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上下两部分详细阐明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定位、涵义与划界标准,指出社会认识论是认识思维社会化与集体化思想应用于认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当代认识论研究中极富价值的研究方向与领域。本部分(上)从阐述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定位开始,指出存在于社会认识论研究中的政策研究、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属性三类研究定位,继而分析了存在于社会认识论研究中的六种基本研究涵义并指出各自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上下两部分详细阐明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定位、涵义与划界标准,指出社会认识论是认识思维社会化与集体化思想应用于认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当代认识论研究中极富价值的研究方向与领域。本部分(下)探讨了社会认识论与知识社会学、社会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的划界标准。文章对社会认识论自身特征作出了系统的分析,借以明晰社会认识论的合理论域。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上下两部分全面系统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兴起及繁盛,肯定了对知识社会维度的认识论研究,指出社会认识论在保留传统认识论的规范性特征基础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下)指出社会认识论是人类知识探索过程中深入到社会实践的诉求,是人类认识深化的实现机制.文章最后揭示了在当代知识背景下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意义.文章认为,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对于"社会"概念的界定和深化,认识论研究方向的明确化,哲学方法论的丰富和多元化,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补充,以及中国语境下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促进,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哲学的西方思想根源,介绍了它的经验主义、统一科学和价值自由等主要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四种观念和六大研究论域。文章认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哲学之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增强社会科学实践方法论的自我意识,重新定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溯了当代西方技术认识论研究的历程 ,分析了本领域研究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论争点 ,阐述了这一领域中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的问题和代表人物 ,最后对国外技术认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集体性知识的本质已经成为日渐繁盛的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文章对集体性知识的归因、性质以及实用主义的思考分别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尽管集体性知识的研究依然处于争论之中,但集体性知识研究开启了认识论研究的全新方向,特别是有关集体可以作为知识主体、集体可以具有知识甚至信念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认识论的研究内容,因而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语言学转向的视角,阐述了库恩后期思想发生转变的思想根源,分析了其朝向语言学化发展的根本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思想意蕴。文章认为,“语言学转向”是标示库恩后期思想的重要特征,对于理解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两部分全面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了德国当代著名社会批判理论家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思想。规范语用学在哈贝马斯整个社会批判理论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在对其进行建构中,哈贝马斯批判和继承了包括马克思、康德、霍克海默尔、马尔库塞、米德、阿佩尔、奥斯汀、乔姆斯基和达米特在内的许多哲学家的思想,并与他们进行了思想的直接对话,因此,具体地揭示他们与哈贝马斯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展示规范语用学的形成路径,对于整体把握哈贝马斯社会思想的本质,理清当代德国哲学的发展方向,进而洞察20世纪哲学方法论的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本部分(上)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规范语用学理论(1)交流理性的重建构成了规范语用学形成的内在动因,促使哈贝马斯从意识哲学转向到语言的分析哲学;(2)通过对传统语义分析途径的考察,哈贝马斯最终将现代语用学中发展了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规范语用学的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评皮亚杰论科学认识论黄少华在当代,科学认识论已经成为一个独立于哲学认识论的研究领域,它在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都有不同于哲学认识论的特点。本文仅就皮亚杰有关科学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作一简略的评价,目的在于为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一种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0.
合作研究及其认识论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现代科学中,合作研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如何对这种社会现象作出认识论评价,而不是新一代科学社会学的描述,这是当代科学哲学和社会认识论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做出这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