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4,(2):36-36
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应用服务的不断升级和用户对支付便捷性的需求提升,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一股新浪潮。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8,(3):128-133
在识别移动支付操作风险具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借鉴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各种度量模型,运用AHP法构建了评估我国移动支付操作风险的层次结构模型,并以互联网词条搜索量为主要原始数据,测算了我国移动支付的操作风险。结果表明,对移动支付操作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用户自身,其余依次是支付平台、监管当局和电信运营商。因此,不断强化用户自身正视风险的安全意识是管控移动支付操作风险最为重要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网络覆盖不断地发展和延伸,各运营商为网络建设及网络运行所支付的成本不断加大,如何通过新技术节能降耗,降低建设及运营成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设备及配套等方面探讨了节能降耗的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移动电子商务支付问题制约因素深入分析,围绕我国移动电子支付产业链,提出关于安全性,运营模式,支付系统,用户消费习惯及法律法规的解决方案,以期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移动支付是允许移动用户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文章以消费者为主体,研究分析影响用户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关键因素,通过实证分析,为移动支付市场各方的决策和运营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思  宋自奋 《大众科技》2011,(8):278-280
比较和评价移动运营商提供的各种手机套餐的资费,以本地主叫单价、国内长途单价、国内IP长途单价、短信资费、本地接听、月租(最低消费)等作为评判标准。分别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了各类用户适合的套餐类型。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颠覆和改变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对电信运营商影响尤为巨大。电信运营商传统的语音及短彩信业务进入衰退期,而移动互联网进入全民时代,无疑对电信运营商意味着巨大的商机,面对新形势、新趋势,电信运营商应该重点在产品运营、营销管理、渠道运营等方面,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再造核心能力,精耕细作流量经营,开拓数字化服务新篇章,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新跨越,促进信息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莉  周媚 《科技与管理》2016,(6):99-103
在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体验逐渐受到重视,心流体验被普遍认为是研究用户体验质量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以心流体验为理论基础,假设了产品涉入度、控制感和愉悦性3个可能影响移动支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以Apple Pay为例构建了移动支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然后通过问卷收集160份有效样本,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品涉入度、控制感和愉悦性均对消费者的持续使用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对移动支付运营商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芳  ;陈莉  ;赵宏霞 《现代情报》2014,34(9):162-165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等支付主体纷纷抢占移动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迅猛增长,使其在移动支付中逐渐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研究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的竞合关系,通过建立两者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对模型均衡解分析得出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约束条件,指出双方可能的运营模式和影响因素并得出最佳策略为双方合作运营共同主导移动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支付企业开始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移动支付的用户采纳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热点。实证研究了用户的互联网支付信任对其移动环境下的移动支付初始信任的影响以及用户信任、正效用和负效用因素对移动支付使用意向的影响。通过对374位支付宝用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显示,用户的互联网支付信任显著影响其移动环境下的移动支付初始信任,且对移动环境下的三条关键路径存在间接影响,而移动支付初始信任则通过提高感知相对优势和降低感知风险对用户使用意向施加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逐渐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支付方式之一,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因其便利性等特点,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用户的使用意愿是影响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式为理论基础,增添了网络外部性、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因素,构建了北京大学生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借助SPSS实证分析了影响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因素,并针对所得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促进第三方移动支付功能多样化,提升用户的使用意愿;提高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安全性,降低用户的感知风险;优化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社交属性,提高用户的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移动支付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本文对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移动支付过程。指出移动支付平台作为移动支付产业的核心,应该由银联和移动运营商共同搭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SICAS用户消费行为模式探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科普期刊全媒体运营模式。【方法】 运用案例研究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品牌运营、内容运营、平台运营、支付运营和用户运营5个方面分析科普期刊的全媒体运营模式。【结果】 以SICAS模式为内核探索科普期刊全媒体运营的BCPPU模式中,科普期刊的全媒体运营应运用社会化媒介实现品牌定位与多触点感知;细分读者群与创新内容生产;建立科普传播全媒体平台,拓展期刊品牌产业链;深挖全媒体盈利模式,实现全媒体移动支付;注重用户参与价值与口碑价值。【结论】 科普期刊的全媒体运营探索需要在保持期刊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互联网领域的成熟经验,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媒介融合发展之路,这将提高科普期刊的数字营销力与品牌影响力,加速期刊的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卡处理能力的增强、存储空间的扩大,智能卡不再作为单一的移动网络接入的鉴权模块,逐渐发展为具备运算、存储、鉴权的多功能处理模块。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性增长,不断有类似移动支付、NFC等移动应用需要使用智能卡数据的持久、安全存储等能力。本文通过引入智能卡代理程序、访问控制Applet模块,通过新设计的应用程序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及访问控制Applet二维权限数据存储结构,以达到:降低Android应用开发人员开发难度和工作量;保证智能卡内数据的安全性;简化电信运营商开展智能卡相关业务的流程,降低智能卡相关业务部署成本。  相似文献   

15.
根据应用商店运营者的不同,移动应用商店可分为三种类型:以终端制造商为主导、以操作系统开发商为主导和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应用商店,本文在对各类移动应用商店运营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各类移动应用商店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10)
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主要采用现金购票和城市公交一卡通的支付方式,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型移动支付方式也在快速发展中,将新型移动支付方式应用在AFC系统中,不仅能方便乘客,也大大减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在现金结算和处理等环节的工作,为企业降低营运成本,给企业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针对移动支付技术,提出将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在移动终端中实现移动支付的观点。在通信技术行业起到推动支付技术发展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将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到移动终端中并实现移动终端支付的创新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帆 《百科知识》2009,(18):18-18
买东西无需支付现金,通过发送手机短信,银行会自动将应付的款项划走。手机支付作为新兴的费用结算方式,由于其方便性而日益受到移动运营商、网上商家和消费者的青昧。据了解,近年来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日韩等国85%以上的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通过手机可以实现POS机支付,购买地铁车票,甚至已经可以进行移动ATM机取款。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
本文分析了单程票等实体车票在轨道交通运营中使用比例逐渐萎缩的原因,指出了轨道交通传统支付方式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用电子货币虚拟支付的新思路新趋势。本文结合网上支付的发展特点,提出引入第三方支付作为轨道交通新的支付方式,研制二维码购票机用于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的购票兑票。本文解决了二维码购票机研制过程中网络架构、异常处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二维码购票机的研发和应用,轨交票务支付模式由原来"线下对线下"转变为"线上对线下"。所研制的设备和软件系统和乘客交互友好,性能稳定,易于接入第三方支付运营商,适应了乘客支付的需求变化,为轨道交通AFC探索虚拟支付提供了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短信和语音等业务不断下滑,在徽信等OTT应用的冲击下,流量的增长与消耗的网络资源不成比例.通信运营商要改变单纯提供流量的做法,通过智能管道带来的大数据,开展与互联网企业和数据调研公司的合作,使运营商基于用户积累向垂直行业扩张,实施精准营销,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