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班主任之友》2014,(1):33-35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那些家长以粗暴的方式教养孩子时,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也就离开了孩子,留给孩子的就会是粗暴处理问题的方法经验,攻击他人也就慢慢地变成了孩子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初实施攻击他人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有效制止而采取默然认可的态度。或者孩子打完架后,若赢了,则夸奖孩子好样的;若输了,则教育孩子“要先下手为强”“要厉害点”等,都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因此,要避免学生攻击行为问题进一步深化,班主任就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相应的指导甚至干预。  相似文献   

2.
优秀百分百是训练出来的!不过,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育儿方法也有众多讲究和切忌,这位妈妈教育孩子可谓有一套。家庭教育是该子一生幸福平安的基础。中国父母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常常理解为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乐此不疲地说大道理,或是黄金棍下出孝子地严加管教。我们家庭教育的观念中缺乏训练的意识,对待孩子的问题显得有些简单粗暴,这也是许多父母困惑,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的原因。因为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尊敬别人、听从长辈、友善待人并对自己负责任的。孩子要在父母的教育下才能有这些美好品格。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教专家经研究发现,孩子的个性、品行和气质等与父母的素质、修养、教育方法和家庭氛围等后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品行不端,孩子就会仿效;父母精神委靡,就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情绪;父母对孩子动辄打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就会攻击别人;父母之间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就会造成孩子发育不良,性情怪僻。这充分说明家庭教育环境对培养孩子摈弃假、丑、恶,懂得真、善、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近,我从报刊上读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海大学幸福推广研究中心,对家庭环境与孩子的成长进行…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教育该教给孩子什么呢?其实,家庭教育不在于家长给孩子多少文化知识的辅导,而在于对孩子心理的护育,从而达到"正行"的目的。"心若在,梦就在""哀莫大于心死"等均说明人心的作用。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立心志、昂心气、正心态"。家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实施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特点.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替代不了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即溺爱型、粗暴型、望子成龙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更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也是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一、家庭教育方法父母的精神面貌、教育能力和教育方式都会在孩子的思想行为和心理上得到反映。因此,要按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凭主观愿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进行简单粗暴教  相似文献   

7.
王立才 《林区教学》2010,(12):15-16
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相当重要,然而目前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家长观念落后,方法陈旧粗暴,主要存在"四过":过分宠爱,过度呵护,过分照顾和过高的期望值,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8.
智障的孩子就像是折了翅膀的"天使"。要想让智障孩子也能够在天空优雅地翱翔,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来修补那折断的翅膀。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后,我欣喜地发现,不少孩子和家长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个孩子的家庭  相似文献   

9.
徐鹍 《贵州教育》2015,(2):46-47
一棵树苗要茁壮成长,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需要肥沃土壤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否则难以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如树苗一样,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关爱,需要家庭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来源,否则就难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关爱、邻里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由于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而这样往往会粗暴地干涉孩子,损伤他的自尊。所以,家庭教育要转变观念,注重方式方法。如果损伤了孩子的自尊,父母要及时修复,否则就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相似文献   

10.
王俊卿 《教书育人》2013,(20):46-4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曾经在家里当过"孩子"或"家长",家庭教育要伴随人一生;不管你曾经是孩子的角色还是家长角色,家庭教育是永远存在的。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正规却比较"自由";虽然没有课表却随时可以"上课";虽然没有教材却总在家庭成员中"阅读"。家庭教育在充满亲情的互动中增加了认同的难度,又在血缘关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发现,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比较喜欢看带有暴力行为的电影、电视剧。父母行为比较粗暴的家庭,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也较多。  相似文献   

12.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然而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他们或只重养不重教,娇惯溺爱,或方法简单粗暴。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学校教育学生互相谦让,却经常听家长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学校教育学生爱劳动,家长却担心自己孩子吃苦受累;……这样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相协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家长应该粗知一些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当前因为有的家长对家教知识了解甚少,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出现很多误区,“娇惯放纵”就是误区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除了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之外,还有一个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问题,方法得当则成效有加,方法失当则适得其反。简单粗暴是父亲教子最常见的方法,这无疑是错误的,然而娇惯放纵更是父过难辞。父亲疼爱孩子是天性,是常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给予适当的关心照顾,甚至创造较为优越的条件,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爱护孩子应该有个“度”,…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2012,(8):8-9
家长支招大三班张博玮爸爸:对待孩子说"脏话",重要的是疏而不堵。大人自身要做到不说脏话,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要语言谨慎。同时也要讲究处理方法,如果大人一听到孩子说"脏话"就生气甚至严厉批评,可能孩子会觉得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认识是纯真无比的,如果粗暴对待只会让孩子不敢说话、不想说话。面对孩子说脏话,最有效的方法应当  相似文献   

15.
攻击性行为是常见的幼儿行为问题,不仅是孩子亚健康心理状况的反应,更折射出家庭教育的诸多缺失。正确及时的引导是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并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同伴交往方式的关键。对案例中的一名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观察,并深入家庭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缺失的亲子陪伴、专制的家庭教育、二胎出生的影响、沟通交流的无效等。对于攻击性幼儿园的教育,应立足"家园合作"的视角,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多陪伴多鼓励、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较好地削减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郑燮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在郑燮看来,孩子的学习成功与否,既取决于老师,也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影响。家长爱孩子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理智地对待孩子,特别要把做"好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在教育方法方面,要注意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解除对孩子的束缚,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称:一些家长一直在讨论要不要给孩子买个窃听器手表,以此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确保孩子的安全。而在上海,某小学有多个孩子佩戴了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学生还没放学,教师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许多家长给孩子购买这种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保护孩子"。"保护孩子"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充满正面效应的理由,许多针对孩子的粗暴介入,都是在这个美丽的理由之下进行的。事实上,孩子也有着自己的隐私,保护孩子也包括了保护孩子的隐私,以上演"窃听风云"的方式保护孩子,反而可能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到教  相似文献   

18.
<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于是"家庭教育"自然成了教育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刘彩侠 《教学随笔》2014,(10):20208+208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昔日孟母三迁,成就了大教育家孟子。1914年,美国《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曾深刻指出: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苏州市副市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提出:父母也要有"上岗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所以说,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老师"怎么当,这是个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功人士可以总结出万条经验,失败人士可举出无数例子。本文在此只就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常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该怎么办,介绍两种做法,与"同行"共勉。首先,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机智地处理。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强势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