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得满分难吗?不难!请看2000年高考语文湖北评卷点业务组关于作文评卷的一条操作意见:基础等级的满分(50分)率要在3%左右,整篇作文的满分(60分)率应在3‰—5‰之间。这条意见、这个数据对考生来说是十分鼓舞人心的,它隐含的信息是,只要你的作文写得好,就能够得满分。那么,“好”又是一个什么标准呢?按照全国统一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来理解,基础等级的“好”就是切合题  相似文献   

2.
容理诚 《广东教育》2002,(11):26-27
今年在互联网上评阅高考作文,是一场评卷的革命。一套先进的电子商务模式系统,可供700人同时评卷。先将考生作文扫描,再随机派发给评卷者,评卷者用自己的工作软盘进入系统对作文评分,再分别按顺序点击给分档次、发展等级、缺题目扣分、错别字扣分、提交评卷结果等项目即告OK。网上评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二评”,使评卷结果更加公正。以往的手工评卷,由于一评分数能被二评者看到,二评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则随机派卷,无分数参考。网上评卷,使评卷结果更加客观。以往的手工评卷,评卷者拿到的是以考场试室为单位装订…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广东高考英语试题中对同学们而言相对较难而又极其重要的部分。写作部分是否把握得好,对于整卷的成绩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考评卷时间短,而评卷老师评卷时是依照规范的评分标准、按写作等级给同学们评卷打分的,一个档次就可以相差5分。如果不注意书写,  相似文献   

4.
课堂实录 :师 :上一节课我们引导大家学习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课后要求同学们做一次高考作文评卷老师 ,给张旭的作文《给平凡以关怀》评分。现在交流一下评分情况。生1:我给这篇作文评 4 0分 ,基础等级 35分 ,发展等级 5分。我认为张旭作文的观点不是很切合材料 ,只能算基本符  相似文献   

5.
严丽荣 《湖南教育》2007,(10):25-26
今年高考阅卷期间,江苏省一位考生的作文《怀想天空》在不同评卷老师的手中,其分数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一评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给了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三评又判为39分;到了复查阶段,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  相似文献   

6.
2003年高考物理试题(广西、广东、河南卷)紧扣教材命题,不少题目来源于教材,其中第15题就是来源于新教材的阅读材料“流体的阻力”(详见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该题着重考查匀速运动的受力平衡规律,是一道既常规又简单的计算题,但在高考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得零分,评卷结束后,通过和学生交流,对得零分的学生进行调查,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读不懂题,不能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列出二力平衡的方程。二是不能把握其物理过程,在不加文字说明的情况下,将二力平衡方程写成Krv=mg,须知题给f=Krv中的f在雨滴下落速度达到终极速度前为变量,在雨滴未达到…  相似文献   

7.
2009年的江西高考英语评卷,在整个过程中,充满了人性化。每一位评卷老师谨遵“奖励给分”、“鼓励给分”和“细辨给分”三个原则,尽量让每一位考生都得到其该得到的分数。今年25分的书面表达(2009年江西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附后)平均分比去年高出3—5分。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15日《北京考试报》报道了题为《北京高考评卷给准每一分》的报道,文中指出"数学科目的大题评卷中——会定出细致到每一小点的给分原则.即使没有做出最终结果的考生,其完成的每一个正确步骤也会得到细则上规定的相应的分  相似文献   

9.
刘光瑞 《中国考试》2000,(11):24-25
今年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为10分。如何准确理解、把握这一标准,对科学地评阅试卷、指导学生写作都十分重要。评卷标准中说明:发展等级评分,分解为12个评分点,只要有符合要求的就可得分;其中一点突出或多点达到要求者均可评至发展等级满分。这便十分清晰地告诉我们,只要有符合12个评分点的都可以给发展等级分,没有基础等级达到什么标准才可以加分的前提条件。另外“其中一点突出”可得10分,“多点达到要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2009年高考评卷分析会上了解到:2009年高考语法填空题平均分为6.4分(满分为15分),主要错在32、35、36、39和40题。其中,得分率最低的是32题,答对率只有1.2%。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上评卷是对传统考试评卷方式的一场革命。评卷时,通过高速扫描仪快速扫描考生的答题卡,选择题部分由计算机对比标准答案自动给分;非选择题部分按照事先划定的范围切割成一个个的图片,存入计算机中,然后由评卷老师在计算机上评阅。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系统工程中,能否保证评卷质量,把差错率控制在最低限度,是关系到自学考试事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从十年来组织评卷工作实践中深感:要确保高教自考评卷质量,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打有准备之仗,做好评卷后“分析评估”;二是处理好评卷中三个关系;三是评卷后“分析评估,奖优罚差”。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给分准确,宽严适当,前后一致。”评前“三抓”一抓提高领导认识。这是保证评卷质量的首要工作,也是搞好自考评卷的关键。要通过多种形式,使主考学校有关领导明确三点:(1)认识自考性质和特点。高教自考的根本属性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为主的国家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00年、2001年我参加了高考语文评卷,对高考作文评卷的指导思想、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深深意识到,只有意新、情真、言美的文章方成佳作,才能达到作文的上乘境界。一、高考得满分、高分不再是神话过去,人们把高考作文看得很神奇,作文得满分更是天方夜谭,即使想得个高分也是可望而不可及。随着评卷观念的更新,作文得满分、高分不再是海市蜃楼。作文评分立足于给分,不立足于扣分;立足于寻找闪光点,不应立足于寻找缺点,今年有6‰的满  相似文献   

14.
<正>高考评卷工作事关西藏自治区全体考生的切身利益,事关教育公平,事关社会稳定。本次评卷,根据"科学、严谨、公平、规范、安全"的原则,按照"坚持标准、宽严适度、给分有理、能给则给"的要求,经过7天耐心细致、刻苦努力、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完成了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部分的评卷工作。现将本次政治试卷做如下分析:一、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及难易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教苑新语     
<正>全国各地均实行网上评卷更有利于给每个考生一个合理分数——2013年的高考结束了,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了高考评卷上。如果说高考试卷是对一个学生十几年学习情况的一次检验,那么高考评卷是否科学客观则是对教育公平、公正的一次检验。今年,全国所有省(区、市)都实施了网上评卷。网上评卷的科学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人们对其评价标准还有些疑问。对此,宁夏大学评卷点负责人黄学军教授认为,随着考生和评卷教师的减少,网上评卷使全体评卷教师能进行充分讨论,评分标准变得更加清晰、明确,更有利于高考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15日《北京考试报》报道了题为《北京高考评卷给准每一分》的报道,文中指出“数学科目的大题评卷中——会定出细致到每一小点的给分原则.即使没有做出最终结果的考生,其完成的每一个正确步骤也会得到细则上规定的相应的分数,确保了考生该得的每一分都得到.”  相似文献   

17.
1999成人高考政治试卷陕西考区评卷工作,由陕西师大政治经济学院承担。为总结经验,保证评卷质量,试卷评卷委员会及时组织参与评卷工作的专家教授,根据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的理论,在广泛征求评卷教师意见基础上,对试题试卷进行了科学分析。一、对政治试题的评价1.1999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共五道大  相似文献   

18.
应该说 ,今年的上海语文试卷比去年还是有进步的 ,这是命题人在消化了多方意见后努力的结果。其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固守以能力立意为命题指导思想的前提下 ,有意识地控制了开放性阅读题的题量。去年上海卷共出了三道题 ( 9、15、18题 ) ,占 12分 ,而今年只出了两道题 ,主要是第16题 ,写 80字左右 ,占 5分 ;另一个是第 4题 ,只须简单举例 ,占 2分 ,共 7分。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动 ,更是命题的进步 ,它必将为下一届的高三语文训练产生积极的影响。2 在具体的拟题上 ,为考生的作答和老师的评卷考虑得较多。特别是诗歌鉴赏 ,不像去…  相似文献   

19.
“5分”风波难平息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校在这次由博白县教委命题的期中统考评卷工作中对以下两个问题的答案意见不一,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恳请编辑同志赐答为盼:1.二年级试卷第八题用“注意”一词造句(4分),有学生这样答:过马路要注意来往的车辆。这个造句对...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写作评分量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睿 《考试研究》2011,(6):59-67
国外考试项目的写作通常采用小评分量表综合评分法,国内则采用大评分量表综合评分或分项评分法。国外写作评分量表的描述具体、详细,层次清楚,各评分等级间的差别可鉴别,便于评卷者操作。与小评分量表相比,评卷者在大评分量表下不能使用全距分值,容易给出趋中分数,评分员间的评分一致性较差。据此,得出小评分量表下"整体描述+分项具体描述"的综合评分法较大评分量表的综合评分法准确度高,评卷者易于掌握,评卷效率高,评分误差小,考试的公平性也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