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段距我们既不算太远又不算太近的历史,因此,在这一历史阶段里出现的作家作品,对广大自学考生来说,往往既比较熟悉或有些印象,但又了解不够准确,不够深入。可以说这既是自学现代文学的特点,也是它的难点。我们曾多次听到一些自学考生表达过这样的感慨:觉得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現代史的教学中,必須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这是毫无疑义的事。我个人对于毛主席的著作学习得很不够,无法談对主席思想的全面体会,現仅就抗日战爭这一时期历史的教学,談一談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一)讲授抗日战爭时期的历史,首先必須对抗日战爭前夜的国际国內形势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才能认识党的抗日民族統一战綫政策的正确性,认识后来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各項政策的正确  相似文献   

3.
有许多同学对下面这两道题往往做错,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情景分析不够全面,思维不够深入,没有充分考虑题目的条件,只解答了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学校医务工作认识的转变我本是个舊医务人员,一九四九年自华北革命大学毕业,就分配到长治小学任校医。刚到校时,还是旧医务人员的作风,有病人找我来就给治一治,思想上对其它一切问题不加考虑。对于如何配合学校工作,保证同学身体健康等问题,一点也不  相似文献   

5.
while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词,但是许多同学对它的了解不够全面。你可能只知道它表示"当……的时候",还可能知道它与when,as的  相似文献   

6.
尹正陶 《教书育人》2000,(11):10-11
新学期,全国都在呼吁减负,作为历史教师,是否可以通过自己努力使历史课堂也轻松起来呢?以下尝试告诉我答案是肯定的。 一、校外让学生高高兴兴“看”历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身体会“历史”更是现代少年的乐事,是老师因势利导的绝好时机。 1.指导学生观察实物,收集实物证据 绍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而每份遗产都蕴含着特定的历史,了解一个文物就是了解一段历史。鼓励同学到古玩市场转一转,到老家翻一翻,说不定就翻出一段“历史”。了解这些“历史”既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感,又使历史脱离空…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我们从国民党反动派手里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破烂不堪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教育体系。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历史,虽然从一八六二年清政府在北京创办“同文馆”开始,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一共有八十七年的历史,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极端野蛮的反动统治下,发展很慢,而且是为帝国主义和国内少数统治阶级服务的,广大劳动人民受不到教育,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文盲,全国处在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材经过多次改编,现在已经是内容充实、图文并茂、新颖别致的教科书了。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每一册都是优秀的课本,总汇起来又是可供经常翻阅的历史资料,有很好的保存价直。在历史课上经过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和讲授,可以把中国的世界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完成了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但要全面深刻了解每一时期的历史,仅靠课本和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历史尤其是古代史、近代史都同现时生活有着时空的差异,不是通过一段描述,几个插图就能让广大学生理解清楚的,更不  相似文献   

9.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己。 ——《诗经》 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台湾新文学迄今已有六十余年了。因为台湾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以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台湾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分界。一九四九年以后的台湾文学,把它称之为台湾当代文学,不仅是为了统一使用当代文学这一历史概念,而且也符合台湾文学发展的实际。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溃退到台湾省的  相似文献   

10.
1925年到1927年的第一次大革命到现在已经60年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一段历史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更是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新气象。无论是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新的历史资料的发掘整理,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考证辨析,以及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评价等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对这一段历史的具有较高科学水平的研究专著,或具有丰富翔实资料的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著作。应该说,现在的研究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有很多研究课题有待我们党史、革命史、近现代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为之付出辛勤的劳动。下面,就我所想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史学界的同行们共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校的前身是「工学读书会」,它是在解放后两个月产生的,即一九四九年三月,地址在河北工学院,教课同学大部份是河北工学院和女师学院的同学。动机是为了满足刚解放后各工厂工人学政治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同学们能与工人结合学习无产阶级革命的优良品质,彼此在不  相似文献   

12.
张衡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关于后一点,1981年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与1978年的课本比较,做了必要的补充,在指出张衡是古代科学家的同时,也指出了他“擅长文学”。但由于中学历史教学要求所限,课文对此没有叙述。我认为把有关情况作为课外知识适当介绍给同学,不仅有助于对张衡的全面了解,而且对纠正部分同学中存在的偏科现象,注意全面发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赵老师: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之一。钳工工艺学则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钳工所需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学好这些工艺理论知识不仅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且有利于提高其职业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潜力。目前,一部分同学对这门课程的特点了解不够,在学习方法上不得要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了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赵校长、讲钳工工艺学的张老师、指导钳工实习的谢老师,以及97、98级机电专业的两位同学,请大家结合自身实践,就如何学好钳工工艺学这一问题,谈谈各自的体会和看法。赵校长:…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格言"语句简练,寓意深刻,便于记忆,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少年儿童具有劝戒、鞭策和激励的作用。有一年秋季,我接教六年级一个班。据初步观察和了解,该班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但很多学生学习不够主动自觉,同学之间往往因一些小事而闹  相似文献   

15.
1981年秋季开始,因为初中二年级的历史教材下移到一年级,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新问题。这一届初一新生,在小学没有学过历史、地理知识,也没有社会发展史的知识基础。总之地理概念、历史总体概念在小同学的头脑中几乎没有。加上现用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材的编写,内容较多,语句较深,原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尚有好多困难,要让一年级小同学啃下那本历史书,确有较大的困难。因而教材与学生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经过一段教学实践,我体会将现用历史教材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是解决教材与学生知识水平之间矛盾的途径之一。我在备课时,为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根据语文水平的高低,组成一个学生学习小组。课前指导他们先预习,让他们通过预习提出  相似文献   

16.
上学年我负责高二年段一个A班英语的教学。在开学第一节课的自我介绍中,我发现了一位名叫邹志的男生,他上课能大胆质疑,不断举手抢答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第一次年级测试中他居然考个55分(试卷满分为150分),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有关邹志同学的信息,我尝试着通过观察和访谈加深对他的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考研心得一、二、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毅恒 《教育与职业》2003,(22):22-24
对于那些追求上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莘莘学子来说,考取研究生是他们所梦寐以求的目标。报考研究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需要讲究什么策略,有些平时关注这些问题的同学可能对此有所了解,但据笔者在平时与学生们的交谈和交往中,发现也有很多同学对有关考研的程序、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还不够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报考,有些甚至还影响到个人的录取,这对考生来说是不应有的巨大损失。为使考研的学生少走弯路,笔者作为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将个人关于考研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总结如下,供将要考研和准备将来考研的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有些同学感到难以与人相处,常常因为与周围的人合不来而感到苦恼,这将会影响这些同学心理的健康。那么,怎样才能改善人际关系,使别人乐于和你交朋友呢?1.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如果是同学对你了解不够,甚至存有偏见,你应该首先查找自身的原因,弄清楚同学为什么不愿意与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发展历史科学,也需要了解外国的研究情况。当然,真正要发展中国历史的研究,主要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尽我们中国人的最大努力。从数字上看,建国以来国内对近现代史出版的书不是太多,而国外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书籍有一千八百二十二种,二千三百三十七册(这个数字是近代史研究所去年的统计,最近他们作了补充调查,总数增为三千种左右),还不包括论文在内,这是不完全的统计。从数量上看,比我们多许多。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很不够。对国外的研究成果,我们应重视、借鉴,但我们自己应是中心。我们的历史科学要发展,有待于我们自己订出规划,努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著作,主要应该是中国人自己写的。国外研究中国的队伍,最大的是美国,据说有好几千人,有的还说有一万人,但最少也  相似文献   

20.
如何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全国课改工作全面展开,中学历史课堂在新课改下,对于渴望知识,想了解人类发展轨迹和奥妙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去激活历史课,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