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大凡作诗填词,贵在创新,不落窠臼。对此,古代诗人词家深得个中三昧,同是咏愁,不同诗人词家的技法各别,即便是采用同一技法,其具体表现也往往同中有异,各尽其妙。古诗词常见的咏愁技法有:  相似文献   

2.
大凡作诗填词,贵在创新,不落窠臼。对此,古代诗人词家深得个中三昧,同是咏愁,不同诗人词家的技法各别,即便是采用同一技法,其具体表现也往往同中有异,各尽其妙。古诗词常见的咏愁技法有:1.用形象说话,化虚为实,也就是使本来抽象不可  相似文献   

3.
蝉,在诗词中是一种物候性意象,负载着诗人悲愁哀怨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情感符号。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三首唐诗都是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虽旨趣迥异,然各臻其妙。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蝉在诗中是种物候性意象负载着诗悲哀怨的情感验成为种  相似文献   

4.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5.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6.
月亮是永恒的吟咏主题,诗人杜甫有100多首咏月诗。他的咏月诗既有苍凉悲壮的边塞寒月、怀才不遇的伤情孤月、匆匆行旅中的凄怆残月,也有情深意切的故乡明月。综观他的咏月诗,大多满含凄怆悲凉的色彩,印证了"杜诗强半言愁"的评论,也体现了诗人沉郁的诗风。儒家思想的影响、时局的动荡、遭遇的坎坷、个人的性格等正是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除却"慷慨昂扬"的边塞诗,唐代诗人高适那些关心百姓生计,关注士卒命运的平淡之咏同样值得人们关注.只有将两者综合考察研究,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更全面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自古以来即为诗人所吟咏,不仅《诗经》开篇即赋雎鸠,而且历代的大诗人几乎都留下了咏鸟名句(如杜甫诗云“一行白鹭上青天”、辛弃疾词云“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等)。而另外一些人.也许才华并不见得怎样出众,但是因为咏鸟独到.使诗成为名诗.使人成为名人,被赐以带有相应鸟名的雅号载入史册。他们是——  相似文献   

9.
张令仪是生活在康乾时期的一位重要女词人,由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使得她的词作中充满了对于闺阁女性之"愁"的书写。其咏"愁"词主要可分为伤春悲秋的闲愁、怀人寄远的离愁、索居穷巷的苦愁、丧夫失子的哀愁、怜爱游子的心愁这五类,这些咏"愁"词的书写,具有典型意义和特征,是较富有代表性的闺阁词。并且,在艺术表现上,张令仪几经品咂,将"愁"作各种意象的比拟,独具特色,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诗人对韩信悲剧形象接受的创造性成果是咏韩信诗系列,因诗人期待视野、审美情趣、接受标准和方式的不同,既有垂直接受又有水平接受,宋前或赞美其功勋或哀叹其命运,偶见批评之作;宋代则变换评价视角,从不同侧面剖析韩信悲剧缘由;元明清时期表现范围更广,囊括前代观点,可谓交叉影响,共同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