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根据“生活即教育”观点,确定探索型主题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必须以其生活为特征——在幼儿的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教育只有植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才能真正发挥效能,才真正有意义。我园的探索型主题教育活动,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以主题活动形式安排教育教学,并在主题的统率下,从情感教育入手,由幼儿的兴趣点开始确立主题,由幼儿的问题做引线拓展主题,自主开发出数个活动方案,潜移默化地把孩子引上和谐发展之路。例如,大班的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或散步…  相似文献   

2.
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开展节日主题活动是促进幼儿文化适应的有效途径。设计运用大班节日主题活动,首先要为促进幼儿文化适应,精心筛选传统节日和纪念节日。其次,围绕节日内涵及大班幼儿学习需求,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第三,注重潜在教育因素浸润,创新主题活动实施形式。第四,营造良好园所文化环境,体验节日文化氛围。幼儿园大班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促进了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创新了节日活动内容,提高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开展节日主题活动是促进幼儿文化适应的有效途径。设计运用大班节日主题活动,首先要为促进幼儿文化适应,精心筛选传统节日和纪念节日。其次,围绕节日内涵及大班幼儿学习需求,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第三,注重潜在教育因素浸润,创新主题活动实施形式。第四,营造良好园所文化环境,体验节日文化氛围。幼儿园大班开展节日主...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户外区域活动是大班幼儿教学的重要形式,孩子通过在户外的活动去感知外界,形成对于世界的认识,给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间,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对于外界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在提升自己的智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素质。而在当下的大班幼儿户外区域活动中却存在着教学不符合实际、活动形式落后等问题,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围绕"大班幼儿户外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发挥七巧板这一拼图玩具的教育功能,我们在大班开展了“有趣的七巧板”主题活动。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认识七巧板1.观察:通过实物、图片,让幼儿观察七巧板的数量、结构、颜色及形状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观摩了甲乙两个大班的同一主题活动——我爱家乡。这两个班幼儿的水平相当,主题活动的程序安排及内容也相同:组织幼儿外出游览,帮助幼儿了解家乡;通过谈话、绘画、建筑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但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两个班的老师所采用的方法却不同:甲班幼儿外出游览时,老师一个劲地讲,要求幼儿记住各种建筑物的名称;在常识作业中,要求幼儿必须记住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在教幼儿编“我爱家乡”的儿歌  相似文献   

7.
进入大班,如何做好幼儿衔接工作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以《纲要》精神为依据,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在活动形式与学习能力方面与小学更好地接轨。展读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早读活动衔接的一种尝试,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我园教师逐步总结出适合大班幼儿的“15分钟晨读话动”的方式方法,发现、总结了其中蕴含的多元化教育价值。使这一活动不只是与小学“活动形式”的单一衔接,更为幼儿人小学后的学习适应能力及自主学习起到了有效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1.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绘画活动1.1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展开"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育的指导要点"讨论之前,先要知道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来说,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得到较快的发展。自我评价会越来越准确。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于小班与中班的幼儿得到明显的提升,自我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在对大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教育指导时,要注意这一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1.2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对幼儿的意义对于大班幼儿的身心的成长来说,绘画  相似文献   

9.
李志瑛 《教师》2019,(18):121-122
乡土文化渗透于教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研究的热点话题。教师需要选择幼儿身边的地域文化资源,以回归幼儿生活世界为价值引领,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充分运用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在大班主题活动中渗透乡土文化。文章尝试着把福建省连城县的雕版印刷与大班主题活动结合在一起,采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在主题中引导幼儿把对家乡文化资源的感知在一日生活中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客家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数学主题游戏”就是以一个教育阶段或一节数学活动为单元,设计各种有趣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达到既完成各种数学教育要求,又能愉悦幼儿身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一、确定有趣的主题 我在确定主题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大多选择幼儿较喜爱的故事及动画片的情节。如在复习5以内的数数时我设计的主题是《黑猫警长抓老鼠》,在学习6的相邻数时,我用了《葫芦娃满6岁啦》的主题,这些主题都是幼儿很喜欢又熟悉的。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在幼儿教育中有没有进行理想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是当前有争论的问题。我们以“我长大想干什么”为题,对大班幼儿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了解幼儿时期有没有理想,如果有,是什么特点,能否提出幼儿时期是理想的萌芽阶段,必须给予适当的教育等问题。二、具体做法 (一)、对我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验的几所幼儿园大班进行了一次“我长大想干什么”的问卷(194人)和主题意愿画(180人)的调查。 (二)、在省商业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活动中,区域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幼儿游戏的内容和进展,并且它能支持和发展幼儿的游戏行为,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工具。纸牌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又是容易找到的材料,我尝试从"纸牌"入手,帮助幼儿从这一材料进行重新认识和经验重组,从而挖掘其更多的教育价值。本文以纸牌游戏为例,阐述了大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从区域活动材料收集、区域活动主题的划分以及各个区域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确保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五年五、六月份,我园在四个大班开展了集体养蚕的教学实验活动,试图围绕这一活动,对幼儿进行常识、语言、美术和劳动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幼儿智能的发展。课题的提出以往,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常识教学一般是单一的、封闭式的,老师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幼儿的活动天地也局限于狭窄的课  相似文献   

14.
探索大脑     
我班幼儿进入大班后开展了“特别的我”的主题活动。当活动进行到与身体有关的内容时,一个幼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身体里有心脏、胃、肠子,那脑袋里有什么?”我们感到这是一个引导幼儿探索大脑的极好机会,是  相似文献   

15.
徐剑萍 《成才之路》2012,(32):70-71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适当的材料,开辟独立的区域,组织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感知、动手操作、探索以及讨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主题学习内容的理解,获得某一操作技能的学习方式。这一活动形式深受教师和幼儿的欢迎,教师能通过创设相应的主题背景为幼儿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观察发现幼儿的当前热点,有效地进行回应与互动。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有效地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尤其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  相似文献   

16.
主题活动是幼儿各项经验获取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课程重要之一。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指导精神下,教师要依据大班幼儿发展规律,采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有效选择多元化的主题活动。文章基于教学实际经验,从幼儿生活经验、创造性游戏、新旧多主题、区域活动这四个不同角度上探索主题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陈林颖 《教师》2024,(5):84-86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引领下,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文章首先分析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构成要素,其次在绘本、生活、游戏、实践、主题视角下,研究具体的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提出可行的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旨在使大班幼儿数学活动克服“小学化”发展趋势,有益于大班幼儿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等方面.尤其是在教育目标、任务、形式和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幼儿同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的形式.而小学是正规的授课形式.有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因此.当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后。他们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受到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所以在幼儿入学之前应做好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幼儿同与小学这两个学习阶段的衔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日本没有全托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幼儿增加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体验,在许多幼儿园都设置了“宿泊保育”这一教育活动。“宿泊保育”一般地大班进行。具体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幼儿园各自的条件而定,但基本形式是让大班幼儿自带必要的衣服和用品,在幼儿园里或其他某一个地方过一至三天的集体生活。我曾被邀请参加了濑户光和幼儿园的一次“宿泊保育”活动。地点就在该幼儿园里。在6月的一天里,大班幼儿下午4点整集合,每人带一个包,里面放着几件换洗衣服、一条小毛巾被以及杯子、牙刷、肥皂、  相似文献   

20.
杨晓英 《课外阅读》2011,(1):223-223
对于上大班的幼儿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学期,因为再过一学期,他们就要上小学了。因此,在这一学期当中,对大班的幼儿进行严格的常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大班孩子良好的常规是保证幼儿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作为老师一定要让幼儿了解生活、学习中的常规,为他们上小学开始白食其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交流一下我对大班幼儿所要实施的一些常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