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档案所见1906年上海地区的书局与书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十二年(1886年),经著名书坊扫叶山房执事朱槐庐等人倡导,依照苏州书业旧例,上海地区成立了首个书业同业组织——崇德公所,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组为“上海书业公所”,会员以经营木刻及墨色石印业为主。公所对于协调各会员之间的利益、增强其行业竞争力,乃至推动整个申城出版事业的发展,均曾发挥过十分积极的意义。1906年3月21日,上海书业公所在《申报》首版刊登了一则“紧要广告”,文云:本公所接准商务总会来函,嘱将各同业牌号、经手人大名、台篆以及开设地址、门牌号数、有无德律风,详细查明,分别开单呈报总会,以便汇…  相似文献   

2.
上海的典当业在抗战之前有三个同业组织,即上海市典当同业公会、上海市押店业同业公会和租界内的押当公所。上海典当同业公会的前身是典业公所,该公所成立于清光绪中叶,设于老北门吴家弄39号。1931年2月典业公所改组为上海市典当业同业公会,仍设于原址,主要负责人是傅佐衡。当时会员有50余家,多为架本[1]在30万余元的大型典当。上海市押店业同业公会,成立于1928年6月,会址设在小南门大街,负责人是翁雨田、许叔航,有会员40余家。押当公所是当时租界内典当业的同业组织,设在上海公共租界文监师路(今塘沽路)902弄6号,负责人是翁…  相似文献   

3.
一、工商团体概况凭籍宋元以降逐渐兴盛起来的商业和手工业,上海在明清时期已成‘’东南都会”,1842年开埠以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工商百业随之发达.遂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就目前所知,至少在清初,上海就有会馆公所出现。这些会馆公所,有些是地线性的,有些是业缘性的。业缘性者固然是一种行会,成为后来同业公会的前身;地缘性的,由于主要成份也是商人,视为同一地区的商人团体也未尝不可,后来逐渐向同乡会方向演变。通常,人们认为顺治年间创立的关山东公所是上海最早建立的会馆公所,由此可知在广东、浙江商人相继在上…  相似文献   

4.
旧时苏州,丝织品业成立了云锦公所、文锦公所、霞章公所等名称美丽的行业组织,那么丝织品业的原料来源——丝业又有怎样的行业组织呢? 一 位于祥符寺巷的轩辕宫原分东、中、西三落,宽敞气派,却因太平天国运动化为焦土.道士李润田劫后返苏,计划恢复旧观,于是向苏州商界大佬纱缎业募集资金,打算将原来的中落、西落重建一新.后来中落房屋成为云锦公所的办公场所,西落作为先机道院,嗣承香火.  相似文献   

5.
黎霞 《上海档案工作》2009,(7):F0002-F0002
中国政府为了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荣誉,打开今后出口销路,对中国参展品的质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图为1914年2月11日上海总商会致上海丝厂茧业总公所的函件,信中指出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对丝业参展非常重视,要求征集的展品必须是白色精细纯丝、中等细丝和黄色茧丝,各厂应联合组织公司改良展品。  相似文献   

6.
苏州享有丝绸之府的美誉,丝绸产业十分发达,行业分工细致,先后成立云锦公所、霞章公所、丝业公所、丝边公所等行业组织.传统的纱缎庄均是商界实力人士开办,专办丝经及组织纱缎产品的生产(发给机工织造)、销售,其行业组织叫云锦公所.那些无力自备丝经,而是向缎庄领取丝经,承揽织造,甚至不能向缎庄揽活,只能佣织“计工受值者”,即进行生产的机户们也成立了行业组织——霞章公所.除此之外,在苏州丝绸界还有一个叫“现卖机业”的行当,介于两者之间,又不同于上述两个行业,准确地说是包揽了两个行业的活,他们既组织生产者,又是产品经销商,通俗地说是自产自销,属于小本经营.在公会、公所纷纷成立的年代,他们希望成立自己的组织——文锦公所,目的为“维持同业,以图永久”.  相似文献   

7.
上海木业同业公会的近代化--以震巽木商公所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上海全市性木业同业组织主要有两个,即成立于成丰八年(1858年)、以经营国产木材为主的木商公所和成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营洋木业为主的震巽木商公所(又称板木公所)。这两个公所都出现在上海开埠以后,并在国民党政府实行《工商同业公会法》时,分别被改组为新式同业公会而继续共同发展。它们的诞生和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工商业团体逐步近代化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8.
许静波 《新闻大学》2012,(3):136-146
上海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的出版业中心,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这样的大型出版企业,为数众多的中小书局是构成上海书业生态坚实的基础。光绪十三年(1887年),浙商何瑞堂开设鸿宝斋书局于上海英租界,1956年方才停止营业,历时69年。该局可按经理人的更替,划分为三个时代:沈静安时代、乌仁甫时代和丁方定时代,而这三个时代恰又对应了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繁盛、衰落与终结。以石印书局为主体的书业公所是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同业组织。作为创建者之一,鸿宝斋一直在书业公所中拥有较高地位,并为维系公所的运作和发展贡献颇巨。  相似文献   

9.
《北京档案史料》2006,(4):13-13
迳复者,准贵厅函开,据本厅派员会同公所派员往勘,新世界楼房工程多裂缝处所,屋顶石子消灭殆尽,油毡被雨水浸透,亟应修理更换,开单具报前来。除令知迅即作工照修外,照录原单函达查照,如尚有应行限制之处,统希见复以凭饬遵。等因到所。查新世界工程裂缝应修处所,业据前派会勘人员具报前来,核与此次准送应饬照修原单所开各项无异,事经贵厅会饬按照单开各节修理,本公所自表赞同,惟内部构造情形,因该楼工竣已久,势难刨验。据勘验人员称,询据原包工人声明可以担保二十五年等语,既据该报工人情愿负责,相应函复贵厅查照,迅行转饬由包工人出具切实保结,迳呈本公所备案,以资查考。再新世界楼房外表裂缝处所,此次虽经勒令修理,该处内部重要部分是否发生危险,因未便刨验无从照测。该处游人众多,本公所为慎重公安起见,拟请饬知该管区属于必要时应酌量限制游览人数,以期周妥,合并函达查照转令办理。此致  相似文献   

10.
交易所概况旧上海的交易所自19世纪中叶开埠后,随着外国资本的侵入和晚清洋务运动后新式企业的兴起,始露萌芽,如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上海股票商业公会和纱业竞智团等已初显交易所的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所成立则较迟,而且由于外国资本倚仗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地位而在经济上所起的喧宾夺主的消极作用,最初设立的交易所是由外商创办的。1905年,经香港政府核准给照,英商经营的上海众业公所(TheShanghai Stock Exchange)宣告成立,开上海交易所之先河。之后的1918年,日本商人也利用特权,在上海设立“上海取引所”,从事证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