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同一面山坡,蜜蜂看到的是鲜花满地,兔子的眼中却只有芳草萋萋;同样的行动,朋友也许夸赞你的热情,对手却当作是幸灾乐祸的嘲讽。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给学生布置点儿作业,有的认为你在关心他的学习,有的认为你是浪费他的时间;找学生个别谈话,有的感觉到的  相似文献   

2.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许多老师感叹毕业后的聋生对自己视而不见,有的学生只要你一不给他上课,他就对你不理不睬;平时老师好心借给学生的钱物,只要你不要,他就当没这回事。通过调查也发现很多聋生存在不体谅父母、爱慕虚荣,自私、任性的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老师寒心,父母痛心的现象?我认为主要就是聋生的品德教育中缺少了重要一环——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4.
最美的眼神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所重点中学百年校庆时,恰逢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雒老八十寿辰。雄老师教的学生有许多已经成为社会的精英,是什么原因使雒老师桃李满天下呢?于是,学校挑出其中一百位最有成就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认为雒老师的哪一方面对你的人生影响最大。答案很快出来,居然惊人地一致,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雒老师给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眼神。有的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思;  相似文献   

5.
陈庆梅 《湖北教育》2004,(20):59-59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班主任温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班主任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每位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仔细想想,学生上课睡觉,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只好把老师的讲解当作催眠曲罢了。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黑白斋主 《师道》2002,(10):14-14
做老师,特别是当班主任的时长了,与学生家长的交道自然会起来,也慢慢地学会了与学生家打交道。不同的家长,自然有不同的性,有知情达理的,有死绞蛮缠;有见了老师低声下气的,有见老师趾高气扬的;有见了老师唯喏喏的,有见了老师指手画脚的。但不论是哪种家长,在他们离之前,总有一些人不断地对我说那一句让我无所适从的话:老师,把孩子就交给你了,你就把他她)当作是你自己的孩子吧!且不说你是不是真心将孩子交我,就说你要我把你的孩子当作的孩子我就受不了。在读初中的女儿面前,我是一父亲。对我这个当父亲的,女儿是诸多的不…  相似文献   

8.
李希贵 《师道》2007,(5):48-48
泰德·莱戈教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专门研究尽快熟悉学生、记住学生名字的方法。 他认为,记住学生的名字是一门艺术而且值得为之付出努力,即使你同时教着几个班级。反复调查表明,学生欣赏那些把他们当作独立个体的老师,而不是那些把他们看作一个群体的老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遇见一个百分之一百的老师意味着幸福还是一场灾难。反正一个感觉:老师越来越神通广大,当他冲着你傻呵呵的笑让你得意至极的时候,可能他老早就知道你没交作业以及你给他起的绰号;而我们与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到底是把他当作朋友无话不说的好,还是安于一个乖宝宝角色,见老师的脸色行事好呢。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师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甚至是感性的人,所以你也不能够要求他像神仙一样永远不动怒;也不能忽略老师的职责所在,不要指望他对你的错误视而不见甚至帮你圆谎。总而言之,老师也是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应以什么形象出现?怎样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住学校里,这是热门的话题一但在许多同志当中,却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一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对学生狠一点,使学生惧怕,自己在学生面前就有威信;也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对学生随和点,多和他们一起玩,师生之间有感情,威信自然就高。这  相似文献   

11.
现在常听有的老师说:“如今的学生,有的你越批评他,他越不听,批评以后还是我行我素,更有甚者,你批评他,他还有反感情绪。”的确如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在家里娇生惯养,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其中有些人把这种习气带入学校,对这些人的坏习惯,如果在班里全体学生面前始终板着脸大声训斥,其结果一定会适得其反。如果不当面批评,又不能引起他和学生们的注意。那么,如何处理得恰如其分,让学生高兴地接受你的意见呢?我认为:不妨幽默一次。  相似文献   

12.
大凡做老师的,对这样的学生心里总是憋着一股气:课堂上让他回答问题,先是扭扭捏捏的站不起来后是说话细声细气,大概只有同桌才能听得清楚。如果你以为这些同学性格内向,那你就错了,他们中有不少人(包括女同学)下了课,生龙活虎,活跃异常,那嗓门儿能声震屋瓦。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课堂里这一冷清、尴尬的局面呢?笔者认为,这是学生不自信的一种表现。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子却通在教师那里。课堂上,老师要是一味地以自己为中心,从头到尾一言堂,提问仅仅作为一种点缀,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不是从尊重学生、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自己留作业,是新课改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作业形式,在一些公开课上时常见到。然而,人们对于这种作业形式却褒贬不一。有的老师大加赞赏,认为这种作业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有的老师则提出了质疑,认为让学生自己留作业没有可操作性,容易出现作业失控的局面。这不禁让人有些茫然,我们到底可不可以让学生自己留作业呢?  相似文献   

14.
许万里 《学前教育》2013,(11):24-25
说起研究,不论是教研还是科研.很多一线教师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前段时间,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的老师认为,研究是高高在上的.一线老师没有能力做研究;有的老师认为,对于幼儿园而言.研究是锦上添花的,应该由专门的教科研人员去做.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你越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可有的学生却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你越强调有些书刊学生不能阅读,可有的学生却在同学中传阅;你越强调在学习时间不准玩游戏机,可有的学生偏偏在学习时间去玩游戏机;你越要求学生不准去网吧,可有的学生却经常泡在网吧里;你越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可有的学生却学习不动脑。总之,凡是你要求他不能做的事情,他经常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逆反心理在学生中作怪。对待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很恼火,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就冷眼相…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事,它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语言,领悟语境。但是有的老师只是把模仿当作朗读指导的唯一途径.把读好重音当作朗读的目标。下面是两位老师指导朗读《2008北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句话“天安门广场早已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一般涌来”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任教地班上,“特殊”的学生较多,学生小A就是其中的一个。课上,他一脸严肃(课下也难得一笑),从不玩东西,也不干其他事情,让你感觉他在认真听讲,可是却经常出现连续叫他几次他才意识到,站起来回答问题却什么也不知道,甚至答非所问;平时作业他做得一塌糊涂,考试很难达到及格。许多老师都认为他脑子可能有毛病,大部分学生也不与他来往。我通过观察发现,小A字写得比较工整、干净。抓住这一点,我找到他,对他说:“你有很多优点,知道吗?”他的眼睛一亮,但很快又摇摇头。“你没发现?你的字写得很好,同学们都比不上你。…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顺良 《教育探索》2000,(12):22-22
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造力和适应力的人才的竞争。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希望寄托在这样的人才身上。目前,高等学校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使教育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知识创新转变;从课堂教学向产、学、研相结合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终极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但作为素质教育主体的学生对此却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是认识上有偏差:有的认为素质的高低对他并不重要,他有硬关系就能找到好工作;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读几本书;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唱唱跳跳,…  相似文献   

19.
差生不是包袱新乡市陵园小学颜晓琦许多老师一谈到“什么是差生”,各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差生就是学习差的学生;有的讲,差生就是品行劣的学生;还有的说,差生就是脑子笨的学生;有的说得更干脆,差生就是令老师头疼的学生……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沮丧和无奈。...  相似文献   

20.
人一生中最幸运的莫过于遇到几位好老师,当你迷茫徘徊在十字路口时,他们给你启迪,为你指点迷津。而我恰恰是这样一个幸运儿。我所遇到的老师,有的知识渊博,却其貌不扬;有的像忠厚的长者,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有的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而我却没有感到他润物无声的关怀;有的讲起课来神采飞扬,激情四射;有的则娓娓动听,似涓涓细流,浸入我的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