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超文本阅读的特质 超文本阅读源于超文本(Hyper text).超文本作为一个术语,是美国学者尼尔森(T.Nelson)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他在讨论电脑超文本名著《文学机器》开头时这样定义超文本:"非线性地书写……由一连串文本段落构成,以连接点串起来,提供读者不同阅读路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人们由传统的线性阅读发展为非线性超文阅读。超文本文学阅读体现了文本间性和文本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四种对话关系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也就是师生以文本为中介的阅读活动过程。所谓文本,这里指以话语为表征的一种语义交往形式,既具有物质形态性质,又具有意识形态特征。就阅读教学而言,应包括四种文本:一是课文文本,经由编者整理(或有删节、改动、标点)和读解(说明、提示、注释、练习)的文本;二是作者创作的、未经诠释的原作品文本;三是与作品文本相关联(直接或间接)的其他文本,简称互文本;四是非线性的、交互的、跳跃的电子超文本。与之对应,阅读教学构成四种对话…  相似文献   

4.
超文本理念与现代文学理论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文本是一种全局性的信息结构和文本模式,它以自身超链接、多向和非线性的特性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和理念。依据改变阅读理论的三个重要因素"作者之死"、意义的不确定性、文本的片断化对超文本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超文本理论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文学理论,相反,它的雏形早已显现在传统的文学理论中。  相似文献   

5.
<正>一、超文本阅读的概念超文本阅读形式属于是一类文本信息的非线性呈现方式,充分借助于超级链接把存储于网络结点上的各种信息有机连接成呈现网状布局的互相联系的信息。和传统类型的印刷文本在线性与顺序的基本结构方式上进行比较的话,这种文本阅读形式具有着交互性、开放性、超媒体以及即时性等等诸多新的优点。伴随着网络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电子超文本的特点:1、文本主题的杂合性;2、文本结构的开放性;3、文本语言的时尚性;4、文本信息的流动性;5、文本之间的非线性。讨论了网络阅读的几个特点:1、实时交互,“缘文会友”更具有现场真实性;2、点击链接,更便于阅读视野在文本之间迁移;3、自由联想,充分体现阅读主体的能动性;4、平等参与,更利于张扬阅读主体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阅读理论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远程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的主要资源除了视频多媒体外就是文本,而文本(含超文本)资源的学习就是超文本阅读。学习网络阅读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掌握其规律、特点和理论,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远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介绍了超文本的概念,指出超文本的特征,通过对传统阅读研究的回顾,阐明了超文本将改变现有的阅读方式:由纵向的阅读变为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阅读,由单纯的阅读转变为对话与否定的可能性,由单纯思考转向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元认知能力对超文本阅读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元认知问卷,筛选出高元认知能力组和低元认知能力组试组进行英语线性文本和超文本阅读,主要结果如下:元认知能力较高组与元认知能力较低组在线性文本的阅读中成绩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元认知能力的被试,在超文本阅读中的得分明显高于元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被试,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超文本阅读是一种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基于文本而又大于文本的阅读方式。从阅读的内容、阅读深度、阅读时空等方面都超越传统观阅读方式。以超文本阅读理念设计《黄鹤楼送别》教学。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彻超文本阅读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立足文本,从纵向探究,横向拓展等方面鼓励学生超越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泛读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泛读课外阅读学习需要关注个体学生的不同阅读兴趣与需求,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自主阅读能力的人。必读、选读、定题读三合一泛读课外学习模式旨在改革传统大学泛读课外阅读现状,将传统的“完全教师控制”模式、“完全放任”模式转化为教师与学生商讨式的“必读、选读、定题读综合学习”模式。模式的核心在于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的、自主的、有目标的课外阅读。它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阅读开发学生高级思雏,并提高他们开展延展性活动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阅读所需的语言学习认知策略和自我管理元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获取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阅读能力则是衡量掌握语言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从阅读的性质着手,分析当前外语界对阅读能力的不同看法,探讨了阅读测试中选材和出题这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注重方法层次的数学阅读是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训练培养其分析推理能力,通过简单的数学案例展示了预读、精读、通读、串读的方法和效果。数学的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力。  相似文献   

14.
英语阅读与英语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谈及英语阅读在语言习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指出目前阻碍学生有效阅读的主要障碍 ,提出解决这些障碍的可行办法 ,以及如何进行成功的阅读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结论是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词汇量、文化背景和阅读技能等密切相关 ,且大量的阅读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supplement format (knowledge map vs. text vs. no supplement) and strategy (cooperative learning vs. cooperative teaching vs. individual study) on learning. After training and practice sessions, subjects studied a science and math passage over which they were tested. Two individual difference measures were also taken and combined into a general ability score. Repeated-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the recall variables indicated that (a) high ability subjects outperformed low ability subjects, and (b) cooperative learning with map supplements had a mutually facilitative effect on the low ability subjects’ recall.  相似文献   

18.
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在初读教学中,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引导学生从了解全文内容入手,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构架,理解字词,为细读课文打好基础。可根据文体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在读前提出明确的初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不能过于仓促,要关注全体学生,不能流于形式,要认真地检查落实。  相似文献   

19.
读文思维状态按阅读者是否与课文思维流动方向一致而分为“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超原形阅读是阅读者先触摸作者文思,然后跳出作者文思,根据阅读者已有知识参照系对课文某一局部作观察和思考。课文被想象成由许多方面合成的综合体,可作形式与内涵两方面的各种解析,从而获得清晰的超原形阅读印象。“超原形阅读”概念有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新的深度上认识读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窄式阅读"是指学习者通过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本文介绍了窄式阅读的理论来源--克拉森的"输入假设"理论以及有关窄式理论的一些实证研究,阐述了窄式阅读有利于学习者词汇和背景知识的积累,是一项有效的二语习得策略,如果这一策略被应用到外语阅读课教学当中,也将会对教师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