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优化报纸版面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不论是党报、晚报还是行业报、专业报,都面临一个共同课题:如何使报纸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而优化版面资源的配置,努力使报纸的每个版面都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则是报纸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创新,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素质。在新世纪如何强化县市报记者的创新观念,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是县市报记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对此,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正视现实,打破框框,从观念上强化创新。观念是创新的前提,县市报记者往往囿于一地,在一个小圈子内采编新闻,时间一长,在思想观念上就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某种框框、某种习惯,这就给新闻创新造成了一道思想上的屏障。这就要求我们的县市报记者不能总是像过去那样戴着“老花眼镜”去看待社会现象,而…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4.
县市报的主要读者在哪里?在农村,是农民。 一个县市人口少的有几十万,多则百多万,但80%以上居住在农村。以湖北《随州报》为例,每年发行3万多份,80%以上在农村,市区仅占20%还不足。根据许多县市提供的信息表明,每年订阅县市报的农户占总订户的70%以上。也就是说,大头在农村,在农民手里。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的同仁认为,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必然带来读者层的多  相似文献   

5.
农民奔小康县报架桥梁张昌俊,朱孝诗,张震峰农村是实现小康的主战场,农民是实现小康的主力军,深化改革是实现小康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各县市大张旗鼓地开展奔小康活动,为县市报新闻报道提供了广阔的报道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县市报新闻报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作为转型后的县市区域报,如何正确把握舆论导向,采写出让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农村"活"新闻,是<今日常山>一直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为新闻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如一夜春风,吹开千树万树,县市报应运而生,竞相复刊创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党报的重要一族和组成部分。这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艰巨复杂的过程中,县市报也面临着进步与后退,拓展与萎缩的严峻挑战。只有扬长避短,优化服务,才能拓展市场,使这族鲜花长期地争奇斗妍,芳香纷呈。  相似文献   

8.
一、向职工宣传市场经济是企业报的政治任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对职工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作为担负企业宣传导向、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的企业报,如何向广大职工宣传市场经济,使职工充分认识、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主动参与市场经济的变革,是企业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研究、探索、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牢固树立的,县市报人当然不能例外。除此之外,作为“权威性不如大报,娱乐性不如晚报,知识性不如专业报”的县市报还应树立和强化以下三种意识。认真分析县市报面临的严峻形势,强化忧患意识。照实说,前些年办起来的县市报,都是在荫凉底下生存和发展的:财政全额拨款、行政干预发行,可谓悠哉游哉。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原先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不见了,而且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  相似文献   

10.
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报纸面临着一个如何适应市场的问题,也就是新闻报道如何尽快实现由为计划经济服务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角色转换问题.对于主要读者对象是农民的县市报来说,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报道,让报道贴近农村市场,是迫切需要认真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县市报要做到“三贴近”,解决的仍然是可读性问题。而这种可读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其历史阶段性的特点: 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区域开阔性与县市报区域的狭窄性的矛盾。也就是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经济,而县市报它的区域只局限于本县市。 其次是读者多与少的矛盾。中央和省级的机关报、行业报,都比县市报发行量大得多,但具体在一个县市区域里,县市报的订户又比其它大报数量大得多。这就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报刊的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作为县市级党报,如问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县市级党报“老总”们苦苦思索的一个严峻课题。更好地发挥县市级党报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在如何吸引读者、形成读卖热点上下功夫。 一、县市报读卖的热点在哪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市报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纷纷复刊或创刊。近20年来,县市报为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当地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县市报起步晚,设备简陋,办报条件较差,人员素质较低,地域天地狭窄等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刊市场上,处于弱势。好的县市报发行在2万至5万份。一般的在1万份左右,且大都是靠行政手段、公费订阅在发行。这就是县市报的劣势。劣势就是羁绊,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理顺思路,势必成为县市报发展的拦路虎。那么,县市报的读卖热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县市报的读卖热点就在于吸引读者,大力开拓自费订阅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一)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县市报纸同其它新闻媒体一样,也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到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去。加之当前报纸林立,争稿源、争发行、争读者已经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另外,许多迹象也说明,在激烈的报纸竞争中,县市报的某些方面还处于劣势,即:在权威性方面不如省以上大报,在可读性方面不如晚报,在知识性方面不如专业报。当然,我们也无需妄自菲薄,县市报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是离读者最近。 县市报如何充分  相似文献   

14.
县市报作为一级党报,是县市党委的重要舆论工具,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担负着繁重的理论宣传任务。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关键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在深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他们要求在理论上给予正确的解答和指导,这就给地方党报的理论宣传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县市报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新的课题,搞好理论宣传。具体说来,应突出“五”个字: 一是突出一个“新”字。就是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新课题,结合本地客观实际,刊发一些理解性体会性的理论文章。比如党的十四大结束后,我们邀请市委党校部分教师撰写了《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把握历史趋势,坚持社会主义》《从冶国安邦的高度深化对“两手抓”方针的认识》《党的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动摇不得》等20多篇论述文章,提高大家对有中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作为一张基层党报,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使命和价值,也有着众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它是地方党委、政府和普通群众不可缺少的传媒工具。但由于其自身的年轻,县市报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要解决好报社及办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必须首先处理好“小报纸与大社会、正报与副报、办报与经营”这三大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三大关系,是办好县市报的基础和前提。 一、正确处理小报纸与大社会的关系 县市报虽小,但它所面对的县市也是一个肝胆俱全的大社会,所以,县市报应同样具有大型综合性报纸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这一根本问题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如何宣传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论述的是在对农宣传中应当确立的几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伟大的、崭新的、深刻的转变。新闻工作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审时度势,适机应变,把握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深化新闻改革。对于产业报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对在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产业结构,肯定会“伤筋动骨”。那么赖以生存的产业报。不深化自身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伟大的、崭新的、深刻的转变。新闻工作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审时度势,适机应变,把握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深化新闻改革。对于产业报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对在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产业结构,肯定会“伤筋动骨”。那么赖以生存的产业报。不深化自身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报业竞争的加剧,时事报道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也成为县市报与其他媒体争夺最基层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素,我们认为搞好县市报的时事报道,精心策划是关键。 在当今社会,地球也被称为一个村落。生活在村落中的人们,不仅仅希望了解身边的事情,还希望了解国情、了解世界。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时事报道在县市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出它在舆论导向、信息传播、眼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县市报的时事报道,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直接采访获取新闻的机会很…  相似文献   

20.
略谈县市报的读者意识张昌俊,朱孝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县市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到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去,但是县市报在某些方面还处于劣势,即:在权威性方面不如省以上大报,在可读性方面不如晚报,在知识性方面不如专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