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果蔬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腐烂变质直接影响到果农的收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设计了双侧分段红外干燥装置,此装置还可适用于不同品种的农副产品。本装置通过控制加热管工作的个数以及配风口的共同工作状态可改变干燥腔内加热的温度。一次干燥时,干燥不同品种的农产品可选用不同的初始热风温度,可通过调节一段干燥两侧加热管进行。当初次干燥完成后根据称重传感器返回数据判断初始降水速率对二次干燥热风温度进行初始判断,通过二段两侧红外管及配风装置进行调节热风温度。本设计可节约大量的常规能源、提高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2.
微波干燥在生产领域被广泛运用,普遍提高微波干燥的效能,其意义很显著。涉及微波干燥的具体个例和方法的研究较多,但更需要从较高的层次归纳总结和指导微波干燥效能的普遍提高。本文从微波设备运行的效能和物料加工后的品质两个主要方面,探讨微波干燥效能的提高,在设备运行的节能、省时、可调易控、智能化自动化加工、连续高效运行等方面,规范而清晰地做了分析论述,重视对科学规律性的探讨,以促使普遍提高微波干燥的效能。本文对微波干燥技术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有较大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1)
目前国内及国外的动态称重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散装物料皮带输送物料称重控制系统,散装物料斗式输送物料称重控制系统,散装物料螺旋输送称重控制系统,其称重控制系统全部为模拟式输送称重控制系统,既:一次传感元件与称重控制处理器为模拟信号传输。模拟式动态称重控制系统存在输送距离限制、抗干扰能力差、保密性差等诸多弊端,而数字化动态称重控制系统是当今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兰英儒 《西藏科技》2011,(5):81-F0003
由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黑龙江大学实施的科技援藏——《黑木耳袋料地栽技术在林芝地区的示范与推广》项目取得阶段成果,现已成功生长出第一批木耳。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
为了能够满足汽车行业需求,我国开发了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数传模块,来实现称重传感器和称重显示器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问题,并且将其与传统的称重系统相结合后,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无线称重系统。因此,本文针对基于射频技术无线称重系统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上班族为节省时间,会提前把木耳、黄花菜等干货泡在水中,等下班后回家炒着吃,有时泡多了就留到第二天或第三天吃。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条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男子吃了一盘泡发三天的黑木耳后,竟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医生及时抢救才"捡"回一命。那么,吃久泡的木耳是否会中毒?  相似文献   

7.
胡椒、辣子是人们需要的每日调味品,对健康有益。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辣椒需求量不断增加。辣椒干燥的工业化和机械化势在必行。热风干燥是一种简单、经济和廉价的干燥方法。本实验研究了辣椒的热风干燥特性。选取热风温度,风速和加载厚度作为辣椒干燥的影响因素,对辣椒进行干燥动力学测试,得到辣椒的干燥特性曲线。选择热风温度、风速、负荷厚度和干燥时间作为辣椒失水率的正交试验因子,找出影响辣椒失水率的主要因素和最佳组合因子。热风温度,风速和负荷厚度是影响因素。对辣椒干品质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分析其主次因素,显着性程度和最佳组合因素。通过二次回归设计,建立了辣椒失水率和干品质的回归方程,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检验。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的热风干燥特性,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辣椒干燥的影响,得出了辣椒干燥工艺参数与失水率和干燥质量评价指标的最佳组合。分析了热风温度和风速对干燥质量和干燥失水率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本文的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辣椒干燥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干燥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以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干燥腔内的相对温湿度、红外加热管的数量、风机的运行功率为定向指标,对果蔬干燥工艺进行优化。以PLC和触摸屏为控制核心,采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利用PLC和触摸屏来监控干燥系统中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即将开始,通过与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之此较,从组织领导、技术保障、资料基础、质量保证等方面,探讨了开展第二次全国士地调查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唐钢第一钢轧厂薄板坯高效连铸机的自动化控制构成,详细说明了YH3120系列智能称重仪表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方法.YH3120系列智能称重仪表具有精度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安全系数高等特点,为整个高效连铸机的安全顺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电子汽车衡称重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港口、矿山、物流管理等工业企业中,同时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也有着突出的贡献;实现汽车衡称重的计算机监控与管理是很多企业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以筒仓型电子汽车衡称重管理系统在煤炭行业的应用为例,介绍了一种实现基于电子汽车衡的筒仓自动定量装煤与称重数据自动采集的系统设计方案,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专利法自 1985年生效实施以来 ,在 1992年曾作了第一次修改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适应加入WTO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 ,促进技术创新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专利保护的法律环境 ,为我国广大企事业单位迅速提高掌握和运用专利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 ,使专利制度更好地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服务 ,国家对专利法在 1992年第一次修改的基础上 ,2 0 0 0年进行了第二次修改。这次修改是应新形势的需要将专利法作进一步完善。 1992年对专利法进行的修改 ,扩大了专利保护的技术领域 ,延长了三种专利的保护期限 (发明专利权…  相似文献   

13.
有人把由半导体微电子技术引起的变化称为第一次电子革命,它导致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用微电子技术来控制和利用电能的方法,可以称为第二次电子革命。20世纪80年代中期B&#183;J&#183;贝利加提出“第二次电子革命”的想法,他预言其规模及范围将超过“第一次电子革命”。他的理由是:电能是能量利用的重要形式,而且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电能没有污染,容易控制。目前世界上有75%左右的电  相似文献   

14.
1.适时中耕、及时培土在苗期几次中耕的基础上,最后一次中耕松土宜在开花初期结束。松土宜浅,避免伤根,并造成表土干燥层浅而中下层湿润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子房柄入土和发育。花生培土可促进果针入土结实。因此,在开花下针期间要分几次进行培土。第一次培土在初花期,结合最后一次松土,浅培土2~3厘米;第二次培土在盛花期,即果针陆续入土时,培3~4厘米厚的细土。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机械制造业与知识经济的发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发展历史看,人类已经历了经济发展三个阶段和二次经济革命:第一个阶段是依靠劳动力投入,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如传统农业——这是第一次经济革命(农业革命或称农业经济);第二阶段是依靠资金、资源、能源的投入,属于资源密集型,如钢铁、汽车等——这是第二次经济革命(工业革命或称工业经济);第三个阶段是主要依靠技术的投入,属于技术密集型,该阶段已显示出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出基于动态称重的货车ETC系统,采用动态称重单元前置的车道布置方案,利用弯板式传感器作为称重单元,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对货车正确识别与信息读写。系统能够减少货车超限超载行驶危害,提高货车的通行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已经历了技术进步的三次大浪潮,每次浪潮都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引起了变化,每次浪潮都向世界的管理方面提出了挑战。正如A.托夫勒所指出的,当人们发明了农业技术,并从游牧狩猎的聚居社会进化到定居生产时,第一次浪潮出现了。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这种变化开始于几千年前。第二次浪潮则是向工业结构和工业技术转变,对世界的大多数地区,第二次浪潮出现于一百年以前。然而,迄今世界上仍有很多地方还处于第一次农业浪潮中。第三次浪潮是信息电子浪潮,它是从微芯片的发明开始的。第三次浪潮首先从北美和世界某些地区出现,时间大约是1970年。在以前出现的几次浪潮中,每次浪潮都摧毁了  相似文献   

18.
高策  孙立真 《中国科技论坛》2004,(6):112-114,130
技术与人类的文明进程息息相关,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迄今为止,人类技术进步大致经历了古代和中世纪、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技术革命四个阶段。本文着重对不同阶段出现的主要价值评价思想进行了回顾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电子秤动态称重可以边作业边称重,是加快称重速度的有效途径。但在运动过程中称重读数无法稳定,影响称量精度,限制了动态称重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使用。二年前我们曾采用了独创的采样技术快速称重新方案,经实验样机模拟动态称重实验。表明在电子吊称起吊后3秒钟,即可获得稳定的称重读数,其精度为(0.1~0.2)%,效果良好。最近,笔者在原方案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带电脑的动态称重系统(简称“称重系统”)。保持了原样机的精度,增加了自校、累加、归一、去皮、均值、修正、打印等多种  相似文献   

20.
目前称重仪表在各行各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探讨称重仪表行业和称重传感器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