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活妈妈鱼     
那时,我们的生活很窘迫。儿子唐可一出生就住在乡下他姥姥那儿。唐可3岁时,我们决定买房子。我和老公拼命干活,想将孩子接回来。那些日子,反倒是母亲经常打电话过来,要求唐可在电话里和我们说话。大了一点的孩子有些羞涩,在姥姥的授意下叫了妈妈,就不说话了。我便照例问他,是否吃饭了,听姥姥话没……他一一回答,声音稚气,地方口音浓重。有次忍不住,我说:"唐可,妈妈不是告诉你要讲普通话吗?"他忽然不说话了。电话那端的儿子,让我觉得陌生了。唐可5岁多一点的时候,我们去接他。  相似文献   

2.
星期天上午,我到陈致远家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自制饮料。妈妈送我到他家楼下后,把她的手机挂在我的胸前,并叮嘱说:等你活动结束了,就给你爸爸打个电话,让他来接你。临  相似文献   

3.
要的不多     
一个孩子害怕天黑,夜晚需要开着灯睡觉,母亲对她说:“孩子,有妈妈在,不要怕。”孩子果真不怕了,她偎依在母亲的怀里睡得很香。有一天母亲要出差了,她对孩子说:“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害怕的时候,就把它当成妈妈。”但是到了晚上,孩子哭了,她打电话给正在火车上的母亲:“妈妈,我怕。”母亲说:“孩子,那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它就是妈妈。”孩子说:“我知道它是妈妈,但是我需要一个温暖的妈妈。”孩子的心是纯洁、透亮的,又是脆弱和无助的。再多的承诺、再多的美丽谎言,他们都无法感知到,他们只需要一份真实的爱。一个电影明星回忆说,他小时候有…  相似文献   

4.
冉世国 《班主任》2013,(9):24-25
"老师,我是家杰的妈妈。孩子想明早带刀去学校自杀,被我们知晓后制止了……"家杰的母亲紧张地打来电话。"啊?自杀?是闹着玩吧?什么原因呀?"我心头一紧。"他说和同学闹矛盾了,觉得被人欺负很屈辱,这样活着很不开心,很没意思。"家长无奈地解释道。听到这样一个理由,我不禁感慨万千:小小年纪,遇到小小  相似文献   

5.
正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上小学,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母亲没有打骂孩子,临睡觉的时候,母亲对孩子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字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从此,孩子再也没迟到过。  相似文献   

6.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有个牧场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有一家商店经常灯火通明,有人问:“你们店到底是用什么牌子的灯管?那么耐用。”店家回答说:“我们的灯管也常常坏,只是我们坏了就换而已。”—原来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简…  相似文献   

7.
赏识的神力     
这是发生在我们班级的一个真实的故事。2001年7月的一天,一位母亲手执三好学生的奖状来到我的办公室。在母亲的哭诉中我才知道我的这名三好学生曾经有过的经历:他原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5岁时母亲就送他去艺术班学画,表现突出;二年级学奥数,是奥数班里的高材生。可是他在学校的语文数学成绩却并不突出,还常常闯祸,被老师训斥。他的妈妈也会经常被老师找去听训;等回到家后,妈妈和爸爸便一起教训他。渐渐地妈妈发现儿子变了,成绩不断下降,脾气也开始暴躁,有什么要求达不到就发脾气。妈妈好言相劝:“爸妈下岗了,生活不容易……”没等妈妈说完话…  相似文献   

8.
晚上我要休息时,电话急促地响起,是个学生的妈妈打来的。那是个重组的家庭,孩子的亲生母亲因病去世多年,现在的妈妈在三年前走进这个家庭。三年来,孩子从来没有叫过她一声妈妈,母子之间那道跨不过去的坎让她心痛,她尝试过好多办法,可是抹不去孩子眼中的敌意,打不开孩子心里的结。挂了电话,我无法入睡,为我的学生叹息,也为那个妈妈着急。第二天我找到了那个孩子。当我告诉他昨晚妈妈打电话给老师时,他警觉地看着我,我的心里一阵痛,我不知道孩子幼小的心里承受了多大的凄凉和无奈。我向他讲述了我那个从来没向人提起的往事,我告诉他当我再也看…  相似文献   

9.
爱的教育     
前几天,我班有一位学生连续请假几天,他的妈妈告诉我,孩子的父亲去世了。我愣住了:孩子还不到12岁啊,这么小,怎么……听筒那边,声音极压抑,传递给我的是那种欲哭无泪的哀痛。孩子的父亲正值壮年,失去了他,一家人的顶梁柱就没有了。我可以想象一家人的悲痛,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位母亲,只好说道:"您现在是孩子们的依靠了,不要太过悲伤,一定要节哀,要注意身体,要坚强……"此时,我自己都觉得语言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力……放下电话,我的心情更沉重了: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支粉笔     
朱孝萍 《小火炬》2008,(Z2):60-61
在我们家,害怕父亲是自然而然的。就连我们的母亲也害怕他。作为孩子,我和姐姐认为每个家庭都是那样的。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很难取悦的、捉摸不透的爸爸和一个保护孩子们的、亲爱的妈妈。  相似文献   

11.
一天晚上刚刚吃完晚饭,一个朋友来电话,因为一点琐事絮絮地说了很长时间。等我撂下电话,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孩子刚刚看完动画片。我原想今天给孩子好好洗个盆浴,就说:"我收拾一下,你自己先去放水泡着,一会儿我就去帮你洗澡。"孩子说:"不,我要等妈妈陪我。"他一边说一边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地址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妈妈的地址。每每我们给同学、朋友留下手机、伊妹儿等联系方式,总忘不了留下家里的电话,因为家里的电话是不会变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家里的电话、地址总是相对固定的。其实,只要家的地址不变,我们就会心安若素,因为那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街上遇到多年不见的朋友,他匆匆写好电话号码交给我,却又要回纸条,边补写边对我说:“你还是打电话到我妈妈家比较容易找到我。我早出晚归,放假和周末多是在我妈妈家吃饭。”  相似文献   

13.
经常,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形:幼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要求我?”,母亲说“孩子,妈妈这样要求你是为你好!”孩子瞪大眼睛听着;少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喜欢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不满地撅着嘴巴离开了;青春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讨厌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愤愤地摔门而去或气急败坏地大声辩解,母亲或无奈或激动……总之,母亲的心是痛的!  相似文献   

14.
《家长》2010,(2):6-6
“儿子刚出生时,大病一场,医生叮嘱我们要爱护孩子,不能让孩子哭。因此,孩子备受宠爱。3岁后,孩子跟着我们在虎门生活。他脾气倔强,不顺着他,他就不吃不喝不上学。去年,我送他去一所较好的私立小学读书,希望封闭式管理能教好他,谁知道他放学回到家,就嫌家里穷……”何女士哭诉道。  相似文献   

15.
那天是星期五,午休后,我刚要去上班,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我拿起听筒,原来是一位学生家长打来的。她在电话里说:“刘老师,我是王元瑞的妈妈,今天是我儿子的生日,我想让您在放学之前让全班同学给王元瑞唱支生日歌,好吗?”王元瑞妈妈的语气充满了恳切。我心里一震,爽快地答应了:“当然可以,你真是一位好妈妈!”听了我的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一声叹息,接着王元瑞的妈妈向我讲了他的家庭。原来,王元瑞的爸爸两年前因病去世了,家里只有他们母子俩,从那以后,王元瑞就有些不爱说话了,作为母亲,她生怕孩子生活得不愉快,她想让孩子的生活依然充满阳光,和…  相似文献   

16.
正小坤是我们班一名"特别"的学生。有一次我出去听课,还没到家,他妈妈就打来电话,一边哭,一边气愤地跟我说:"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您看看,这哪行啊!他一回家就跟我说,一个孩子把他推倒并打了一顿,还说就看他不顺眼才打他……把孩子放在这种环境里我一点都不放心……"跟我哭诉了半个小时。因为我下午不在学校,只能先安抚家长,并答应第二天进行调查。谁知,第二天我刚到班里,还没开问,就有孩子找到我,跟我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我了解了大致情况:原来,课上小坤一直在  相似文献   

17.
一支粉笔     
在我们家,害怕父亲是自然而然的,就连我们的母亲也害怕他。作为孩子,我和姐姐认为每个家庭都是那样的。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很难取悦的、捉摸不透的爸爸和一个保护孩子们的、亲爱的妈妈。我们认为一切本来就是如此的。  相似文献   

18.
儿子从小就喜欢玩水,常常有事没事就去盥洗室玩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为这没少挨我的批评。升入小班后,保育员好几次向我反映:儿子去玩冲厕的水龙头,让水哗哗流,造成整幢楼都没水了。我忙叮嘱其保育员:以后看到他再去玩冲厕开关,一定要严厉批评他,我也叮嘱儿子不能再去玩冲厕开关了。可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孩子开冲厕开关并了解真相后,才发现他并不是在玩水,而是好心办坏事。那天我值班,刚巡视到二楼卫生间时,从窗口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冲厕开关旁,我第一个反映:“儿子又在玩水了?”进去一看,果然是儿子,他一打开水龙头,一扭身就想跑,正好被…  相似文献   

19.
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图:妈妈对要上学的孩子说:路上小心!第二幅图:孩子一路上边走边想着妈妈刚刚跟他说过的这句话:路上小心!第三幅图:这个牢记妈妈说过的话的孩子还是摔倒了。第四幅图:摔疼了的孩子终于明白妈妈说这句话的原因。他自己爬起来后就提醒自己:路上小心!结果很顺利地到达了,这组漫画不禁让我联想到在平时教学中,我会不会也像这位妈妈一样给孩子许多的叮嘱,而学生也像这位听话的孩子把这些叮嘱都牢记于心,但真正能理解其中含义的又有几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像这位“妈妈”一样,一味的叮嘱学生:“不要犯错”。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也许让他们经历过错误才得到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财富。那么,如何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相似文献   

20.
儿子从小就喜欢玩水,常常有事没事就去盥洗室玩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为这没少挨我的批评。儿子升入小班后,保育员多次向我反映:儿子去玩冲厕的水笼头,让水哗哗流,造成整幢楼都缺水了。我忙叮嘱其保育员:再遇类似的事,一定要严厉批评他;同时,我也叮嘱儿子不能再去玩冲厕开关了。可有一次当我亲眼目睹了孩子开冲厕开关并了解到真相后,才发现他并不是在玩水,而是好心把事办坏了。那天刚好我值班,当巡视到二楼卫生间时,从窗口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冲厕开关旁,我一愣:“儿子又在玩水了?”冲进去一看,果然是儿子,他打开水笼头,一扭身就想跑,正好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