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硫酸》中,有一个浓硫酸脱水性的演示实验: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蔗糖变黑面包”的实验,是糅合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于一体的好素材,需要我们用心去开发,让其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材内容分析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及《高中化学(必修二)》两部分。浓硫酸是常见的物质,浓硫酸的脱水和吸水性都很重要——有机反应中会应用到浓硫酸的脱水性、在干燥酸性气体中常常用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而且两种性质容易混淆。蔗糖碳化这个实验现象明显,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浓硫酸脱水性与吸水性的区别。原实验操作及现象:将20克蔗糖加入200m L烧杯中,再加入几滴蒸馏水,搅拌均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学生实验七: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方法:在试管中或烧杯中盛有水,然后小心地沿试管(或烧杯)壁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振荡(或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  相似文献   

4.
初中教材[实验812]对于“浓硫酸稀释放热”是用手去触摸烧杯外壁来感知温度变化的,而在课堂上能触摸感知的学生面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用下列装置来显示“浓硫酸稀释放热”的实验效果。1 用熔化的石蜡将盛水烧杯的底部粘在小木板上,再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浓硫酸并不断图1 用玻璃棒搅拌(见图1)。因浓硫酸稀释放热使石蜡又熔化,再拿起烧杯时,则可见烧杯与木板分离。因为石蜡受热熔化是生活常识,因此也培养了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事物变化本质的思维能力。图2 2 如图2所示。未加入浓硫酸时,小试管内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当缓慢…  相似文献   

5.
称11克氢氧化钠溶解在100毫升无离子 水中,称13克硝酸铵溶解在另一盛有50毫升无离子水的烧杯中,将两溶混和待用。再称8克硝酸银用少量水溶解后,再缓缓地倒入前混和液中(边倒边搅拌),得到一种有少量褐色沉淀的悬浊液,稀释成500毫升则成镀银I液。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淀粉、氢氧化钠、过氧化氢、苯酚、硼砂。二、操作步骤(1)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170毫升,加热至65℃,然后缓慢地加入24克淀粉,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防止淀粉出现结块或沉淀现象。(2)当淀粉溶化成糊状时,用滴管滴入30℃的过氧化氢溶液1毫升,边滴边搅拌,约30分钟后,再加入10%的 NaOH 溶液20毫升,搅拌均匀,并置水  相似文献   

7.
浓硫酸教学知识落点主要是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科书通过“黑面包”和“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两个经典实验予以表征,但无法呈现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不同的内在原因。通过设计浓硫酸浓度逐渐变小的“黑面包实验”以及稀硫酸浓度逐渐变大的铜与硫酸反应等创新性实验,展示从不同视角表征浓硫酸特性的可视化教学设计片段,以期帮助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视角感悟浓硫酸与稀硫酸在微观上的本质差异,实践和发展“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相似文献   

8.
取容积为100毫升的园底烧瓶一只,配上适当的胶塞。在胶塞上装配一支尖咀玻璃管;并使玻璃管伸及园底烧瓶底部附近。 向烧瓶中加入50~60毫升酒精。向酒精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振荡,使成红水酒精,以增加喷泉的鲜明程度。然后将瓶塞塞紧,勿使壁部漏气。 演示操作。(1)向容积为500毫升的烧杯中加水200~250毫升,再用量简量取55~60毫升浓硫酸,沿烧杯壁部徐徐倾入水中,边倾入边搅拌。(2)将装有红色酒精的园底烧瓶放入  相似文献   

9.
设计"1+3+1"的密闭实验装置,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中的"黑面包实验"进行改进。结果表明,采用34g蔗糖、3mL浓硫酸以及54g蔗糖、3mL浓硫酸以及58滴的蒸馏水反应,黑面包现象明显,尾气验证效果较好。改进后的装置操作方便,实验现象明显,且通过尾气处理有利于师生健康,符合绿色化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一、以面粉为材料,验证种子脂肪的存在在初中植物学“种子的成份”这一节教学中,我们以面粉为材料,验证种子中含有脂肪。具体操作如下:将三角匙面粉,放入250毫升烧杯中,再加入5毫升丙酮,用玻璃棒调成稀糊状。略加沉淀后,用一张2.5×8平方厘米的滤纸插入烧杯上清液中。即刻可看到上清液在滤纸条上上升,5分钟后就可看到滤纸上液体上升的终点处有黄色痕迹出现,这是脂肪积累所致。滤纸在烧杯中插得时间越长、滤纸上积累的脂肪越多、黄色越深。  相似文献   

11.
对浓硫酸性质实验:“黑面包”实验以及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DNA的租提取和物理性状观察实验,具体操作时关键步骤难以掌握,效果不太理想,成功率也不高。经过多次研究和试验,对该实验作了多处改进,掌握了成功的关键。现将具体操作介绍如下。1制备鸡血球液。实验前一天,取5%柠檬酸钠溶液100毫升,置于300毫升烧杯中,将宰杀活鸡流出的鸡血约180毫升注入烧杯,同时用玻棒搅拌,然后静置12小时,血细胞即行沉淀。实验时将上清液除去,即得鸡血球液。注意鸡血一定要新鲜,不能凝结。2取制备的鸡血球滚5毫升左右,置入50毫升烧坏中,加蒸馏水20毫升,同时用玻樟顺时针方向快速搅拌,时间1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蔗糖与浓硫酸脱水实验是高一化学新教材的一个演示实验。按照教材上所给的方法在小烧杯中敞口做蔗糖与浓硫酸的脱水实验时,往往只在小烧杯中得到黑色粘稠的物质,看不到其体积明显膨胀,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还会污染室内环境,危害师生身体健康。究其原因是浓硫酸与蔗糖混合时主要起脱水作用,放出的热量较少,无法促使水汽蒸发以及浓硫酸与脱水游离出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使反应混合物体积膨胀。笔者在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笔者力求使"黑面包"演示实验效果好、成功率高,特对本实验药品浓硫酸、蔗糖、水的用量进行探究,找到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5.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接触到晶体的形状时一般是向学生展示晶体模型.如果把晶体模型改换成晶体实物,不但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做教具的晶体实物应该足够大,形状规则.下面介绍一种制作大的正八面晶体的方法.取100克重铬酸钾固体放入一升的烧杯中,加入600毫升蒸馏水,搅拌,这时溶液为橙红色.再向溶液中缓慢加入150毫升浓硫酸,边加边搅拌,溶液变为血红色,并放热.搅拌到重铬酸钾全部溶解,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然后,边搅拌边缓慢注入100毫升乙醇(95%的药用乙醇即可),这时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沸腾,颜色由血红色变为深蓝色.静置一周后,可看到烧杯底部有很小的紫色的铭钾矾[KCr(SO4)_2·12H_2O]晶体.从中选一个体积大、晶形好的晶粒做晶种,用一根塑料线将其拴住,线的另一端系在一根玻璃棒中间.把溶液稍  相似文献   

16.
实验步骤: ①将少量脱脂棉放入蒸发器中,用水浸湿。然后滴加浓硫酸,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使脱脂棉成为无色透明液体(半分钟)为止。 ②取2毫升此液体于一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水。  相似文献   

17.
一、对比实验1.第一组对比实验(1)在200 mL 烧杯中放入20 g 蔗糖;(2)在200 mL 烧杯中放入20 g 蔗糖,再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同时分别向上述两烧杯中加入15 mL 98%的浓 H_2SO_4,并搅拌。实验现象:第(2)组蔗糖变黑的速率明显快于第(1)组蔗  相似文献   

18.
初三化学第八章演示实验8—13将水加入浓硫酸的实验(“人教版”新编教材),按课文要求,操作现象不明显,而且分液漏斗安装的高度不合理,与过滤操作中漏斗要紧靠烧杯内壁有矛盾,学生即使看到液滴飞溅出来,也不认为是放出热量的结果。所以,找们将演示实验作了适当的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l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附图。2实验操作1.用滤纸围绕5O0mL烧杯的内壁一半,然后在50mL烧杯中加入25mL浓硫酸,在大烧林口盖一块插有分液漏斗的泡沫塑料板。2.在分液漏斗内盛25mL左右水,将水滴入浓硫酸中,可观察到有大量的热放出,烧杯四壁…  相似文献   

19.
将两个直径为100毫米光洁无划痕的表面皿洗净,用蒸馏水冲洗后晾干,取一个直径比表面皿小的烧杯;把晾干后的一个表面皿凹面朝上平放在烧杯口上,再将三小段细橡皮管管壁剪开;等距离地卡在这个表面皿的边缘,作支垫物.取10毫升5%的硝酸银溶液;倒入干净无油的小烧杯内,加入1毫升4%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棕褐色沉淀生成,再逐滴加入26%的氨水,边加边旋转摇动烧杯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然后取1毫升新配制的2%的葡萄糖溶液,倒入小烧杯的溶液中,旋转摇动烧杯使其混合均匀,迅速倒在表面皿上,随即将另一个表面皿也凹面朝上的缓缓重叠放置…  相似文献   

20.
化学与社会     
实验用品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药匙 ,镊子 ;硫酸铜 ,氯化铁 ,氯化锌 ,硫酸镁 ,氯化钴等 ;水玻璃 (Na2 SiO3 饱和溶液 ) .实验步骤1 取一个 50 0毫升的烧杯 ,在烧杯底部用洗净的砂子铺满烧杯底 ,并用不同颜色的小石头、卵石等制成假山 .2 在烧杯中注入 150毫升蒸馏水 ,然后加入同体积的市售水玻璃 ,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在烧杯中不同位置的溶液里小心投入 2~ 3粒的CuSO4、FeCl3、ZnCl2 、MgSO4、CoCl3 等晶体 ,大约一天时间 ,烧杯中将长出各种各样的花枝 ,形成五彩纷呈、群芳竞艳的水下花园 ,十分美丽 .说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