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秋到人间     
赵秀明 《世界文化》2005,(10):24-24
该种球茎植物了,可我一直等着,因为这得在园篱处腾出空地来,而此时篱上仍开满了朵朵鲜花.如果无情地拔掉这些一年生植物,抹去那造化恩赐的紫绛、橘黄和浅红,毁灭这一片烂漫,淹没大自然的最后欢声,那与谋杀还有什么两样.所以我要等待第一个霜降之夜,等待花瓣全都披上一层冷霜,在不知不觉中脱去绚丽,无声无息地寿终正寝.于是,我在园中徜徉,只求挽留住最后几天的残夏.  相似文献   

2.
在那“饥渴的30年代”,罗伯特·本奇利①的一位朋友对这位幽默作家的经常酗酒非常关切,因此,有一天,他问本奇利:“鲍勃,你不知道酒是慢性毒药吗?”本奇利举起又一杯刚倒在小方块冰上的苏格兰威士忌酒,回答说:“那没关系,我能等待到看见它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与森林对话     
与森林对话,高傲的人类应该立马俯首称臣. 人们呵,总高傲地在内心蛮横地炫耀自己:"啊,我多伟大,我战胜了谁!"凭这一点,人类就该羞愧得无地自容了.巍巍青山、莽莽大森林无言,其实她是在内心里笑话你呢,她笑话的方式也是赞美和蜜糖般甜腻无比,于是你更兴奋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4.
正漾濞,成为我儿时的一种向往。在梦里,无数次奔跑在核桃树下,那一棵棵粗壮的核桃树,既陌生又熟悉。凝望着一颗核桃,时光的足迹甚为清晰,而每一条足迹里都记载着或悲或喜,或回味或深思的往事。我家在鹤庆,同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管辖,但两地相隔有点远。对于生长在大山之中的我而言,小时候要到县城赶一次街都盼得把脖子拉得老长老长,更别说走出县外了。但从小"漾濞"这个名字就扎根在我的心里。这次,我的脚步暂且逃离了各种琐事的纠缠,来到位于点苍山之西的彝乡漾濞。还未站稳脚跟,我的  相似文献   

5.
海男 《大理文化》2014,(10):4-17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来到滇西抗战的主战场腾冲,我曾两次攀越过高黎贡山。第一次穿越高黎贡山时,我们沿着怒江而上,看见了江岸之上一束又一束木棉花。我从小在金沙江的滇西长大,并不是第一次看见木棉花,然而,那年春天,我却用目光迎着江岸以上那一棵又一棵高大的木棉树而上,我的目光在那一顷刻间逢着了那硕大的花冠,那些红的花冠之上似乎还浸润着早露。  相似文献   

6.
绿荫几许     
记得四五岁光景的时候,我家的院门前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杨柳树,大得它枝叶的绿荫能盖住门前那块干净而平坦的空地,活像一把天然而就的绿色大伞,高高的树杆上潮湿的"Y"字形分权处又结了一团云朵般水灵灵的蘑菇,而我总以为那是小鸟做的窝,也曾好几次想上去看看有没有小鸟蛋.柳树下是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溪,溪里时不时地浮出一些从村外田野里流过来的小鱼或小泥鳅.那时的我,就卷着很高的裤腿和衣袖,和着一块黄泥巴,每天都在那样的树荫和那样的小溪里追逐着我的童年……  相似文献   

7.
朝暮记     
正老姜头的老伴儿过世之后,他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少,早上6点就得起床。此时的天空还灰朦朦的,整个林场影像微茫,只有东边的山顶透着晨光。有了那缕晨光山就显出了轮廓,只是院子里还在暗着,屋檐、窗户,还有那棵桃树,都还没有醒来。按照以往的惯例,老姜头要劈上一点柴,一点点就够了,现在的林场已不再烧柴,他劈的  相似文献   

8.
又回故乡     
又回故乡,这是怎样一种心绪.在隆冬的静默里我悄悄地回来了,正如我悄悄地走.南方冬天的山村看到的是真正的秋景,有一棵两棵柿子树挺立在村头,树梢上挂满稀稀落落的红;凋零的黄叶,如金色的请柬,如岁月的风铃,见证和述说着山里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有句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然而,我却亲眼目睹过"老鼠过街,人人不打"的情景. 那是今年一个盛夏的下午,我与儿子正顺着一条马路行走,那马路路面挺宽阔,大约有20米左右的样子.正走着,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嘿嘿!看看,那老鼠走得多自在多潇洒!"我们父子俩随着话音回过头去,一幅任你怎么开动脑筋也想象不出来的情景落入眼帘--只见一只油光水滑的耗子正在悠闲地以极慢的速度由马路的这一边"踱"向那一边.  相似文献   

10.
弥渡访古     
车从下关出发,过"定西岭"下红岩坡,一个美丽的坝子立即展现在眼前.我被那壮观的景色吸引了,立即请求朋友停车驻足让我仔细观赏.时值清晨八、九点钟,放眼望去,那坝子好一幅美丽的景象,四面青山环翠,坝子中袅袅炊烟升起,烟雨蒙胧,给人一种醉眼视物蒙胧神秘的感觉,也给人一种"天上仙境何处寻,世外桃源眼帘临."之感.  相似文献   

11.
    
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搬进老波塔波夫的房子一个月以后,他死了。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还同她的女儿瓦丽亚和孩子的老保姆孤单地住在那儿。这座三间屋子的宅舍,坐落在市镇边缘上的一个小山丘上,俯瞰着北面的河。在房子和如今已萧瑟的花园的那一边,闪现出一片白色的小桦树林。乌鸦从早到晚在那儿呱呱地叫着,成群结队地翱翔在光秃的树梢上头,仿佛在市镇上空笼罩着一片阴霾。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过了好久,对这荒僻小市镇的一切才习惯起来:屋顶倾斜的小房子、吱吱嘎嘎的耳门和宁静的黄昏,还有静得使你听得见煤油灯火焰的嗤嗤声。“我多么傻呀!”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思索着。“我为什么离开莫斯科,为什么撇开了那剧院和我的朋友们呢!我本来可以把瓦丽亚送到她的住在普希金诺的保姆那里去——那里没有什么空袭  相似文献   

12.
虎啸图     
格致 《大理文化》2015,(1):4-17
一下江堤,白银就挣脱了绳子,几秒就跑到了水边。它不能这么跑,它这么跑我怎么办?我不想洗过滤棉了,又腥又臭的过滤棉,洗一次还没洗够吗?水边那条路,我是不敢再走了。可是白银不管我洗什么,不管我怕什么,它还是走老路,以闪电的速度走上了老路。"白银——"我的呼喊穿过江边的雾霭,上面挂满了水珠。它假装听不见,尖嘴插进江边茂密的草丛,咬住一缕老鼠的气  相似文献   

13.
我栽了一棵树苗在我年轻的时候,现在树已成材而我已到老年;过冬的知更鸟在它上面御寒,传出它的歌声,清亮又婉转。我种了一棵生命常,青、叶簇滴翠的树,在炎热的正午它张开遮阴的帷幕,在它下面我可以坐下来避暑。但现在我只是看望着它,坐在窗边,我看着它在飒飒的微风中摇荡,或是,枝条上披满了银霜。或是,当夏日芬芳的花朵盛开,它,带着庄重的优美,在吻过它后又轻轻地离去的温柔的微风中,摇动它那球形的绿色的顶盖:它正当富饶的盛年,而我所照见的却是一张起了皱纹的衰老的脸。我经常这样看望着它,直到我的眼里喻满了泪水,我强自背过脸去,仗着奥…  相似文献   

14.
彼岸花开     
我计划着春天般的童话色彩,却一直不见到来.秉承着,等待着……手心的掌纹开出阴柔的花朵.刹那,才发现,彼岸的花正开得绚烂.   天堂夏末   木头笑着对火说:"抱我."……  相似文献   

15.
透明的空气成为一面镜子,使远山变近,使青山更绿.在这远离城市的高山,万物都那么优美温柔,天空蔚蓝,树木繁茂,湄公河流过的地方,景色总是很美的.当我们置身于美斯乐山河的长年绿荫之间时,我几乎觉得又回到了青春时代,根本没有想到人间会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更不敢相信脚下就是被媒体和文人妙得沸沸扬扬的毒品种植基地--真正的金三角.我来到这里之后,看到这里的一切,突然想到了如今流行的一句民谚:除了骗子是真的以外,其他都是假的.  相似文献   

16.
有一年“愚人节”,马克·吐温遭到别人的愚弄:纽约的一家报纸报道他死了。当他亲自迎接来吊唁的客人时,许多人又惊.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马克·吐温没有发火,而是幽默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提前了一些。" (摘自《中外名人趣闻》)  相似文献   

17.
怀念桃树     
昨夜,忽然梦见老家院角的那棵桃树. 大概是在我睡熟的时候,我的心灵到故园神游了一回.还是从那道破旧的大门进去,心中很宁静,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也没什么烦心的事儿.突然间,一时惊喜起来,我右手边院角里那棵老桃树,不知在什么时间发芽了,变得更加高大了,满树碧绿,枝繁叶茂,树冠巍峨.树根的四方,什么时候用砖和水泥围成了一个花台.我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根塑料水管,往花台里给桃树浇水,没多久,水就漫成了一塘.  相似文献   

18.
五月记事     
五月的一切是美丽的. 田野里欢快的蛙鼓,树林里杜鹃在自由歌唱,连远山飘忽的白云也那样悠闲自在,风也那样从容不迫……凭窗远眺,那绿油油的树林、白云缠绕的青山、碧绿如玉的庄稼,还有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的古老村庄……这一切就这样诗情画意般呈现在我的眼前;连同早已盛放在我心底的月季花.使我彻身沉醉,欢快的心都快跳出胸膛去.忽然间,我感觉到:自己是五月里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9.
玛格丽特·福斯特是一部权威的伊丽莎白·勃朗宁传记的作者。她的这部初为人知的长篇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伊丽莎白·勃朗宁的女佣人。在伊丽莎白与罗伯特·勃朗宁秘密结婚前,她护理了病魔缠身的女诗人达两年之久,随后又同这对私奔的夫妇逃往国外。这就是“威尔逊”的故事,一切事情都是通过她的双眼反映的。有关威尔逊的一切情况,我们只能通过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的书信可以了解到;而福斯特以她那丰富的想象大大充实了这一故事。这是一个美妙的主意,作品也写得近乎完美,但小说的篇幅过长,结构显得有些松散。这部小说具有英国维多利亚  相似文献   

20.
到北京去的人大都喜欢去看看圆明园,可我的心情却是矛盾的:我怕见到它,因为那废墟里高大的石柱记录了一段中华民族耻辱的历史;但我又迫切地想看到它,因为我愿在这恨与羞之间荡涤我的胸怀,激发我的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