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核心是生活教育的根安在哪里的问题。俄们党很早便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实践与理论、赋以认真的注意与关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边区小学教师暑训班所作的演讲中,提议把生活教育的内容加进教材中去。徐特立同志说:陶行知面向群众,实事求是。这些论说,都说明了陶行知的教育学说及其实践是面对实际的,是把教育安根在人的现实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之上。“他要教人做人,他要教  相似文献   

2.
郁桂珍 《文教资料》2006,(34):69-70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且又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主要观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行知行”、“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关键是要理解和把握核心内容,因为生活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因而不因星转斗移、社会变迁而湮灭光泽,过去、今天、将来永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一、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实践第一思想1934年7月,《生活教育》刊登了署名陶行知的文章《行知行》,标志着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和生活实践中思想…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一生从事人民的普及教育事业,创生活教育理论。他的贡献一直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他逝世四周年(1950年)时,《人民教育》杂志还以《革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题发表社论表示纪念之情,并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学习他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的教育方法,依靠群众克服困难为中国革命奋斗不止的坚定意志,歌颂他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的贡  相似文献   

4.
陶研界泰斗胡晓风先生生前在为本《长编》写的“序”中写道:“《陶行知年谱长编》将为人们展示陶行知三十年来精心绘制的一幅生活教育的生动画卷。”“阅读《陶行知年谱长编》,仔细品味这幅生活教育画卷的内涵,才能从纷繁的事件中,领会陶行知的思想、人格、精神追求,对于生活教育理论以及生活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定会有所裨益。”这是对本《长编》价值的适切评价。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幼儿园《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纲要》中的要求是互相呼应的。对此,我有一些新的认识。一、让孩子的生活处处充满爱“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  相似文献   

6.
《通不通》原载于1935年6月16日《生活教育》杂志第二卷第八期,主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对张耀祥先生在《教育杂志》上一篇批评短评的回复。张耀祥先生批评陶行知先生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语言论不通。故陶行知先生写此文与张耀祥先生商榷,也是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句话到底是通还是不通的答复。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阅读了《走进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等书籍,从中深深感受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依然体现出了深刻的现实性和创新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对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渗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可见,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它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贯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找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教育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陶行知。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位毫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江泽民同志也称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之学校观》、《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创造是中国教育之完成》等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从1927年起先后发动四个教育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教育运动。这些运动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周秋英 《成才之路》2011,(14):13-13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正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相吻合。下面是我们以幼儿的科学教育为切入口,尝试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人生活之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生前为寻觅“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而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为陷入绝路的中国教育探到了生路,指明了方向.“在中国教育史上,实占了光辉的一页.这不仅是对摧毁中国传统教育起了很大的革命作用,同时也是对中国新教育树起了一块基石。”①今天,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对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仍然切合当今时宜,仍然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所亟需。一、办教育要“以实际生活为指南针”,“方能有第一流的建树.”②陶行知先生认为,“如何办理教育,使他与国  相似文献   

1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他反对教育与生活的脱离,反对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他在《新旧时代之学生》一文中称:"旧  相似文献   

13.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设立媒体支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生活教育》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内涵博大无比且全面,是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课程改革实践的理论宝库。《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可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如何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小学数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我校近两年进行了“生活数学”教育的研究。一、课堂教学“生活化”“教育要通过自觉的生活,才能踏进更高的境界”,即知识只…  相似文献   

1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在读过《陶行知教育读本》后更加感受到这位人民教育家的殷殷奉献之情,拳拳赤子之心。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  相似文献   

16.
本刊稿约     
《生活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的综合性教育期刊,每月1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生活教育》秉承陶行知先生当年办刊“贴近生活、贴近教育、紧跟时代”的独特风格,坚持“立足生活教育,弘扬行知精神,面向实践前沿,惠及广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18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生11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先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以实际行动认真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一、重温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生活教育”理论,至今仍闪烁着光辉,有助于我们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要明确“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他在《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主张“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根本性质进行明确: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留给中华民族教育宝库中的一朵珍贵的奇葩,值得我们珍惜并认真研究汲取,而它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到底何在,读了陶行知先生的《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我们就会豁然开朗。这篇陶行知先生1934年11月11日在山海工学团讨论会上的发言,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  相似文献   

20.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提出依据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我国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则说“生活即教育”。无论是杜威所提的“教育即生长”,还是陶行知先生所提的“生活即教育”,两者是相通的。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寓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