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矛盾和永恒主题,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界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充满了辩证法,人类生存发展的危机实质是一种“关系危机”,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人与人的关系危机、人与人的关系危机进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所以,构建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的科学选择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问题。从历史的视角看,自然界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先后扮演了敌人、榜样、对象和伙伴的角色,人与自然界关系也经历了从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到对自然界的征服与控制,再到谋求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的发展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作为主导性主体存在的意义得到了持续的强化,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体现出对象性关系和价值关系的特征。因此,当人类面对日益严俊的生态环境困境时,仅从人与自然界关系层面寻求解决之路是不够的,更要从人与人关系层面着手,努力使人类对自然生态的价值引导达成一致,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瑶族古歌抒写自然,思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人类既热爱自然,同时又敬畏自然.瑶族古歌审视和反思人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既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又有与自然相对立的一面.瑶族古歌关注人类精神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在和谐自在的自然中,人类拥有美好的精神家园,人与人和谐相处,然而在环境遭受破坏时,人的精神遭受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考察社会和谐关系状态的基本维度。人类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劳动力依次表现为早期低水平全面能力、中期交换能力以及未来高水平全面能力3个时期;与之相对应,人类劳动关系分别体现为人的依赖关系。人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个性3个阶段;这同时意味着,人类社会关系依次经过早期朴素和谐、中期非和谐以及未来高度和谐3种状态。从劳动范畴考察人类社会关系状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涉及三个领域:自然、社会、人自身.故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所构成的矛盾体.社会的和谐相应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任何社会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才能稳定发展,其中任何一个维度的弱化或缺失,都会导致社会的失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校园硬环境重要性之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高校校园硬环境,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当然地体现在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意义上。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第二,人类可以适应并改造环境。第三,环境影响着人类。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表明,人与环境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否认人在环境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固然是错误的,否认或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样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影响的正面效应,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传统技术道德问题的思考主要表现在对技术所具有的道德调节作用上的分析,即技术如何调节人类的道德行为。这一传统方式主要基于人本主义的设定,即人与技术之间存在着严格边界,人具有道德自主性,技术是无自主性的。但是会聚技术、大脑植入、智能环境等新技术带来的根本问题逐步取消人与技术之间的严格边界,技术与身体彼此融合介入,并且以新的形式影响着人类道德决策。理解这些问题,必须采取超人类主义的态度,必须超越传统的技术道德调节形式。新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两种新型关系:赛博格关系与复合关系。只有在超人类主义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分析新技术与人之间所呈现出来的新型关系——赛博格关系、复合关系——及其道德意蕴。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发展哲学的两大中心主题。人同自然的关系不过是自然同自身的关系,人理应与自然达成和谐一致,超越人对自然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两歧逻辑;同时,自然又是人本学的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是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的特定反映。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关系相互指称、密切相联,没有自然人无以立足,没有社会人无以显现其本质,人类社会史与自然史本质上是一个统一过程,没有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合理解决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问题,随着世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试图在分析已有的人-地关系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认为,人-地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双向同构关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具有直接性与间接性的机制特征,人类活动可划分为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和人口生产活动,这三类活动与地理环  相似文献   

11.
Response accuracy and response time data can be analyzed with a joint model to measure ability and speed of working, while accounting for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em and perso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tudy, person‐fit statistics are proposed for joint models to detect aberrant response accuracy and/or response time patterns. The person‐fit tests tak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bility and speed into account,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tem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posited as Bayesian significance tests, which have the advantage that the extremeness of a test statistic value is quantified by a posterior probability. The person‐fit tests can be computed as by‐products of a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algorithm. Simulation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ir performance. For all person‐fit tests, the simulation studies showed good detection rates in identifying aberrant patterns. A real data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person‐fit statistic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joint model.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之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青年、知识分子、女性和独生子女于一体、极富个性的女大学生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变化最显著期,也是个体社会化关键期.而人际关系不良成为干扰其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着重从加强思想修养、优化个性品质,完善健全人格、丰富社交知识,掌握交往技巧等方面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3.
源构于碎片化的“现代生活”景观中的马克思现代性问题是一个确定与非确定的历史诗性存在。马克思对人类所经历的新的事态景观给予深刻的征候诊断.发现“资本运作”是人与物、人与人全面异化的潜在隐忧。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在处理人与物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给我们很多源发性启示。  相似文献   

14.
和谐之道与西南民族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筑和谐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是符合和谐之道。和谐之道含义至深,它不是走向一统,不是追求显在问题的简单解决,而是以让各种多样性的事物以各自的特色融入一体为目的。据此,遵循和谐之道应理顺四大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人与人和人自身内部。西南地区的发展特点是多类型并存与发展水平的参差巨大,因此要使其得到和谐发展必须在西南的民族教育中遵循和谐之道,进行共生教育和共谐教育,以促进西南和谐的自然/文化生态的构筑,继而实现西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合文化贯穿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挖掘和合文化的积极因素,以规避市场经济机制的消极效应。这要求:树立尊重多样性的世界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正视差异性、体现包容性的人生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确立主导性文化的价值观,建设具有现代性的和谐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人性:教育人学研究的永恒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教育人学是研究教育如何引导人性生成、升华与和谐的学问。教育在建构人性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做人"与"是人"的矛盾、人性自身规定性之间的矛盾。人性的永恒性与历史性,人性的变与不变,人性的复杂性,使教育与人性的关系问题成为教育人学研究的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实现学校适应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采用自编量表对74602名大学生进行学校适应的调查发现,学习适应和就业自信是大学生学校适应最为困难的两个维度,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其学校适应水平呈现出显著不同,其中大二学生、理学类学生的学校适应需要得到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也包括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城市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心,中国的城市化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因此,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中国的城市化就不会更好地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完美心理     
本文分析完美心理的种类、作用及其具体表现。阐述异常完美心理对人的精神健康、人际关系、思维能力和行动效果的消极影响,提出了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