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所喜爱和关注。她的一生以笔为伴,在颠沛流浪的生活中编织自己对梦想家园的追求。滚滚红尘中,她如一叶浮萍,努力地寻求一方安稳存生之所,但无情的现实却使她未能如愿。她是红尘中的边缘人,孤寂之感、流浪意识和死亡意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其作品独特的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作品以女性为中心主题,通过婚姻和爱情反映出女性的生活和思想意识。镜像是构成张爱玲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镜像从侧面反映出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意识,从而反映出张爱玲追求男女平等、生活独立、情感自由的爱情意识,批判了传统观念中陈旧的婚姻中的奴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女作家的创作中,女性意识的醒目及固守不容忽视,那些表面上看来写个人情感或仅从女子角度察看生活的作品。实际上已包含了她们对世界普遍的认知,包含了她们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自我反省。她们的作品中更多情感与情绪特征的表露,形成了一种浓浓的悲剧氛围;几乎所有新时期女作家自身或作品中都呈现一个情感转化进程,包括旧的自我的否定与新的自我认同之间的一段空白,而悲剧性正在于对这种空白和认知的不断重复。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和李碧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也是文学研究者不断研究的“传奇”,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侧重于两者共性的总结,而对其作品之间的差异却涉猎不足。有关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前者多写世俗生活中无奈地生,后者则写奇幻世界里惨烈地死;作家创作情感层面,前者趋冷,而后者趋热,等等。她们作品之间的诸多不同,其根源正在于两者在女性意识和宗教意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关于风俗的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意识构成的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渲染性和感染力。从作家本身来说,生活在某一地域,他们的情感和意识必然受到该地群体风土人情的熏陶,其作品必然带有某地特殊生活习俗的烙印。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是作家创作需要撷取的生活素材,独特的传统的生活风尚又是作品深广的文化背  相似文献   

6.
要深刻彻底的贯彻声乐艺术中的"声情并茂"、"以情感人"的艺术审美思想,就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做为一个歌者,就是要深刻揭示和完整再现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歌者感情的投入,不仅是自己平素的真实情感,而且是对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体验。本文通过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以及声乐表现中的情感处理等话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要深刻彻底的贯彻声乐艺术中的"声情并茂"、"以情感人"的艺术审美思想,就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做为一个歌者,就是要深刻揭示和完整再现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歌者感情的投入,不仅是自己平素的真实情感,而且是对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体验。本文通过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以及声乐表现中的情感处理等话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学作品是美的载体,对学作品的解读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真实情感作为基础。中学语课是学作品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重要材料,对该材料的把握离不开师生个人的情感因素。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调控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在叙述中隐藏着一股忧郁与哀愁的情绪,这种哀情的背后则是埋藏在沈从文内心深处的逃亡意识,从沈从文的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以及在作品中的唯美表现方式,探讨沈从文作品中的逃亡意识.  相似文献   

10.
风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意识构成的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渲染性和感染力。从作家本身来说,生活在某一地域,他们的情感和意识必然受到该地群体风土人情的熏陶,其作品必然带有某地特殊生活习俗的烙印。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是作家创作需要撷取的生活素材,独特的传统的生活风尚又是作品深广的文化背景。鲁迅生长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吴越文化的重心地带——绍兴。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视听艺术,重视具体形象对人们视觉感官的刺激与调动,重视通过形象塑造达到对观众情绪的激发与感染。创作者没有和欣赏者直接见面,但却能通过他的作品传递出他的情感和意识信息;欣赏者也没有和创作者直接见面,但却能从他们的作品中获取这些情感和意识信息。这种信息交流是经由画面语言勾通的,是通过视觉思维完成的。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人们的视觉思维有待觉醒,我们的画面语言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舞蹈应是一种注重情感宣泄的艺术方式,与感情紧密相连。蒙古舞作品的情感归根到底是源自于草原,其生活特征构成了蒙古族舞蹈的感情色彩。《乌林高娃》这部作品情感饱满,富于美感;生动鲜明,个性独特;能够准确地表达舞蹈的内容与内涵,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想象。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实的,而不是外在的。要使得作品具有情感,除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培养个人的情感,通过内在和外在共同的视觉效果呈现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浪漫主义音乐基本上是从1820年持续到1900年。浪漫主义作曲家继续使用了古典主义的音乐形式。但浪漫主义音乐在思想上更加注重自我主观意识的表现与刻画,在其作品中更注重个人感受的细致表现、内心情感的自由抒发,以及作品与自然景象、生活现象的描绘;作品多以理想事物、古代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题材,在作品中强调音乐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它姊妹艺术的有机结合,注重音乐的标题性和其中所体现出的诗情画意,重视吸取民间音乐素材,从而体现其民族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二度创作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展现声乐作品艺术内涵与生命力的关键手段。通过二度创作可以赋予声乐作品以情感与生命力。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需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包括作品内容、情感以及作品创作时的时代环境等,在不偏离作品创作本意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去诠释这部作品,来升华作品内涵,丰富作品情感,实现作品与个人情感的完美融合。唯有如此,声乐演唱才能有情有感的,全方位地演绎出演唱者的情感与声乐曲目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使演唱与观众达成情感的共鸣,强化演唱的感染力与渗透力。  相似文献   

15.
炎炎夏日的《上海文学》,这一次给读者带来了不少可圈可点的作品。虽然并不都是大家压阵,也没有触及重大题材,但几篇作品分别在各自的生活领域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些真实却又新鲜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读来倒觉得舒坦。  相似文献   

16.
柳永与关汉卿是俗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柳永俗词在题材内容上一改前人做法,开始站在平等的角度描写市民大众的生活与感受,抒发自我情怀和个人意识。关汉卿曲表现出强烈的平民意识和叛逆精神。两者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反映歌妓生活、世俗生活和个人俗的情怀三方面有异同之处,元曲对柳俗词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巍 《考试周刊》2011,(67):204-205
高校油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写生入手,多从西方大师的作品中学习创作经验和灵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依托,寻找能激发创作情感的题材,以个人擅长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培养出独特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8.
杨谢 《考试周刊》2011,(59):26-27
三毛的作品只用第一人称写作,她说她写的故事都是她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的东西。三毛是把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亲历的真实生活,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以及情感心路。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其义是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品质、情感、个人条件及特长、应变能力、生活能力、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及个人价值等方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以原创声乐作品词曲所蕴含的情感特质为基调,融汇进个人独有的生活理解和艺术感知,然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乐艺术形象,将原创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地演绎、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