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于崇祯16年(1643年)11月11日攻占西安。第二年正月初一,李自成便在西安建国,国号为“大顺”,年号是“永昌”,揭开了取代明朝统治的新篇章。随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25页:《英国内战形势》图中的时间写法错误。分析:图中把马斯顿荒原战役的时间标为447(按:编者检对,仅见有“4”),把纳西比战役的时间标为“456”,这种标法明显不科学。建议:将447改为16447,将456改为16456。课本第25页:《英国内战形势》图中图示“×”表示“战役地点和年月”,而图中马斯顿荒原下有“×”但没有标明年月,应标上1644年7月。《英国内战形势》图的缺失$北京市首都医大附中@张江平$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3.
李自成农民军何时占领河南全省?现在中小学通用教材历史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所附录的《明末农民战争大事年表》中说: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襄阳。河南全省及湖北大部地区归农民军控制”。(第119页)。此种说法,还见于解放后以及近几年来的一些论著之中。1953年出版的《中国农民革命史话》一书中说: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农民军“统一了河南,占领了荆襄”。(第352页)  相似文献   

4.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之前,曾在河南地区取得巨大的胜利。现在来探究有关这一胜利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意义:其一,李自成起义军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10月占领西安,次年2月初渡河东下,夺取北京。一路势如破竹,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就于3月19日攻占了明帝国的统治中心——北京,颠覆了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残暴统治。猛然看来,这样巨大的胜利似乎得来甚易;其实,这次胜利只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反明斗争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在这以前,起义军曾和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25页:《英国内战形势》图中“纳西比”旁边注有“456”,即纳西比战役发生于1645年6月;而在“马斯顿荒原”旁边注有一个“4”字,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此战役发生于1644年7月,因此,至少应注有“447”。《英国内战形势》图中的一个差错$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黄喜军  相似文献   

6.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軍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攻破潼关,占領西安以后起,在短短五六个月里,就以席卷之势,控制了江淮以北,長城以南,西至甘肃、宁夏、青海,东迄于海的广大地区;攻陷了北京,推翻了明的統治。紧接着,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吳三桂投降清军引导清军进入山海关以后起,形势又急轉直下,在一年多的时間里,农民軍又先后失去了这些地区。农民軍退到荆襄湖南一带,联合南明,在那里展开了長期的抗清斗爭。本文只对农民军从进入北京到李自成牺牲这一段时間的抗清斗爭,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82页:“临时政府重新集结力量,向巴黎公社发动进攻,巴黎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5月底,巴黎公社终因寡不敌众,被扼杀在血泊之中。①”同页下注①“参见彩图17”,应为“参见彩图16”。图16为《公社战士就义》,图17为《林肯审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图17”应为“图16”$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朱德平$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四川省泸县二中@聂华焱$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张金勇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111页:“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这里的“1894年”应改为“1881年”〔宋则行:《世界经济史》(上),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1页〕。“1894年”应改为“1881年”$浙江省新昌西岭中学@张覩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70页 :“周世宗还大力整顿军队 ,……攻占南唐和后蜀的大片土地。”应在“周世宗”前加一个“后”字。同页还有三处、第 71页还有一处应在“周世宗”前面加一个“后”字“周世宗”前应加“后$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10.
《柳敬亭传》第四节开头“亡何国变,宁南死”这句话中的“国变”,课文注释为“明朝覆灭”。我认为,这里的“国变”应指南明政权中福王小朝廷的覆灭。史实告诉我们,1644年3月,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于煤山(景山)寿皇亭,  相似文献   

11.
言过其实     
课本第216页:《本草纲目》“被译成各国文字”。“各国文字”言过其实。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89页:“现已陆续译成多种文字。”“多种”比“各国”严谨。言过其实$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81页《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目中的“战后初期,亚洲、非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非洲”二字显然多余。蛇足“非洲”$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赵志波$山东省招远市第三中学@于忠元$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张金勇  相似文献   

13.
少了书名号     
课本第4页的“布列斯特和约”宜加上书名号,即改为:《布列斯特和约》。少了书名号$江苏省铜山郑集中学@彭松建  相似文献   

14.
首都“北京”有时竟被标为“京师”(课本第6页《清朝疆域》图、第 5 4页《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第 13 7页《1917至 1918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我们不知如此标法是出于什么考虑 ,难道这是出诸一种严肃认真的考虑而后作出的一种选择吗 ?《中国历史》第三册 首都“北京”可标为“京师”吗?$江苏省灌南县五队中学@苏金荣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七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提要部分与正文内容不统一。第126页提要:“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是国民素质。”到了第133页正文中又表述为“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是民族素质”。其实,用“国民素质”更严密。应统一用“国民素质”$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赵志波$山东省招远市第三中学@于忠元  相似文献   

16.
差了六千年!     
课本第55页《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中英国舰队前往萨凡纳路线上注明的时间是“7781”,显然大错特错。应改为“1781”即1781年。差了六千年!$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黄喜军  相似文献   

17.
辞不达意     
课本第 118页 :《九章算术》“这部书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奠定”和“特点”搭配不当辞不达意$河南省郑州市育德中学@张福华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200页“五年不征,一民不杀”与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80页“三年免征,一民不杀”相左。“五年”“三年”不一样$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66页:“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用“几个世纪后”所表述的时间笼统模糊。根据《小学历史教师手册》第113页“四大发明”条: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等地。建议改为“唐朝时”。“几个世纪”?$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6页:“出现了像美国钢铁工人大罢工、日本的抢米运动。”我认为这句话应删去,因其与本节题目《战后欧洲革命运动的高涨》不符。它们超出了“欧洲”范围,也不能算是“革命”运动。“欧洲”?“革命”?$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张金勇$江苏省如皋中学@范从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