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摄影界有很多热点事件,如华南虎事件、藏羚羊假照片、广场鸽照片真假辨别等等。假照片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对社会的诚信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有人认为,打假必须依靠制度,建议国家新闻出版署应尽快制定有关新闻摄影行业规范。同时,建立新闻摄影防假识假研究体系。工作中摄影记者必须提交原始数码图片,从源头上杜绝假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2.
一、人造羹女与新闻摄影 前不久北京台曝出的"纸馅包子"事件和时下正在热炒的"华南虎"事件都再一次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一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即如何看待新闻影像的造假问题."华南虎照片"事件截止笔者完成本文时仍无定论.但"纸馅包子"这样的典型假新闻,一味地为制造轰动效应,而采用无中生有、导演摆布的手法,无疑是有违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同时,也再次敲响了对虚假新闻影像的警钟.一时间,以假照片、假视频为表现形式的假新闻成了过街老鼠.不但公众对此深恶痛绝,不少媒体也大张旗鼓地对假影像宣战.一些新闻摄影大赛,如"华赛"比赛规则中也明确指出,为保证照片的真实性,比赛严禁经不允许的电脑技术手段修改过的照片参赛,同时也禁止经多次后期曝光和在人为操纵下拍摄的照片参赛".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数码摄影设备的日益普及,新闻摄影领域已全面进入了"数码时代"。与传统胶片相机相比,数码相机可谓好处多多。首先它不用底片降低了照片成本,其次是即拍即显提高了拍摄成功率,另外它省去了照片扫描过程,提高了编排效率。但是,"数码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专业图像软件的修改功能使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很难保证;拍摄人员的复杂化和拍摄设备的多样化,造成图片质量良莠不齐。如何为数码新闻图片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进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要保住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并不容易。仅仅解决客观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实并不能完全保住新闻的真实性。高科技的出现是个双刃剑,它在给新闻摄影的采集和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假新闻图片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能和方便,以至于全世界新闻摄影界都要时时刻刻提防假新闻照片。辨识和打假,已经成了新闻摄影领域里传播、  相似文献   

5.
假新闻照片一直是传媒界和新闻纪实摄影圈的毒瘤,从去年由《挟尸要价》的获奖所引发的一场风波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实:近些年来频频曝出的假新闻照片事件,已使受众对新  相似文献   

6.
识别假新闻图片的十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码照相机的普及,以及图片处理软件的完善,新闻摄影稿件的数量在增长,质量在提高,发稿速度在加快,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新闻照片的时效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假新闻图片的数量也在增长.如果我们报刊的编辑不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提高识别真假新闻图片的能力,一些假新闻图片就会混到报纸的版面上来,甚至混到一些大报的版面上来,欺骗读者,破坏党报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摄影全面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有些新闻摄影记者滥用、乱用PS技术,导致了一些假新闻照片的出现,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正确使用PS技术,把握好PS技术使用的"度",发挥好PS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守住新闻真实的底线,是新闻摄影记者在图片报道中不可忽视的原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传媒领域逐渐兴起了电子文化传媒,新媒体时代迅速来临.以网络传播和数码摄影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新闻摄影与传播技术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新闻摄影教育环境的变革性.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闻摄影教学革新,是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当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强化媒体的公信力,避免假新闻照片发生,我们浙江省新闻摄影记者联合承诺并鉴定自律公约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隐性假新闻的成因及规避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性假新闻是指应当明确消息来源但却故意含糊或捏造新闻来源,造成部分要素失实的新闻报道。与假新闻相比,隐性假新闻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从善性,不易被受众识别,更易博得业内人士的默许。因而,隐性假新闻已成一股暗流在我国新闻界悄然涌动。本文通过对隐性假新闻的成因分析,找出隐性假新闻的生态源头,针对性地提出若干规避对策,以期增强业内人士对隐性假新闻的重视,并在今后的新闻活动中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08年才几个月,假新闻照片事件就时有发生。CCTV影响2006年度新闻记忆特别节目图片奖《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刘为强摄)被曝光造假。《人民摄影》2007年度新闻摄影比赛刚刚揭晓,获非突发新闻组照金奖的《为什么不回家》(王一摄),因涉嫌有假,被取消获奖资格。2004年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自然与环境保护新闻类单幅金奖《广场鸽接种禽流感  相似文献   

12.
王素英 《新闻世界》2011,(9):218-219
数码摄影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正确把握可以有力增强新闻摄影的实效性和照片的表现力,更好地为新闻摄影服务,使其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否则,将损害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甚至危及到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非的约鲁巴人有句谚语:"真相无市场,谎言有人买",似乎那些耸动的假新闻总能赢得眼球和耳朵.在人民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新闻信息传播渠道较少的非洲,防范假新闻让各媒体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新闻照片档案是各新闻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客观真实、直观形象的特点,整理、保管好新闻照片档案,确保它的完整与安全,是各新闻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1989年10月25日,国家档案局发布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2002年,国家档案局又对其进行了修订。《规范》对传统照片档案的管理确定了一套管理标准,为新闻照片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码照相技术在我国新闻摄影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成为新闻摄影的主角。《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王文澜说:“在摄影的所有门类里面,新闻摄影最容易接受数字技术”。数码新闻照片的诞生与快速发展,为新闻单位的照片档案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大量数字化的新闻照片是当今新闻单位照片档案管理的重点。由于两种新闻照片的信息载体不同,存在形式也大不一样,在管理方式和要求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对此,国家档案部门虽已有所察觉,但尚未出台专门的政策和管理文件。各新闻单位在数码新闻照片的档案管理中各自为政,虽然做出了种种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诸多弊端和缺陷。  相似文献   

15.
数码时代的到来给新闻摄影的发展带来了技术革命,为提高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和传播性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数码图像便捷的后期处理方式使得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许许多多的新闻摄影造假事件正践踏着新闻摄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1981年,我国新闻摄影界提出了新闻照片“新、真、活、情、意”的五字标准,对指导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纵观这些年大大小小报刊上发表的新闻照片和众多新闻影赛的获奖作品,有崇尚“情”、“意”已成风气的倾向,这是于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不利的。为何我们的假新闻照片就总是屡禁而不止呢?笔者以为,除少数为个人功利所趋有意造假外,盲目追求“情”、“意”的“高标准”,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乱,是一个重要原因。有感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摄影中的“情”和“意”进行一番探讨。 新闻摄影无需融“情”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码摄影相机在新闻摄影中的广泛应用,近一个时期各种造假、拼接的数码新闻摄影作品不断充斥于报纸版面,为一些职业操守沦陷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开启了方便之门,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信息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会议决定撤销新华社记者李锦的金牌奖和论文奖“真实性是对新闻摄影记者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这是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再次升温的话题。根据群众揭发和有关方面的调查证实,新华社主任记者李锦1987年夏天在大别山采访期间,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制造假新闻照片,选送全国新闻摄影展览。当时,评委会对他的假照片没有察觉,使他一组包括《小夫妻》在内的  相似文献   

19.
对来源不明新闻、自策划假新闻、被策划假新闻、软稿新闻、断章取义新闻、不科学新闻、侵害性新闻、偷懒新闻等类别的坏新闻,媒体人怎么看待?是否曾创作或编发过这些坏新闻?所在媒体刊发和处理坏新闻的情况怎样?读者怎么看待坏新闻?在阅读时能否识别出坏新闻?本刊分别针对媒体人和读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市报人》2008,(6):57-57
据《人民日报》报道,针对张亮道歉一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于宁8日表示,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健全防假、打假的长效机制。为此,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将成立假新闻照片举报中心,并在中国新闻摄影网、华赛网设立打假栏目,公众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举报等多种形式,加入到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的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