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什么活着     
随着一声重物砸地的闷响,孟懿走上了一条自认"最少痛苦的路".8月20日,这位26岁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生从7楼纵身跳下.  相似文献   

2.
关于<关雎>的主旨,汉宋儒者多持颂扬"后妃之德"说,近代以来学者多持男女情爱说.<论语>载孔子论<关雎>则强调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于"哀而不伤"的含意,人们一直不得确解.上博简<诗论>有关于<关雎>诗的较多的评析,对于我们理解是诗主旨颇有启发.它以"色"、"礼"、情感之说论析<关雎>,远较传、笺和宋儒的"后妃之德"说更接近<关雎>一诗的本义.  相似文献   

3.
修水龙头记     
6月7日发现浴室里的水龙头拧不紧,一直在漏水.对正在上网的胖子说了,他"嗯"了一声.  相似文献   

4.
每当和那些身为企业HR管理者的朋友闲侃,很多人大呼"活得很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一天下来,弄得是头晕眼花,腰酸腿痛.他们抱怨说,为了管好企业的人力资源弄得终日心力交瘁,少活若干年.  相似文献   

5.
大凡爱看古装戏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装戏舞台上有一个装扮上比较显眼:架势拉得比较大,锣鼓家伙一响,他就会热热闹闹地登场,但登台后却没有几句实在的唱词和具体的角色表演,而是哈哈哈、咿咿咿、呀呀呀地大叫几声,手舞足蹈一番之后,围着舞台再摆几个架势,便在鼓乐声中退了下去.这种角色戏份不多,但在戏中的地位并不差.这种角色就是所谓的"六王爷".  相似文献   

6.
思扬  青海 《文化博览》2005,(1):40-41
如果你的面前有一只杯子,杯子里有半杯水,你会怎样来形容这半杯水呢? 乐观的人会说:"杯子里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想:"杯子里只有半杯水了".同样的事物,却被赋予不同的感受,可见心态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那天,娟娟像往常一样,背着包出了门.刚到楼区,迎面过来一个陌生小女孩,朝她微微一笑,用很清脆的声音说:"阿姨,你好!"娟娟愣了一下,但脚步并没有停下来.等到她想回应女孩一声"你好"的时候,两人已经相距很远了.  相似文献   

8.
星星 《职业圈》2004,(7):42-43
南北称王,作风低调 阿尔迪超市的所有者是80多岁的阿尔布莱希特兄弟.阿尔迪超市分为"南方阿尔迪"和"北方阿尔迪".前者的所有者是弟弟特奥,他的连锁店在德国西部和南部发展;后者的所有者是哥哥卡尔,在北方发展业务.德国人给阿尔迪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穷人店".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某位石油大享去世了,来到天堂与地狱的岔路口,当他想踏入天堂的时候守门人告诉他,天堂里已经客满.这位石油大亨自然不想进入地狱.忽然灵机一动,石油大亨对着天堂门口大喊一声,"地狱里面发现石油了".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相互祝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心想事成".把它拆分开来解读"心想"在前"事成"在后.梦,让我们的思想有了自由翱翔的空间;梦的实现,便是一个行者短暂休憩驻足观景的温馨驿站.美梦成真是上苍给予一个人最大的赏赐.  相似文献   

11.
下跪的历史     
休眠的"国粹"就要复苏了。一名交警面对壅塞的路口"扑通"一声跪下,一位记者对采访对象"扑通"一声跪下,还有一个年轻人摸了一下狗,狗主人说把狗吓着了,逼着年轻人当街下跪。这后一项跪是活该的,摸狗排在偷鸡之后,为人所不齿,况且那小子只知道前人在洋鬼子面前尚能混个与狗齐肩,不知比洋鬼子还可怕的是同胞中的新贵。而前两项下跪是工作跪,是公务人员对"国粹"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netants 《文化博览》2005,(5):52-53
"嘘"是一种声音,曾经在北大的许多场合被当做一种锐利的武器,来对台上那些貌似高深的说教说"不".  相似文献   

13.
北宋理学家邵雍提出了他的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即三乐说:"人世之乐""名教之乐""观物之乐".冯友兰先生提出了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两种学说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冯友兰先生的"接着说"的哲学对宋明理学人生境界理论的吸收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把人的幸福划分为"感性幸福"和"理性幸福".感性幸福是指人的最原始、最真实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快乐的感受,它是"真实的幸福";理性幸福是指人为的、不自然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快乐的感受,它是"虚假的幸福".然而即使如此,我们却并不能单一地去追求这"真实的幸福",因为在个人追求到了自己本身的幸福的同时,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对幸福的追求,若不加一切地放纵,那么只会造成"强者的哲学".所以一个平衡点的存在是必要的,以便协调对幸福的追求,从而更能够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筷"乐赚钱     
《职业圈》2004,(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筷为先";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杂记>中说:"美食不如美器".由此让人揣摩,在丰美的佳肴面前,能用上一双精美的筷子,该是怎样一番别致的享受呢!  相似文献   

16.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  相似文献   

17.
作家吴稼祥说:"一个人一个派别陈述的历史是不可靠的,多一个人一个派别陈述,历史就多一分真实."最近读到的一些可以叫做历史的文章,让人觉得吴先生的论断真是正确.  相似文献   

18.
保护现场     
异乡人看见一辆卡车从东面开过来,一边向卡车招手,一边向山下奔去。异乡人刚奔上61号公路,忽然听到一声巨大的刹车声,异乡人转身一看,发现那辆卡车把一个人撞倒在路中央,被撞的人刚坐起来又倒了下去,卡车司机跳下驾驶室,跟被撞的人说了几句什么,便向东奔去。异乡人奔过去,见被撞的人浑身是血。异乡人说:"司机呢?"被撞的人说:"报警去了。"乡人惊讶道:"报警?他不赶快送你去医院,去报警干什么?"被撞的人说:"保护现场。"异乡人说:"保护现场?"被撞的人用手抹去嘴角上的血说:"他现在不能送我去医院,送我去医院现场就会被破坏。他必须确保现场不会被破坏,才能送我去医院。"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圈》2005,(3):52
见到"芦荟屋"天然美容保健品的创始人房俊华时,他刚办完会展手续.42岁的他从天津远道而来,却不显疲惫,一脸兴奋像个孩子,他说:"我是来给创业者推销第一桶金的".  相似文献   

20.
庞茹 《文化交流》2017,(6):58-61
从杭州评话中感知历史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去好友家小坐.两人聊得正欢,好友八岁的儿子跑过来说要去"听大书".我正纳闷,好友笑着说,他们小区附近有一家评书场,儿子最近迷上了听评书,每周都要听一次.评话?我还是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听过几次.好友见我好奇,便邀我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