪阶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及其成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支持与关注.教师要了解、摸清自己培养对象的情况,主要渠道要与家长沟通,以心换心,全面开展工作.但在山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令人深思.家庭教育没有发挥好自身的作用,现在家长较关心子女就学问题,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只注重入学和毕业时的情况.儿童未到学龄家长也要想方设法送到学校.这就违背了教育规律.造成了很多儿童心理早早承受繁重的学习负担.平时对子女教育可以说是漠不关心,每天只要自己的子女按时上学,按时回家帮做家务事,家长认为是个好学生.其实不然,子女背着家长另做一套.这里并非存在教师不家访的情况,课任教帅到学生家,学生表现当可信,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部分家长的心理话很难听到.当着教师面自己是怎样教育,说得很漂亮.过后就言不符实.“小皇帝”现象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单亲大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经历,他们在心理健康及行为认知方面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本文通过对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探讨,以促进单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并完善高校工作者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家庭教育投入明显增强,成为家庭消费的一个主要支出方面,而在我国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投入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以云南民族地区为例,社会分层、家庭经济、宗教信仰、就业形势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影响着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投入。针对其现状,社会要为少数民族子女增加就业机会、解决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学生上学难问题、同时要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做好少生、优生、优育工作等,来促进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的投入,使更多的孩子获得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林哈德与葛笃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伟大著作之一。该书描绘了女主人公葛笃德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赞颂了她善良的品质。本文试图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度分析了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试图解决一些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家庭结构缺损、家庭教育失职,使家庭不能或不完全能给予子女起码的情感满足和必要的正常社会化教育,由此导致家庭中的青少年心理发展出现障碍、社会规范的内化产生偏离。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地位无可取代,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控制、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