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司法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司法理想,其实质是法律公正的现实化,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不过是法律确立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现实化形式。司法公正的价值定位应当以整体公正为归宿。法律则是司法公正的唯一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本质在于司法裁判是否满足公正的要求及满足的程度。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基础在于法律公正,背弃法律公正就是背弃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在司法实践中,那种审判前就从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出发,迎合当事人情感、公众民意及政府态度,先定后审,违背程序正当、法律公正的思路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一味迎合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而抛弃法律公正的做法,其结果是最终连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也一同抛弃了。  相似文献   

3.
公正是法律的基石,也是法律赖以存在的生命源泉,渴望公正,享受公正是公民共同的企盼,而司法公正有赖于法官的独立。司法权及其行使上的超脱和不受干扰是法官独立的核心。本从我国司法现状出发,列出在我国实现法官独立的种种障碍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法官独立的构想,诸如制度保障、资源保障等,力求形成完整的司法保障体系,以公正司法,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是公认的法律原则,对此原则,刑法如何反映和体现是长期困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难题,本力图通过刑法的公正与平等观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影响,从理论上阐述了刑法平等,公正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列宁的司法公正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阐发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司法公正思想。列宁认为,立法公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只有在立法公正的前提下,司法者秉承正义理念依法司法、严格司法才能实现司法的实质公正。依法司法必须是案件事实清楚,在此基础上运用革命法律审理,进行公正裁判。作为司法审判和检察监督所依据的"法律",不仅限于国家所制定的成文法规范,同时还包括社会主义的法律原则、政策、法律意识等;司法机关必须正确地确定犯罪,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予以制裁,充分发挥法院在惩治犯罪、巩固苏维埃政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公正是司法活动的灵魂和生命公正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正如博登海默所说:"公正具有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1]司法公正是马克思主义司法学说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法的阶级性决定了法不可能是绝对公正的,而法的社会属性又决定了法必须是公正的,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价值体系中的公平与正义。司法公正是指以司法机关为主体,以司法活动为主导,在当事人相互对立的情形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  相似文献   

7.
仲裁公正与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正是仲裁的灵魂所在,亦为当事人所期待。对公正的追求使当事人倾向于选择仲裁解决其财产纠纷。并且,如果仲裁的公正性尤其是程序公正受到质疑,当事人可以诉诸法院寻求救济。如是,仲裁公正性得到双重保证。法律赋予法院的有限的司法审查权包括对仲裁裁决的撤销和对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章着重比较对仲裁(含涉外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的这两种形式并探讨其具体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前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存在的司法不公以及司法腐败等现象 ,其中一些司法人员的素质低下是原因之一。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的执法者 ,加强对他们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在思想上要明确实现司法公正对法官素质提出的要求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思想和法律评价 ,司法公正具有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的含义。所谓实体公正是指裁判在认定事实和运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就程序公正而言 ,是指法律程序自身或法律实施活动过程本身的内在优秀品质。实现司法公正要求执法者必…  相似文献   

9.
司法是公安局、检察院、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等部门依据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公正的执行与监督,司法语言自然被视为公平、公正的代表,因此,对司法语言的要求历来是非常严格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作为我国法律所明定的司法原则,是法治与人治的基本式别所在,强调并坚持这一原则对于中国法治现代化有着根要珠意义,但是,在法律运作过程中,宜加强对有限的法律文本以及文本与法官交互行为的法社会学考量。因为,受个性化“前见”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法官对于有待解释的“文本”会有不尽相同或相异的看法,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法律执行的公正,因此,克服立法与司法间的张力,限定司法解释的合理范围,方能形成关于法律相对完整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