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这一时期既是生理迅速发育趋近成熟的过渡时期,又是心理发展迅猛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快,倾向于对各种事物作出独立判断,而且其自我评价能力日益提高,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表现出较强烈的自主要求,开始半独立地去认识客体、掌握知识.但是初中学生学识尚浅,经验不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谈当代中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中学生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即自我认同程度,关系到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学生的意志、情感、个性、自信心、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学生既不是孩子也不是成年人,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变化,他们渴望独立,但是他们的能力又使他们事实上无法独立,只能依附于家长和学校。他们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常常发生角色混乱,处于自我认同的边缘期。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因此,在中学阶段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把自我认同感的培养贯彻到各个课程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探索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的方法如下:一、语文教师把自我贯穿备课、讲课全过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在阅读课中彰显教师的自我是唤醒并培养学生的自我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体,用整个心灵去浸润文本。教师要进入文本的世界,体会文本里的喜怒哀乐和文本的精神实质。但文本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精神产物,教师以今日今人的身份,以此地此时…  相似文献   

4.
胡秀芬 《小学生》2013,(10):35-35
自我评价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心理的策略。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更容易找到改善缺点的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意识,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要点进行自查,从另外一方面来考察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与此同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反应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喜欢与否,以及学习英语的方法方式,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儿童正处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生阶段,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低下,无疑需要全社会给予特殊的照顾与保护。人们很容易认识到这一点,却看不到儿童不仅是被保护的对象,同时也正是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发展的主体,往往忽略了对他们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幼儿面临的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教育要面向未来,教师就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放入幼儿发展的坐标,全方位地思考教育的影响,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能仅仅着眼于生理安全上的自我保护,还应教育幼儿学会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敢于和善于保护个人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教师要对幼儿的发展负责,其教育就不应是表层的,而应透过幼儿的行为,看到并解决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成为独立的人、完整的人。宝宝的行为之所以让老师感到反常,是…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2021,(8):67-70
<正>【设计理念】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积极评价的结果,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心理特质和人格特质。学生在高中时期会面临"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感)发展的任务,开始形成全面的自我认识,因此,建立自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及自我认同感有着重要影响。本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每个学生的天赋都是不一样的,有优秀生,当然也有后进生。教师应该更关爱后进生,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走入他们的内心,消除后进生的心理消极因素,让他们融入班级大集体中,引导后进生重新认识自我,让后进生体会到成就感,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发现、培养体育人才,让体育课堂成为后进生的人生新舞台,让后进生通过体育课堂体现自身价值,找到自我。  相似文献   

9.
认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每个教师和家长克服教育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正确地引导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前提。一方面,不顾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对他们提出不适当的要求是不对的;另一方面,迁就小学生现有的心理缺陷,不积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也是错误的。一、培养训练感知力小学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自我认同"心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感"的培养过程中宜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把"留守"看做是人生的一种磨砺,用正面激励的策略,唤醒他们的自信与自强,促使留守儿童在逆境中获得健康、阳光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试论儿童自尊心的培养郑航儿童自尊心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儿童是从他们跟父母、教师以及同伴的相互关系中理解和评价自己的,儿童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心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些人对其行为的看法和态度。有心理学者认为:父母与教师对儿童成败的反应更能影响儿童的自...  相似文献   

12.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个体在参考他人的表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有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看法和评估。蒙达·哈特尔(1982)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评价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稳定性越来越高,对外显行为的评价逐步发展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过程。自我评价就像是一个过滤器,进入个体心理的每一种知觉,都会先经过这个过滤器,若自我评价是积极的,每一种经验都会与积极的自我评价联系到一起,如果自我评价是消极的,则每一种经验都会被赋予消极的意义。因此,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高年级的心理课堂中,作者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健全的人是以健康的心理作为各种活动的基础的,同样,学生的各项活动是以一定的心理为基础的。因此,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没有什么比个性心理的发展更重要的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调查归纳出心理健康具有十大特征,其中就提到“能接纳自我,接受现实”,即“自我悦纳”的心理特征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初中生正处于“自我发现”的初期,不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很难自我悦纳。在课堂学习中,学困生常常不敢大胆地举手发言;在班干部竞选活动中,只有少数学生敢于参加竞选演讲,大多数学生不敢展示自我管理才能;在艺术节舞台上,虽然多次排练,学生的表演也是不够大方;媒体上也常有大学生的自杀事件报道。所有这些都引起了作为班主任的我的注意和思考。初中生在发现“自我”的关键时期能否获得满意、成功的自我,能否“自我悦纳”,这对于学生今后心理上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进入中职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从心理上看,多数人还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尤其对于中职生来讲,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很多中职生在上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听老师话,常常不被老师和同学重视或喜欢,他们内心苦闷、孤独,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肯定,但现实让他们很失望,这又导致第二反抗期的特征更加显著:对老师、家长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或者不理不睬,态度冷淡。如果教师不能恰当地引导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自我认同,那么处于“危险期”的中职生就更危险了。  相似文献   

15.
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的智力开发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开发智能、训练思维(特别是形象思维)、陶冶性情、培养灵感是小学美术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儿童在心理上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凭直接感受、记忆和想象创造视觉形象,可以不受事物形状、色彩的限制,大胆地表达自我的情感和认识。所以,儿童美术教学应重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中学生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即自我认同程度,关系到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学生的意志、情感、个性、自信心、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学生既不是孩子也不是成年人,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变化,他们渴望独立,但是他们的能力又使他们事实上无法独立,只能依附于家长和学校。他们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常常发生角色混乱,处于自我认同的边缘期。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提高他们…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和出发点。学生只要对一种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去实践、探索和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严伊娴 《成才之路》2011,(14):14-15
儿童钢琴教学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具有特殊性的教学课程。作为钢琴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的心理过程,还需不断激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全方面地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水平。儿童时期的个体,不论是生理或是心理上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一般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知识增长,却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内心感受。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误,并会给儿童的成长造成隐患。从儿童发展规律来说,情绪情感是产生较早且对人格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的心理因素,特别是那些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感,如自尊、自卑、自责、自我接受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调节着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方向。因此父母应十分警觉地预防儿童产生消极的自我感觉,重视培养婴幼儿明朗的、积极的自我情感和自我形象。下面是几种比较重要的自我情感。 (一 )自主感、独立感 自主感是儿童感到自己有影响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正值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重要时期,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批判态度要倍加爱护和积极引导。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而人之所以成为人才,就在于热爱思维,善于思维。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事物的钥匙都是充满疑问的问号……智慧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