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戊戌维新作为一次爱国救亡、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席卷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思想、观念的层面上为古老的中国打开了一面启蒙之窗。作为具有中国现代意义的“启蒙思潮”,其来源极其广泛。经世致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及近代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等多种社会思潮集结性的涌现对维新变法思潮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容闳是我国第一个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是我国近代留学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维新主义者。了解、研究容闳一生的主要事迹及其思想,对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认识近代知识分子,特别是留学生的遭遇,  相似文献   

3.
戊戌维新时期,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湖南维新派亦积极参与,并创办《湘报》,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樊锥在《湘报》上发表了《开诚》、《发锢》等文章,提出了民权宪政、发展近代民族工业、改革科举、重视人才、改革社会陋习等维新变法思想。樊锥的早年经历对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维新变法思想在当时的湖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华人活跃在澳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澳门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士人选择澳门作为基地传播维新思想、呼应内地的变法,得到澳门华人华商的大力支持。维新士人把教育改革视为挽救民族危难、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澳门大力兴学办教。康门弟子陈子褒、卢湘父在澳门创办学校、编写教材、推行妇孺教育与平民教育,所培养的新式知识分子亦成为推动澳门教育的中坚力量,切实为澳门近代华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陈子褒、卢湘父作为从万木草堂走出的康门弟子,在澳门兴教受维新思想的影响,通过分析其教育活动,进而考察其所代表的维新士人的兴学动机与教育思想,可知维新派有力地推动了澳门近代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戊戌维新时期,樊锥和维新派都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他们维新变法思想的相同点包括:都大声疾呼变法维新;都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宪政;都主张大力发展近代民族工业,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都主张改革科举制度,重视培养人才;都主张改革社会陋习,禁止吸食鸦片和女性缠足。然而,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还包括进化论思想、法治思想、“三权分立”思想、自由思想、“地方自立”思想、重商思想、妇女解放思想、大同思想等,对此,樊锥没有明确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近代回族报刊发生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大变革中。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回族知识分子逐渐向近代化转型,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局面不断促进了回族知识分子接受新思想的进程。在诸多社会因素和思想因素的共同激励下,回族知识分子开始建立社团创办报刊,追求民族的自觉与自醒。  相似文献   

7.
戊戌维新时期,正在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新绅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近代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的时代背景下,以西方现代社会学("群学")理论为思想基础在各地建立了众多学会。这些学会大多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体系,内部关系体现着西方现代民主和平等的原则;采用了集会演讲、创办报刊、刊印图书、举办学堂、兴办图书馆等活动形式,有的学会还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和设备开展活动;这些学会具有文化启蒙、社会整合和政治动员之现代功能。因此,戊戌年间的维新学会是一种具有强烈现代性色彩的新型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8.
戊戌维新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启蒙和民族觉醒,特别是其倡导社会风俗变革更有独特意义,民族觉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风俗的变革;维新时期广泛传播的进化论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社会革命的指导思想;戊戍维新失败的教训之一在于维新派未能解决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和互动,对传统改造不力,对现代制度的借鉴又缺乏系统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们,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在文化教育领域里也提出了一系列思想主张,他们把教育改革作为实现其政治思想、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手段.为了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他们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躬身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戊戌维新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明确提出了兴办女学的主张,论证了兴女学是提高国民素质,进而达到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戊戌维新时期女子教育思想对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戊戌维新时期,在湖南的开明官绅支持下,维新派开办南学会作为宣传救亡维新思想的阵地。通过学会讲学活动,维新派提倡“文明排外”,开展“学战”,倡明“素王改制”思想,以期于拯救危亡,启蒙大众,推进维新变法。讲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地区的维新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我国近代“维新”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教育思想建立在庸俗进化论哲学基础上 ,集先进与落后于一体。他的教育救国论思想却独树一帜、内涵丰富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其智、德、力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论 ,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旧巢臼 ;其强调实用的教育内容论 ,体现了我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对我国新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注重实践的教育方法论 ,为中国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 ,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启迪。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的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十分活跃。他们传播西学、抨击清政府弊政、鼓吹维新改革,甚至参与变法活动。尽管其目的是维护教会和本国政府利益,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解放,为维新变法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从而推进了戊戌维新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自觉利用报刊的功用,使其成为推进维新改革运动的有力工具,在思想启蒙、倡导民权和配合新政的举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遵宪是维新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时务报》的重要发起人,与湖南《湘学报》、《湘报》的创办也密切相关,他的办报实践与思想在维新启蒙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随着西学思想的传入,近代的婴幼儿教育思想呈现出新的内容,本文将从传教士的婴幼儿教育思想,维新变法之后教育家对封建传统婴幼儿教育的建议,康有为、梁启超的婴幼儿教育思想,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前婴幼儿教育思想等四个方向对中国近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做以阐释。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在戊戌维新时期为配合变法救国提出了一套较有系统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本文拟从教学目的、内容和师范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维新教育思想。 一 培养维新人才,是戊戌时期粱启超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他把人才的培养视为变法的根本,“变法之本,在育人才”,梁启超这里所指的人才,绝非指受过一般教育的人才,而是指通中西、能担当救亡图存重任的“大人君子”。“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呜呼,是有所望于大人君子者矣!” 梁启超在戊戌时期所持的人才教育观有以下成因:首先与他的英雄史观有密切的联系。梁启超认为历史是英雄的历史,“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于无历史”。而一般群众,不过是随英雄人物“之风潮而转移奔走趋附者  相似文献   

17.
在戊戌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中,康有为是个极其特殊的人物。除了他的政治改革之外,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的。在当时社会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康有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汇集此前各种零碎主张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宗旨,提倡变科举、兴学校、办学会、报纸、图书馆、开博物院,译书、派遣留学生,实行现代教育方式,并建议改革教育制度、教育内容,这就形成了他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随着西学思想的传入、近代的婴幼儿教育思想呈现出新的内容,本文将从传教士的婴幼儿教育思想,维新变法之后教育家对封建传统婴幼儿教育的建议,康有为、梁启超的婴幼儿教育思想,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前缨幼儿教育思想等四个方向对中国近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做以阐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戊戌维新期间上海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深刻变化的探析,揭示出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全面现代化的首次尝试,“言教”、“言政”、“言艺”彻底社会变革的最初努力,的确推进加速了这一时期上海的现代化进程;上海的现代化反过来也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不仅仅表现为上海作为维新的舆论中心,启蒙基地为维新变法呐喊助威,更突出地体现在它作为近代中国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启动源和加速场,对全国现代化巨大的示范推动作用上。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受过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后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逐渐转变,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戊戌维新变法的主角.他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他的政治生涯和思想大致可分为前后二个阶段,以戊戌维新变法失败为分界线.前一个阶段,他是趋向进步的,是站在历史潮流前面的先进人物;后一个阶段,他逐步走向堕落、反动,成为阻挡革命历史潮流的顽固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