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亡于二世的历史文化因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亡于二世,有着深刻的历史化背景。秦帝国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和秦始皇专横暴虐的高压政策,是沙丘政变这一偶然事件的必然因素。法家化的培植和浇灌养成了秦二世自私暴虐的性格;所受教育,使他局限于法家学说的圈子之中,无法改变秦朝残暴严酷的统治政策;用人的失误,为赵高篡权创造了便利。法家思想与化的缺陷。是造成秦亡于二世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关东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为了加强统治,秦统治者强调用法家治国,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然而,法家思想的局限和统一手段的不合理造成了秦朝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冲突,这一冲突以法家思想和非法家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历秦朝社会之始终而存在,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逆取顺守”之假说,是在汉朝建立后,为避免重蹈秦朝覆辙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打天下与守天下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逆取顺守”的关键是统治要有以民为本的思想,“逆取顺守”是必须遵循的历史规律。在秦朝,曾经具备过转变统治政策的可能性,但由于秦朝的历史化传统和秦始皇、秦二世个人性格等因素,使这种可能性化为了泡影。“逆取顺守”之假说的提出,对于后来统治抛弃法家学说中赤裸裸的暴力统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的秦朝疆域是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的疆域。后来,秦朝北击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后开拓的疆域无法包括。整个秦朝的疆域应是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由于后人引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朝疆域的失误,错把秦朝初年的疆域当成整个秦朝的疆域,造成千年之错。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个千年之错。  相似文献   

5.
秦朝的暴政包括重赋、重役、重刑.法家主张重赋、重役、重刑与否,是秦朝暴政是否和法家思想相关的重要判断依据.法家总体上是反对重赋和重役的,因此法家思想不应对秦朝的重赋、重役政策负责.法家的“重刑轻罪”思想是秦朝实行重刑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因素.因此,法家思想应对秦朝的重刑政策负责,但不应承担全部责任.法家思想既具有反重赋、反重役的反暴政因素,也具有重刑轻罪的暴政因素,具有复杂的两面性.秦朝的暴政是与统治者的冷酷个性、骄傲自大、骄奢淫逸、信奉五德之说、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以及采用法家的重刑之说等因素有关,仅仅把它归结为受法家思想的影响难免失之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相似文献   

6.
秦王朝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禁止其它学说,使得秦朝儒学暗淡沉寂。西汉初立,在高祖君臣对秦亡的反思过程中,经儒士叔孙通、陆贾等人的努力,儒学得到了初步复兴。但是,由于当时深刻的社会、思想根源,儒学并未立即被定为一尊,取得主导地位的是黄老学说。儒学经历了与黄老学说的长期激烈斗争之后,直到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秦有重法的传统,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反映出法家思想在富国强兵方面的积极效应。秦朝建立后,实行的仍然是法家为主导的政治文化,法家思想与秦的结缘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具体的现实语境。在先秦诸子中,虽然不乏直面现实的思想家,但他们给出的救世方案,其最大的不足在于没有解决经济问题。法家的长处恰恰在于抓住了最根本的富国强兵问题,而儒家由于保守的历史观和抱守残缺,缺乏真正有分量的大儒对儒家思想进行适时改造,这种思想上的局限,造就了秦政治文化的单面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蒙氏家族为秦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蒙氏家族功勋卓著,因此,得到秦始皇的宠信,使得蒙氏家族成为秦朝最为显赫的家族。但是,由于卷入了皇室的内部斗争而招致他人的嫉妒,在秦始皇死后,蒙氏家族受到胡亥、赵高及李斯等的陷害,蒙恬、蒙毅被逼自杀,蒙氏家族衰落了。然而,蒙氏家族的衰亡,也隐含秦朝衰亡。  相似文献   

9.
耿华玲 《华章》2007,(7):148-149
秦人凭借他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全国,首开中国一统的大局面,然而秦祚太短,历15年便匆匆下台,留给后人无尽的沉思.前人对秦朝的速亡原因已多有探究,本文立足前人观点,对秦朝文化的特征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从重武轻文、将法家思想极端化、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秦的速亡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秦昭王时,洞察了兼并战争发展方向的蒙骜离齐奔秦,使蒙氏家族投入到秦的政治、军事活动中,经历了蒙骜、蒙武、蒙恬和蒙毅兄弟共三代。由于在秦的统一战争及统一后的巩固工作中,蒙氏三代功勋卓著,因此“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使得蒙氏家族成为秦朝声威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但是,由于卷入了皇室的内部斗争,由于权势太重而招致他人的妒嫉,在秦始皇死后,蒙氏家族受到胡亥、赵高及李斯等的迫害,蒙恬、蒙毅被逼自杀,蒙氏家族衰落了。然而,蒙氏家族的衰亡,也正是秦朝衰亡的开始,蒙氏家族的悲剧,隐含着秦朝走向衰亡的重大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史教材在讲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时,“文化方面。……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教材对此没有做详细解释,同学们误认为,“以法为教”就是用法家思想作为教学内容,其实这是片面错误的理解。“以法为教”,主要是规定了学校教学的内容,秦朝以国家组织取代教育机构,只许官府办学,严禁私学,学校教育的内容以政策法令代替文化教育,宣传解释政府的法令政策。因此,这里的“法”是指秦朝的政策法令而不是法家思想。“以法为教”是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它造成深厚的社会积怨,成为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怎样理解秦朝的“以…  相似文献   

12.
李斯作为秦朝政变的核心人物, 他的思想与秦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李斯的功利观源自于法家的人性理论, 而“帝王之术”是法家人性理论的具体体现, 通过研究“术治”理论及李斯坎坷的一生就会发现, 李斯的功利观与秦朝的短暂存在密切相关, 李斯为了得之不易的功名利禄而拥立胡亥继位, 使秦朝的暴政进一步恶化,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3.
秦朝法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但是长期以来后人论及秦朝的暴政及其灭亡的原因时,往往将其归咎于法家的法治理论及其实践,法治由此背上恶名,几乎成为专制暴政的代名词,以致后人论及法治便心有余悸。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本文探讨了秦朝法治思想的正反两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初中历史教科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中这样讲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同时 ,课本所配《秦朝疆域图》两处提及南海地名 :一是秦朝设立的南海郡 ;一是中国南部海域南海。那么课文中涉及疆域的南海是何指呢 ?查《辞海·历史地理分册》[南海 ]条 :“秦置南海郡 ,海疆实临南海 ;西汉后东海方位既别有定域 ,南海名称才用以专指今南海。”由此可知 ,教材中提及的秦南端疆域之南海当为南海郡。加之 ,远古时代人们没有“海权”概念 ,很少把海域纳入自己的版图范围 ,因而教材中的“南海”当为“南海郡”无疑。…  相似文献   

15.
一、焚书坑儒引发了秦"严禁私学"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两大教育政策的实行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教育政策遵循着一个中心原则,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也占据统治地位。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主张推行郡县制。但统治集团内部对实行郡县制或分封制,思想上并没有达到高度统  相似文献   

16.
思想文化的统一是秦汉时期统治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秦王朝统治者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策略,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政体格局,以法家思想独尊。秦朝的灭亡,实际上是法家思想作为统治策略的失败,汉代统治者与思想家经历了从黄老道家思想的实践到儒家思想的认同的过程,最终确立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根据现实政治的需要,吸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原始儒家进行改造,并使儒家经学阴阳五行化,加快了秦汉思想文化统一的步伐。汉代儒学大讲阴阳灾异,加速了儒学的世俗化,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温柔敦厚"思想发源于先秦思想文化领域,它植根于当时的政治文化与道德领域,是"六艺之教"的有机组成部分,具备深厚的人文蕴涵,尔后浸润诗学领域.秦朝的专制统治破坏了先秦儒学文化,实行法家的政治主张与文化政策,结果二世而亡.西汉继秦而起,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重构审美文化,温柔敦厚的思想应运而生.它凝聚了自西周至西汉的文化精...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战国及秦代神仙学说的基本内容,指出: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下,秦始皇为达到长寿成仙的目的而巡游全国,北击匈奴,坑杀儒士,大兴土木,说明成仙的欲望对秦王朝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文章还对秦始皇痴心于成仙不死和全面接受神仙学说的原因,从个性、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文化水平及现实政治需要等因素,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剖析。指出神仙学说的影响是造成秦始皇晚年昏庸暴虐、统治失误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秦朝短命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9.
法家是极端专制思想的鼓吹者,也是最早的专制政体创建者的精神导师。在实践中,秦始皇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以法家学说为治国思想,实行全面的专制统治。儒学的理论本质与专制主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尽管儒家思想有被专制统治者利用的成分,但中国传统社会专制主义的罪魁祸首却不是儒家,而是法家。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在获得至高无上权力的过程中,也开始了对权力的过度崇拜和迷信。在他看来,权力可以取代道义、蔑视历史、代替法律、超越规律。秦始皇权力万能思想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法家路线在秦国的实施、个人的成长经历、战争的环境与统一的成功,都强化了秦始皇权力万能的观念和意识。被秦始皇认定为万能的权力,给秦王朝带来的却是短命而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