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潘清河 《生活教育》2008,(12):36-37
陶行知是一个教育家.这是众所周知的。可假如说陶行知是一位诗人.恐怕有些人就会持不同的看法。当然,我并不是说陶行知的诗歌超过了他的文章.因为陶行知毕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他的文章和演讲来体现。虽然他不是诗人,但据我所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位医师朋友,曾向我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10岁男孩来他的诊所看病。每逢那男孩来诊所的日子,他的小儿科同事都会觉得很恐慌。因为,那实在是一个调皮捣蛋而且非常难缠的孩子。每次来诊所,他不是抓器具,就是乱动档案文件和电话。他那无奈的母亲只能在一旁难为情地连声道歉,却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3.
知行合一     
最近读了一本书,其中一位人物对我感触很深,他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明朝的王守仁。不是他的忠诚吸引了我,也不是他的政治才能让我记住他的名字,而是他提出了一个观点: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4.
一次聚会,大家谈到这样一个话题:“如何看待残疾?”一位很有成就的聋校校长表示:“说耳聋不是缺陷,我觉得怎么讲也讲不通!”他是针对当前的一种说法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5.
王秋 《湖北教育》2004,(1):59-59
一位极普通的孩子由于经常受到母亲的鼓励而考上清华大学,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但看起来却不是这样。他衣着朴素,生活简朴。我于1944年会见他的时候,他已享有盛名:是许多知名人士把他物色出来的。然而他与普通人在一起感到同样愉快。我那时是一个兵,不是一位军官,而且我年仅19岁,可是他却邀请我到他的一个学校去看望他,后来又带我听了一次音乐会,看了一场戏和一个舞蹈节目。从根本上说,他是一位对人友善的人物,或许他还觉察到他可以对我做一点教育工作。他满腔热情地献身于教育事业,特别注重发掘人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说到教学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童话故事,那是小鸟和绿叶的一次对话。 小鸟对绿叶说:“我最喜欢你,你也是最喜欢我吗?”绿叶回答说:“我喜欢你,但不是最喜欢。我最喜欢的是一位看不见的朋友,他为我输送水份和养料,他就是树的根。”  相似文献   

8.
马晶 《教书育人》2010,(1):78-79
一次乘火车去济南,我手捧一册《钱学森学术思想》打发时光,这是一册难啃的大部头,且不说学识宏富,包罗万象,光那六百多页密密麻麻的文字,翻起来就令人头晕。这时,不,那时,我的邻座,一位四十来岁的汉子,似乎也对这书满怀兴致。我拿眼瞄他,他拿眼瞄书。我停止阅读,问:“你知道钱学森吗?”他答:“知道一些。”“说说看,你都知道些什么?”我立刻进入即兴调查。  相似文献   

9.
程慧 《内蒙古教育》2012,(15):76-78
为了让广大教师过一个更有意义的暑假,让广大教师在休息之余能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今年暑假学校领导精心为我们每一位老师挑选了专业书籍。也正因为如此,我有幸拜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随笔《好教育好人生》,从中感触良多。其实,刚拿到肖川先生的著作时我并不是太看好这本书,因为关于肖川先生我在读他的著作之前并不熟悉,只知晓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  相似文献   

10.
那天的课堂上,在整体感知《济南的冬天》一课的内容后,我本想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去领略第一幅小山摇篮图,可第一位学生偏偏提出要先去济南的河边走走,看看水藻。此时我满怀希望地等待下一位学生能说出愿意先看看小山中的济南,然而,第二位学生站起来后并没有投“师”所好,他更强调先去济南雪后的小山上感受一下小山的秀美。  相似文献   

11.
陈艳梅 《早期教育》2004,(10):28-28
某幼儿园的一次家长交流会上,一位父亲站起来,忧心忡忡地讲述了他的苦恼:“儿子才上中班,可是太自信了,甚至到了固执的程度,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有一次画椰子树,儿子画完树之后,又让树长上了椰子,但是他的椰子却一个串一个,从树上一直长到了地上。我告诉他椰子树不是他画的那个样子,儿子偏说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为了说服他,我找来了椰子树的图画给他看,可儿子还是坚持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我很担心儿子这种情况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倾向”甚为忧虑,并急于用事实来纠正儿子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13.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14.
"我希望孩子有一个好成绩,但不是以破坏性的方式给予。"一位家长如是说。因不满孙子所在学校的教育方式,这位家长曾让孩子退学并自行施教。但半年后,他  相似文献   

15.
昨天有一位同学对我说,他虽是终身要办乡村教育,但若是有机会,他很愿意干一度政客生活,以谋乡村教育之发展,如做县知事一类之职务。我说":我愿你做政治家,不愿你做政客。"其实他的本意是愿做政治家,不是愿意做政客的,因此我们就把政治家和政客的分别详细地讨论了一番。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拿它来和大家谈谈。政治家的存心只是一个诚字,一伪就变为政客了。  相似文献   

16.
我想没有一个人不喜欢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高山流水每时每刻赋予我们不同的内容,它变化着所以精彩着,但是想想在学校里,要是哪个孩子太与众不同,我们便认为他不听话,不是乖孩子,让人感到头疼。“追求完美,发展个性”的校训时刻提醒着我,做一个明智的教师,善于洞察学生的个性,并努力去张扬学生的个性。徐培宁是刚进入初中的一位男生,我曾经是他小学四、五、六年级时的班主任。我们相处极好,很多时候甚至很默契。他毕业后送我一个泥制的足球守门员塑像作为纪念,我不由回想起关于他的往事。四年级时,他纯粹是一个球迷,迷得…  相似文献   

17.
一次,据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被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相似文献   

18.
一位朋友向我打听我另一位朋友的电话—他俩不认识,让我很为难。我说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他说为什么?我说我这位朋友把他的电话告诉我的时候,没有授权我可以把他的电话转告给别人。他听了,似有些委屈,说难道你还不相信我么?我说这不是相信谁不相信谁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问题。他说怎么我没听说这个规则?  相似文献   

19.
鱼霞 《中国教师》2015,(2):82-84
<正>我不是黄济先生的入门弟子,也不是他的同事,却是他学生的学生,是教育学的同道中人。我所知道的黄先生,更多是他对学生的仁爱,对友人的真诚,对病妻长期照顾和不离不弃。当得知黄先生谢世,心绪难以平静,写下这些文字,以一个教育学晚生的身份对一位自己敬仰的人生楷模和大师表达一份缅怀之情。初识黄济先生的名字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读本科时他编写的《教育哲学》的封面上,当年教我们这门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海峡两岸殡葬文化与生命教育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我的一位朋友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召集人,他邀我参加此会。不用说,这是一个离不开死亡话题的研讨会。说心里话,若不是朋友的真情相邀,这个会我是不会有兴趣的。可参会后的结果是我不虚此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