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特海是英国的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数学家,《教育的目的》是他的代表作,他曾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作品,时至今日,他的教育思想依然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相似文献   

2.
<正>读了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书,受益匪浅。书中将激发学生的聪慧置于现代教育的核心,明确指出教育要让孩子学会自由选择去探索未知领域,才能孕育出智慧和创造新的知识。怀特海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在他的书里多次提及心智教育问题,反映了他的心智教育的思想,对当下学生的心智教育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怀特海是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其教育目的就是要造就有业余爱好者基本优点的专家,或者说培养既有专门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才。这一教育目的观的现实依据是怀特海个人的经历,其哲学基础则是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超越了历史上诸多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对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历史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怀特海作为杰出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在教育思想领域也独树一帜.其教育名著<教育的目的>一书,由六篇论文和两篇附录构成,着重从教育的目的出发,论述了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古典课程与现代课程的协调以及大学教育管理的诸多建议.这些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不仅成为流行国际的"过程教育"的先声,而且给予当时英国的教育以认真的总结与批判,体现了作者从多年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以及基于这些经验的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5.
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是英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他从美学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发展”的艺术教育思想,成为他整个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怀特海的“自我发展”艺术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艺术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学生的高中时代,打造高效课堂无疑是促进他们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一、预设认知生成,鼓励思考讨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教学预设,是学生认知生成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在预设之前,教师一定要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以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两本书为研究工具,从职业教育教学的目的、内容、方式三方面将杜威与怀特海的职业教育教学观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徽 《现代教学》2014,(6):77-79
在书的开篇,怀特海就指出"教育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实际上,怀特海本人就很好地印证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他既是一个数学家,但同时也是哲学家、教育家,从怀特海身上我们就能看到他所提倡的教育观所要培养的热情、高雅、深邃、敏锐、协调等美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传授知识与提升智慧之间,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如何抉择?怀特海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应传授透彻、有用的整体性知识,空泛无益的知识是有害的;提出提升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智力的发展离不开兴趣等知识教育与智慧启迪的观点。借鉴怀特海的教育思想,本研究认为,教学过程设计的价值取向教育应以知识教育为基础,追求提升个体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10.
<正>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诚然,每一个孩子的人生,本应有无限种可能,而教育要做的,就是去鼓励、去激发、去引导。其实,真正美好的教育,就是为了让生命更加美好,就是无限地创造可能。教育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可以增长知识,形成品格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目的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教育具有自由精神,尊重个体差异,发挥个人潜能.教育应是差异性教育,教育的目的应该放在培养一个和谐的人上.  相似文献   

12.
怀特海的机体哲学是思辨哲学,倡导创新精神。在以过程哲学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哲学思想中,创造性这个范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的目标应该培养创造性人才,怀特海的创造性是对人的自我建构的强调,是对人本身价值的重视。在怀特海提出的教育节奏等理论中,体现着对生命内部创造性冲动的保护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正>一、确立学生核心素养,夯实"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方向与目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怀特海)而如何让教育直面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是当下教育改革最值得教育者思考的问题。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  相似文献   

14.
就当前的研究而言,将幸福作为教育目的的观点,在形而上学的维度上缺乏前提的充分辩护,在经验的层面上缺乏事实的细致分析。幸福通常是一个人在目的或理想实现过程中的满足状态或愉悦体验,具有直接性、依存性、内生性的特点,因而与教育目的的抽象性、实体性、外在性存在某些龃龉。重要的不是为教育专设一个"幸福"的目的,而是要使学生真正在自我实现、自我调适、与人合作的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15.
杜威与怀特海是同一时代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们都将过程思想运用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再从价值取向、评价标准与实现条件方面阐述了教育目的生成性的具体内容,为批判预成性教育目的、深化认识教育目的、促进教育回归人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赵荣 《生活教育》2014,(11):27-30
怀特海是英国"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提出"教育节律"理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整个教育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往复的节律感。陶行知与怀特海是同时代的人,他的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自成体系。怀特海的教育节律理论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惊人的统一性,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进行完美的融合。高中政治课教学,可以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怀特海"教育节律"理论为指导,注重课堂教学改进的"神"与"型"。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目的的总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有多种类别,不同类别教育的直接目的各不一样,但不同类别教育之间均有共性即总原则,笔者从教育的自我发展性、发展自我的持续性、能力的发展性、发展的全面与和谐性、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帮助性五方面论述了教育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8.
怀特海的教育哲学充满了深奥的"过程"、"机体"思想.本文在考察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探讨了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并进一步指出在我国教育重大变革时期,研究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中小学生要学习书法本来是语文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现在要重申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书法教育或者退一步说写字教学在我们的中小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情况堪忧。正如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里批评英国中等教育时说:我们中学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我们该严格的时候我们让步了,在我们该让步的时候我们却严格了。中国的情况也是如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教育"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作为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慎之又慎。关于"教育",词典和工具书上有"标准化"的定义;教育行业有相应的定义;每个受过教育的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教育界,比较经典的一种说法,是爱因斯坦借鉴怀特海的思想而提出的概念,"当把学校学习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才是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写过一本《什么是教育》,该书一直被誉为教育学的经典著作,其中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