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广电媒体在资金实力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都难以与大台比肩量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07,(7):79-80
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为党的十七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刘云山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强调确保网络文化健康发展;《200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出版全面发布2006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状况;中央主要媒体负责人热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修订;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将首次上网公示。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1,(3):73-83
电视的未来考古,是电视媒介考古和电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电视媒介的技术特性,使其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作为人类曾经最为亲近的"视觉机器",电视未来的失却中依然潜藏着可能。从"动态视窗"到"全知视觉",再到"交互视界",电视未来一般想象形态的流变与人类社会的媒介化进程相同构。电视的未来考古研究,即是从"过去的电视媒介"中发现与译解电视未来想象的文化密码。虚拟媒介考古学和未来考古学等理论资源,为其研究的路径及方法制定提供重要参照。作为电视史研究的新视角,以中国电视为例进行未来考古初探,有助于在回思过去中重识当下,进而开拓未来寻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李飒 《视听纵横》2009,(2):66-68
近几年来许多城市纷纷举办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跨地区跨省份甚至跨国界的经贸文化活动。作为当地党委政府主办的重大活动,电视媒体必须全面准确迅捷地进行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记者的职业定位是,有高尚的品德,有敏捷的思维,视野开阔,行动机智,有倚马可待、落笔成章的能力,地市报记者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不比大报有专门的分工,而是要成为杂家和多面手,特别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建设,对应读者对记者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6.
孙宝国 《声屏世界》2009,(10):11-13
在电视节目生产中,会经常涉及娱乐、娱乐化、娱乐文化这三个概念。笔者从电视节目生产的角度对这三个概念试加辨析。  相似文献   

7.
电视片是一种运动的视觉艺术,要想使其主题鲜明,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给观众视觉与精神的愉悦,就需要电视摄像记在实践中善于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8.
电视作为20世纪影响人类生活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为我们打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奥运视觉传播盛宴。它不仅以10个频道的规模对28个大项、302个小项的赛事进行了全程转播.其几乎遍布所有场馆的单边注入点.还为观众带来了对选手赛后第一时间的现场采访。无论是就时效性、传真性.还是就运动员的情绪浓度、观众的关注度.这赛后第一时间的采访都堪称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赛事电视采访。决定采访质量及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则是记者的提问。可以说.记者在赛后第一时间的提问像放大镜一样放大着记者的优点或缺点.像显微镜一样彰显着记者的素养及其采访策略.是衡量记者及其媒体水平的重要标准.历来受到关注。那么,赛后第一时间的提问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原则?中央电视台对北京奥运选手赛后第一时间的提问质量及其效果如何呢?本文拟从有效性、人文性、专业性、个性四个方面尝试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电视,作为现代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日益彰显。电视艺术的出现,给人类找到了一种更为大众化,更鲜明生动的载体。作为传媒的生力军,电视成为传播知识、表达思想、阐释哲理、抒发感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媒介,其本身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成果。电视以直接、真实的形象诉诸人的视觉,克服语言文字的障碍,能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电视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具有极强的渗透力。目前,人类的政治、经济、艺术、娱乐、新闻、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于洋 《记者摇篮》2005,(2):53-53
电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化进程,它使得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梦想成为可能。一个小小的屏幕就像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使人们的视觉、听觉极大地延伸,古时传说的“千里眼”“顺风耳”在今天成为现实。其益处自不在话下,但与此同时,这把双刃剑也使得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空前疏远,电视暴力文化垃圾等诸多问题开始困扰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史兴庆 《记者摇篮》2006,(10):18-19
10年前DV进入中国民间.同纪录片独立制作人相结合.从此民间纪录片创作进入了一个DV主导的新时期。 DV纪录片埘纪录片的发展功不可没。当年达到颠峰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由于外界和自身的众多原因.开始走下坡路.但DV纪录片延缓了纪录片整体下滑的势头。  相似文献   

13.
谈话类节目,来源于国外的Talk Show,翻译成中文译作“脱口秀”,意为这类节目好看就好看在谈话上。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的节目形态,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大众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曾文莉 《声屏世界》2009,(12):40-41
中国电视歌赛节目发轫于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该节目以音乐为核心,以比赛为形式,以选拔和培养新一代声乐艺术人才为目标,历经20多载已成为我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声乐赛事,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近几年来,随着泛娱乐时代的来临,“秀”浪潮的兴起,互动手法的普遍运用,电视屏幕上涌现出一大批新的电视歌赛节目,诸如“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爱记歌词”“挑战麦克风”……  相似文献   

15.
左莹 《新闻爱好者》2005,(12):65-65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荧屏上出现以来,其独特的节目样式越来越受到各阶层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推出,为电视谈话节目树立了一个理想的典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各类不同风格的电视谈话节目日趋成熟,很多成为品牌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那么,空间是什么东西赋予了电视谈话节目如此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  相似文献   

17.
想象,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从我们出生开始记事起,感觉和记忆就开始存储关于这个世界的印象和信息,比如对某种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观察和认识。想象有如心灵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把你的感觉经验组织起来,产生某种抽象的概念或图像。  相似文献   

18.
李春雨 《新闻传播》2006,(12):18-20,22
领导活动同会议报道一样是各类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主体,无论是在报纸上,还是在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中均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领导活动的报道多数不感人,没有新闻,不是领导行踪的记录,就是活动画面的展示,尤其是在电视报道中,更多的是画面加解说的报道。而且在画面处理上不加选择:领导下基层前呼后拥,车水马龙;领导视察指手画脚,走马观花;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04,(6):98-100
把舆论监督作为权力运行机制重要建设内容中央提出10条意见,中国成功打造主导网上新闻舆论的“主流媒体”,“中国”和“互联网”被列为未来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经济因素,中国广播影视业大举降低外资准入门槛,连接资本与媒体《中国期刊投资报告》近日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05,(11):79-80
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广播电视现场直播报道管理的通知,广电总局下发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社科学术期刊界制定自律公约,“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研讨会在南昌召开,中国体育广播杰出贡献奖评选揭晓,青岛音乐体育广播开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