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20年来是黄河流域降水较少的时期.干旱成为北方地区普遍的问题.从70年代末,黄河下游河道出现断流,而且,断流的河道越来越长,断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到1998年,断流河道的上端已逼近开封.由于国家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采取坚决的严格措施,2000年虽然我国北方也是降水较少的干旱年,黄河下游河道未发生断流.这也是我国在资源环境进行科学管理方面取得的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黄河下游河道出现20多年的断流和我国北方连续20多年的干旱,黄河洪水危害的严重性在人们头脑中有所淡化,人们对黄河洪水的警惕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2.
冯忠民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A):144-144,150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北方日益缺水,先是黄河断流,后是海河地区有河皆干,再是辽河缺水,淮河也季节性缺水。西北的大片草原退化,风沙干旱日趋严重。缺水困龙,水资源缺乏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每年因缺水损失国民经济就达2000多亿元。沙化、沙尘暴、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则更大。  相似文献   

3.
拯救黄河     
最近,40多位中国“两院”院士实地考察了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对黄河频繁发生的断流现象以及造成的负面影响忧心忡忡。与此同时,从黄河源头也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源头部分河段出现了自1996年以来的再一次断流,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院士们痛心疾呼:拯救黄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 ,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然而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黄河水资源过度的需求使黄河不堪重负 ,以致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提醒人们 :解决黄河问题刻不容缓。黄河是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是我国下一世纪内陆经济发展的轴心。黄河断流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分析断流原因 ,正确评估其危害 ,预测趋势 ,指出必要措施以缓解断流 ,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中科院地学部组织院士及专家进行了黄河断流实地考察 ,并与沿黄地方部门组织了多次研讨会 ,对黄河断流问题取得了一些共识 ,兹…  相似文献   

5.
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14(1):19-20
1黄河下游断流态势严峻7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1972-1998年的27年间,有21年出现断流。尤其90年代,年年出现断流,且首次开始断流时间提前,断流时段和断流距离不断增加。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累计226天,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曾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程长达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流,黄河在枯萎。如不及早采取控制引用水和有效的管理等措施,黄河断流将继续下去,并随各种用水量的增加在时空尺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黄河断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断流对下游省区的生活、工农业用水及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断流年份高达几十亿元。断流是黄河流域水资源量相对缺少与工农业用水相对过重的结果。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已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对自然因素作用的看法还差异较大,即过分夸大自然因素的作用,认为黄河断流主要是气温升高、降雨减少、径流减少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黄河源区青海省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通过源区水与生态条件的变化分析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省黄河流域产流占黄河总径流量的49.2%,是…  相似文献   

7.
黄河断流的气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河断流存在人为和自然两方面的综合原因, 其中自然因素中又以气候为主要影响因子。本文利用1951年~1999年近百个站点的温度、降水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了黄河上、中、下游各流域的面雨量和温度,对黄河流域近50年来温度、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1920年--1999年近40个站点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讨论了温度、降水与黄河断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922年--1932年气温较高,降水量偏少是造成黄河流域对应时段连续枯水的主要气候原因;最近二、三十年以来的黄河断流,除了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影响外,人类对黄河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因素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形势越来越严重,断流时间越来越长。而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又使人们想到:黄河是否全出现大洪水?一旦黄河遇到大洪水,会出现什么情况?人们不能不为黄河的前景担忧。  相似文献   

9.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北方日益缺水,先是黄河断流,后是海河地区有河皆干,再是辽河缺水,淮河也季节性缺水。西北的大片草原退化,风沙干旱日趋严重。缺水困龙,水资源缺乏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每年因缺水损失国民经济就达2000多亿元。沙化、沙尘暴、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则更大。为解决中国三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实施中、东、西线南水北调,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近500亿M3到华北,相当于为黄、淮、海地区增加一条黄河水量,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但我们也应…  相似文献   

10.
曾凡银  冯宗宪 《软科学》2000,14(2):27-30
1引言环境资源问题有其产生的根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资源问题的源在空中、江河湖泊中传播、流动、汇集、扩散,并通过物理、化学、生态等过程,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的社会、经济问题。这些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产生问题的区域内和当代,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它往往形成了跨地区流动与影响,并波及后代。黄河干流自1972年出现自然断流现象以来,其断流频率越来越高,断流河段逐渐加长,断流天数也随着增长,这不仅影响了黄河中下游数万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可能引起上下游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3000年前,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11.
下期要目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唯一穿过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横贯我国东西的大河,且为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主要水源。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天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为此,科技部在1999年启动了国家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维持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悬河段断流对沿岸地下水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系统分布面积29288.27km2,含有两个含水层组.浅层含水层组赋存潜水和微承压水,中深层含水层组赋存承压水;并对含水介质结构、边界条件及地下水流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构建了三维地下水流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识别和验证,进行了悬河段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模拟研究:预测了黄河下游在不同的断流时间和断流河段长度下,黄河侧渗量的变化趋势.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花园口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悬河段无侧渗补给;断流300天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2.98×108m3,较现状年侧渗量减少了52.25%.夹河滩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1.6×108m3,较现状年侧渗量减少了74.4%;断流300天时,黄河全年侧渗量3.46×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减少了44.5%.泺口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4.83×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减少了22.58%;断流300天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5.17×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减少17.06%.利津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6.15×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仅减少1.5%.上述研究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黄河水量人工实时调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人曾如此赞美过被我们誉为“母亲河”的这条北方大河。然而时至今日,这“天上来水”的黄河已全然失去“奔流到海”的磅礴气势。事实上,自我国建国以来,黄河的下泄流量从逐年减少到1972年终于断流,从断流20余天到1997年断流226天,“母亲河”已完全失去了昔日的风采。黄河流经中国9省区,从上游到下游,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青铜峡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水量丰富。(图③⑤⑥)而位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随着气候干暖化现象日趋严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愈加受到关注。本文以部门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并预测区域干旱对全国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影响的模型。基于该模型,并辅以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农业年鉴统计数据,本文分析、预测了在华北地区发生不同程度旱灾情景下的我国8种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干旱会对全国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普遍较低。即便是在严重干旱情景下,全国各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增幅也不会超过3.59%,不会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正常运行。本文探索的方法及其结论为评估干旱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制订防灾减灾规划、确保区域乃至全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白站在黄河之滨,瑟瑟弹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黄河上下,滔滔之势已渐渐隐去。且看下列一组数据:黄河断流自1972年开始,70年代最长年断流历时21天,80年代最长年断流历时36天,至90年代最长年断流历时急剧升高,从1991~1997年的7年中分别为16、82、61、75、122、133、226天;  相似文献   

16.
王仁生 《今日科苑》2009,(24):281-28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价格体系使这种矛盾更加激化。而这种矛盾产生的必然结果是黄河的经常断流,据统计,黄河1997年断流226天、1998年断流142天。1999年,水利部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资源实施全流域调控以来,情况好转,但黄河流域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依然存在,且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作出了二连浩特地区2011年气候影响评价,得出结论:二连浩特地区2011年较常年同期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冬季1月、12月平均气温显著偏低,1月份还出现了阶段性持续低温天气;异常偏低的气温造成严重的热量条件不足,使牧草返青期推迟;夏季平均气温显著偏高,尤其是8月份为1961年以来平均值最高的年份,持续高温天气使阶段性干旱现象加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黄河断流日趋严重,成为制约黄河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仅山东东营市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十几亿元。如何有效地解决下游缺水问题,水利专家提出很多好方案。本文作者从一个非水利专业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一种全新的思路,即同时将黄河下游防汛、缺水、河床增高、凌汛、水资源分配、水污染等六个问题作为同一问题的六个方面一次性地解决。如果该方案能经水利专家改良实施,不仅可以解决黄河下游日益严峻的防汛形势,又可解决河床增高和下游缺水的问题,岂非是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建国以来,我国水旱灾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南方洪涝愈演愈烈,去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华北则长期干旱,黄河下游又连年断流。据各部门测算,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500~2000亿元,由于缺水造成工农业减产的经济损失为2000亿元,合计就是3500~40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水利已成为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蕴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而现在它却陷入了乳汁枯竭的境地。这使我们想到恩格斯的忠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黄河在历史上灾害频繁,但主要是水灾。尽管历史上旱灾也很频繁,但其所造成的危害与水灾相比,要轻得多。但在本世纪后半期,黄河又出现新的环境问题,这就是断流。断流对下游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引起广泛关注。有人甚至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