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蒙蒙 《考试周刊》2009,(29):29-29
路遥以他的《平凡的世界》享誉当代文坛,这部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长篇巨著充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义。本文通过对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的分析,从作品人物的生活经历、黄土地的苍凉等方面分析路遥作品中平凡人的平凡人生与信仰。  相似文献   

2.
《人生》中的两个路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关于土地、农民和爱情的问题上,《人生》中存在着两个路遥,这两个路遥是相互矛盾的。在今天的精神背景下考察路遥的矛盾,对于我们认识《人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路遥是一位有良知的作家 ,也是一位超前意识的作家。《人生》是他的杰作。高加林则是作者献给当代青年的一面镜子 ;城乡在 ,他在。  相似文献   

4.
感悟《人生》路遥的小说《人生》在80年代轰动一时,触动和鞭策了一代人。小说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经历可谓辗转曲折。梦想与希望在他身上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在我看来,他的这一段人生历程就如同一个圆形跑道,起点也就是终点。他有才华却难得志,有理想却难实现。故...  相似文献   

5.
路遥是我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内容丰厚充实,感情真切,有着质朴无华的意蕴与格调,因而深深打动了无数读的心。这种艺术格调的形成与作家的生活阅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等代表作,都有作家自身人生经历的深深印记。另一方面,路遥学观的形成,也与前辈作家柳青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作家要想写出好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6.
路遥作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视角关注的是他周围真实可感的普通人物的情感纠葛和人生命运,他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多个有血有肉的女性人物形象,描写了丰富的爱情故事。《人生》中的刘巧珍和《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润叶面对爱情时遇到的冲突、做出的抉择、面临的结局,揭示出女性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伟大作品,他的许多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深入生活的创作手法也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不朽。路遥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就是中篇小说《人生》。路遥在这篇小说中描述了一个陕北青年高加林在爱情和事业上的悲剧,这个悲剧带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人性内涵。如今它所产生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带给我们的对时代发展进程的审视和人性的关照仍然鲜活,它的社会价值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消失,重读小说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在很多时候作家和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内在对应性,而路遥本身也正以其个人的命运和爱情悲剧带给我们不尽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路遥是一位有良知的作家,也是一位超前意识的作家。《人生》是他的杰作。高加林则是作者献给当代青年的一面镜子;城乡在,他在。  相似文献   

9.
2014年5月15日晴路遥是新时期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上一位精神突出、影响广泛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作为畅销书和长销书至今仍占据着各大书店的显要位置。他通过对那些出身最底层的小人物力图改变自身命运的变迁和突围的描写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我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当初阅读路遥作品《人生》时所带来的那种巨大的精神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路遥的构思观出发,具体分析了他的两部代表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的构思特点。《人生》是历史感与现实感的有机交融,而《平凡的世界》在历史感和现实感交融的过程中,更多地渗透了作家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描写城乡交叉地带青年的爱情故事,反映当代青年对"人生"的探求,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文章通过对高加林的形象进行分析,着重讨论造成他在事业和爱情上悲剧的社会及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愿坚的《粮食的故事》在人性的情感逻辑上和情节的合理性上远优于他的名篇《党费》;《红岩》既在文化产业和“党史小说”上是成功的,又以对人间生活世俗性的彻底否定而成为“共产主义教科书”;路遥的《人生》反映了农家子弟反抗户籍宿命的时代悲剧;王朔的《动物凶猛》在表现青春记忆上,将独到的心理学深度、无比的眷恋情绪和重新审视中所产生的质疑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在我成长的路上,许多老师曾伴随我成长,尤其是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他的给予使我受益终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影响或者说造就了我的人生,这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很奇怪,至今再也回想不出他上的某一节课是如何精彩,但却难忘教室角落里那个简陋的、用粗糙的木板钉成的大书箱。闭上眼睛,《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国青年》、《世界知识画报》、《化石》、《萌芽》、《青年作家》……一本本崭新的书在眼前一一翻过,似乎还能嗅到浓郁的油墨香。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也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乐趣。而今,当我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当我在朋友聚会时侃侃而谈,当我提笔一挥而就,当我豁达、从容、智慧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并细细领略和享受生活带来的种种乐趣的时候,我感谢我的老师,是他让我与书为友,让这位心灵之友引领着我徜徉在美好的、多彩的世界。现在,当我也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书”这位朋友介绍给孩子们,让书香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初见成效,在此,愿与各位分享。  相似文献   

14.
路遥挣稿费     
路遥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中篇小说《人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当之无愧的名作。但就是这样一位著名作家,其生前的穷困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5.
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抒写了一曲献给传统女性的赞歌。传统女性不仅将丈夫视为人生伴侣,同时对其怀有一种母性爱。因此她们在婚姻生活中表现出善良纯朴、无私奉献、牺牲并且不求回报的特点。这种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源于路遥所受的历史文化环境的熏陶和童年经历的坎坷。但是传统女性主体意识的匮乏,反映了路遥在女性问题上的保守性与封闭性。  相似文献   

16.
聆听老柴     
起初知道柴可夫斯基,是因为《天鹅湖》。但爱的是芭蕾那莞尔间的轻盈,也不能算是音乐本身。可后来变得有那个渴望去真正读懂老柴,则是因为《第六交响曲》——《悲怆》。这部作品是在1893年他的人生旅程即将结束时写成的,它不仅是柴可夫斯基最后一部标题交响曲,也是毕生经历之终结。  相似文献   

17.
路遥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出身于农村,而又充满着对城市的向往。他进入城市的渴望彰显现代性的诱惑和魅力。在“城”与“乡”之间,作为“城”与“乡”的双重“他者”,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得以丰满地呈现.而这种城乡之间的张力所凸显的现代性因素为解读《人生》提供了新的观照视野和阐释角度。  相似文献   

18.
路遥的《人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部中篇小说。众多的文艺评论者认为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不懈奋斗的高加林形象,以及提出农村青年如何走向城市和走向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小说并没有把重点落实在高加林的人生奋斗上,也即在这部小说中“奋斗叙事”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19.
岳娜 《文教资料》2010,(29):35-36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这个十六岁少年正在经历人生的转变——成人礼,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他仍然保持着善良与纯真,立志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20.
在中篇小说《人生》中,作家路遥让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高加林,在城乡交叉地带的环境中演绎了一出人生的悲喜剧。作为一个有着现代意识的作家,路遥试图对传统观念进行突围,寻找当下的自我;但作为一个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他对故土的依恋使他不得不回归这片传统的土地,在这里寻找自己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