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践行"少教多学"理念,探寻教学艺术本真,继2012年7月在山东省滨州市成功举办首届"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之后,2013年7月19日—7月20日,第二届"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界影响深远的教学观摩、评比盛事。7月19日,来自全国2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8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分AB组,分别在铜仁二中、学院礼堂、南长城小学、学院附中、第八小学等五个赛课点同时参赛,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70余名专家担任了大赛的评委工作,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500多名教师观摩了这次大赛。本次大赛参赛选手来源之广,观摩人数之多,都创出新纪录。68名参赛教师凭借对"少教多学"理念的深刻理解,积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为践行"少教多学"理念,探寻教学艺术本真,2014年7月20日-7月26日,第三届"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成功举办,来自16个省市自治区的71名教师凭借对"少教多学"理念的深刻理解,积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分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给与会教师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启迪,让与会教师对"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有了更直  相似文献   

3.
正为践行"少教多学"理念,探寻教学艺术本真,2014年7月20日-7爿26日,第三届"教育艺术杯’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费在河南宵商丘市睢县成功举办,来A丨6个省市A治区的71名教师凭借对"少教多学"理念的深刻理解,枳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分高屮组、初巾组和小学组,展小了自己的教学风采,给与会教师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启迪,让与会教师对"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有T更直舰认识-专家评委和参会教师一致认为,本届年会上的课堂教学整体水平与往年相比有较大提高.体现到了..少教多学"的精神经过专家评委的认真评选,现将获芡教师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4.
适合年级五年级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本好书是作者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师生共话"读书乐")一、回顾"吝啬鬼"1.看课文中严监生临死前的场景图片,思考:这是一个的严监生。2(.出示精彩文段)回顾课文是如何写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场景,凸显他的吝啬鬼形象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严重的"多教少学"现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堪忧。教育家夸美纽斯"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不仅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和中国语文优秀教育传统高度一致,更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实践证明,"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和有效教育(MS-EEPO)的平台互动方式高度统一,二者融为一体,对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观摩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的公开教学。在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最近观摩了一次大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先后有三位教师展示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的教学。他们在教学中都把重点指向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引导学生理解严监生的吝啬鬼形象。但令人遗憾的是,三位教师只在介绍《儒林外史》时,提到这是一部讽刺小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入了部分古典名篇名段,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晏子使楚》《“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这些名段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去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进而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组举办的第二届年会暨中期培训研讨会于2014年7月下旬在河南睢县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特别是通过观摩"教育艺术杯"高中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笔者深觉对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一步践行"少教多学"的理念、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课文。在该课的展示课上,一位教师按照《教师教学用书》中所分析的"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在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  相似文献   

11.
宋光琼 《宁夏教育》2010,(7):107-108
2010年4月15日上午,一节五年级语文课教学正在进行中,教学内容是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临死前的严监生》。初读课文后,执教教师告诉学生: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形象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文中主人公严监生,是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他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诸亲六眷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  相似文献   

12.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短文。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因此,教材只是一个典型的“教例”。但从“教例”转化成“学例”之间,还存在一个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本文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谈“教例”如何转化为“学例”。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课前的预设是必要的,但课堂又是开放的,是千变万化的,新课程提倡平等对话,让课堂又有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可预测的状况会时有发生,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应对这些课堂中的节外之枝。记得我在教《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断时,就出现了不曾预设的精彩。《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断讲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直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吉春亚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把检查"预习"效果、渗透"预习"要领演绎得灵活巧妙,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课前如何预习。上课伊始,吉老师说:我们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板书:严监生)师指"监"这个字读jiàn,接着要求学生齐读。师问,知道什么是"监生"吗?学生回答说,监生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背景 今年,我校进行了有效教学的研讨活动,其中有三节语文研讨课,我执教其中的一节.打开教材进行多次筛选,最后确定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包括《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三个片段.这组课文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经过精心备课和不断改进,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重庆市"卓越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我执教了一堂《临死前的严监生》,这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一篇古典白话文,因为还没有学习《杨氏之子》的基础,所以对于五年级上期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出人意料的,预设的难点没有集中出现在表现严监生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上,而是出现在了严监生是吝啬还是节约的辩论上。  相似文献   

18.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不长,300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练传神,人物刻画生动,尤其是对"摇头""伸着两个指头"等动作的经典描写,把一个行将就木却对多烧一茎灯草耿耿于怀、难以断气、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形象,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对这些  相似文献   

19.
娄丹 《江西教育》2012,(12):29-29
<正>特级教师吉春亚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把检查"预习"效果、渗透"预习"要领演绎得灵活巧妙,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课前如何预习。上课伊始,吉老师说:我们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板书:严监生)师指"监"这个字读jiàn,接着要求学生齐读。师问,知道什么是"监生"吗?学生回答说,监生  相似文献   

20.
爱你有理由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需上一节展示课给家长看,经过商讨,我选定了《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经过精心的备课、磨课,最终的呈现"家长100%满意"(学校调查问卷的结果)。我欣喜若狂,第一时间把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