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最大的改变,是由思考"我怎样教"转变为思考"学生怎样学"。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看到"我的今天和明天"这道作文题,要思考的内容很多。比如,主体是"我"的而不是别人的;是"我的‘今天’"和"我的‘明天’",而不是单指"今天"或"明天"。还有"今天"是怎样的,"明天"又是怎样的,等等。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活教会我思考,但思考没有告诉我怎样生活.所以,我是一个幸福的不快乐人."这是一个最爱的"动物"是父母、最爱的"食物"是帅哥的女孩说的话.她叫刘艺,率性天真,她和人吵架吵到一半会忘了为什么而吵,她经常空想着整容的时候顺便整整脑.  相似文献   

4.
[活动理念] 1.来自学生的声音,关于"我存在"的思考: (1)"老师,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我很矛盾.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好像没有特长,我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陈忠 《考试周刊》2013,(54):64-65
<正>重视解题教学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传统,怎样教学生解题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学习数学,关键是学会解题.所谓解题,就是揭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是探索由"已知"可以导出怎样的"未知",高三的复习目标就是使学生会解高考试卷上的题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三解题教学的思考.1.认真梳理题意,寻找解题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最大的改变,是由思考“我怎样教“转变为思考“学生怎样学“.……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计时我们应立足学生的角度,不再过多地想"我怎样教",而去考虑学生更乐意怎样学。我们应思考并解决以下一些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醒管理者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那么,教育管理者和执教者,也应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是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将会发展成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我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首先应关注教育的"公平"与"质量"现状怎样?将会发展成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同、起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习方法不同,自然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同。作为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差异后,怎样因材施教,怎样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怎样让每个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数学课练习设计的新思路,粗浅地谈一谈我对"关注学生的差异和发展"这一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自己拿主意     
正小时候,我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这个习惯是在爸爸的引导下养成的。爸爸对我没完没了的"为什么"永远不会厌烦。不过,爸爸从不简单地告诉我答案,而是要求我自己独立思考。久而久之,我学会了在做事之前,开动脑筋,思考完成这件事的条件、结果会怎样。遇到突发事件时,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有人这么对我,我会怎么想?"爸爸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为我形成优良的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董巍 《班主任》2011,(12):56-57
面对从艺术生李强那儿缴来的《艺用人体》一书,我着实很头痛。班级中,有人称其"黄色",有入谓之"艺术",大家都在等待着我最后的裁定。怎样才能够解答学生的疑惑呢?经过再三思考,我拟定了一份计划。我带上"罪魁祸首"来到了教室。  相似文献   

12.
<正>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见,"疑"是培养一个人数学素养的最根本元素之一。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是思考怎样把知识点讲清、讲透;还是思考怎样设计障碍、陷阱,让学生质疑、探究、反思?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质疑主动质疑就是让学生敢问、爱问、善问。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怎样思考"。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我都懂,但自己做就不会了。"什么原因?是老师没有把"让他自己会做"的方法教给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的?"然后解决,"怎样让学生也想到?"好的教师"想给学生听","想给学生看"。差的教师做给学生看,或"让好学生做给差学生看"。所以,卢梭说"教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方法"。因此,教"怎样思考","怎样才能想到"——是  相似文献   

14.
“插曲”     
黄海明 《广西教育》2014,(28):52-52
正那天,我上的是三年级的品德课《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课程进行过半,对于"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处理问题学生已经心里有数,我开始让学生思考教材上的一个情境题:一名男同学在拖地时不小心弄脏了一名女同学的裙子,男同学向女同学说"对不起",女同学却生气地要求男同学"赔我的裙子"。请大家思考:这名男同学会有怎样的感受?假如你遇到这样的事,你觉得怎样做更好?男生王业高声作答:"这名男同学会非常难过。如果是我,我会用纸巾把女同学的裙子擦干净。""色狼!"王业话音刚落,不知谁忽然冒出了这么一句。"哈哈哈……"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刺耳的笑声,全班同学的目光聚焦在王业身上。  相似文献   

15.
正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有效、高效,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我也不例外。喜欢语文的我时常思考:"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语文?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让他们喜欢上语文?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心"。如何用"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设计课堂教学要精心所谓精心就是特别用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创造性思考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16.
曾经看到一幅漫画:一个教师在示范朗读,一群学生跟着朗读,教师的头是方方正正的,下面大部分学生的头也是方方正正的,只有个别学生的头是圆的……这幅图,强烈地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正带领着孩子走向怎样的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正怎样一步步地"同化"着学生,禁锢着他们的思维,阻碍他们创造力的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怎样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文字,积淀情感,增强语感的呢?现就语文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范读,来阐述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次,我在一所学校调研时,看到各项工作的秩序井然,看到校容校貌的整洁美观,学校的每个细节都透出的文化氛围,我深有感触,于是问校长:"你是怎样把学校管理得这样好?"校长说:"我依靠的是严格的制度管理。"这话我只信一半。不过,由此也引发了我对制度管理的一点思考。"制"的释义主要是"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一、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1.重新审视什么是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应该有两项内容: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相比之下,我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注意学生"学习什么"而完全忽略了"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他所得到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想、怎样做?"这已经成为教学一线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它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所带来不同教学效果的自我审视,但在根本上,它涉及到教师对教学根本属性和根本功能的看法和态度。"学"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高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作为教师,我时常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怎样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我在深入调查和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自主创新,创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