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不久,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强调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不仅是蓝图的描绘,更是现实中的诗意栖居。著名的存在主义美学家海德格尔多次提及"诗意",认为"人须诗意地栖居,栖居在诗意中"。不仅城镇建设追求诗意,诗意人生已成为人生的至境,教育的诗化也备受关注。"诗化""诗意化"即"审美化"。教育也不能丢了"乡愁",课堂也应营造诗化课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师生诗意栖居地。诗  相似文献   

2.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多月来,"乡愁"成了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词汇。"乡愁",意思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借用徐志摩的诗,乡愁又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城镇建设要"留得住乡愁",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留得住乡愁"。为此,本刊特发这组"美丽乡村与美好乡愁"笔谈。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多月来,"乡愁"成了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词汇。"乡愁",意思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借用徐志摩的诗,乡愁又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城镇建设要"留得住乡愁",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留得住乡愁"。为此,本刊特发这组"美丽乡村与美好乡愁"笔谈。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多月来,"乡愁"成了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词汇。"乡愁",意思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借用徐志摩的诗,乡愁又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城镇建设要"留得住乡愁",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留得住乡愁"。为此,本刊特发这组"美丽乡村与美好乡愁"笔谈。  相似文献   

5.
郭仁贵 《考试》2014,(3):41-44
<正>一、背景材料"要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通俗而深情的话,出现在2013年12月12日到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触动着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城镇化,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乡愁,每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共同的精神寄托。在通往现代化的征途中,中国农民将以怎样的方式生存?将来,我们的"乡愁"何处寻觅?人们都在思考着"乡愁"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这既是人文话题,也是国家的大政方针问题。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这方面的改革要求,相关解读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三条底线是  相似文献   

6.
范秋明 《湖南教育》2014,(12):56-56
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家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化的理想境界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一词颇为耐人寻味。教育的理想境界,也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精神成长的温馨家园,让孩子们有一个值得回首、永不褪色的精神故乡,让他们“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7.
2014年4月4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余光中先生为他的著名诗篇《乡愁》续写的第五节诗句——"而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我去那头/你来这头。"余光中先生笑着对《光明日报》记者说道:老来还乡多感慨,"乡愁"拐弯是担当。……随着回大陆的次数越来越多,都不好意思再有乡愁了,笔下也不再有当年那种忧伤绝望的愁情别绪了,我的新诗和散文几乎都是"拐弯"过  相似文献   

8.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多月来,“乡愁”成了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词汇。“乡愁”,意思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借用徐志摩的诗,乡愁又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城镇建设要“留得住乡愁”,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留得住乡愁”。为此,本刊特发这组“美丽乡村与美好乡愁”笔谈。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上语文课时,经常利用《论语》《孟子》《庄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挖掘教材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其次立足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情感、有担当的人;三是创设机会让学生有表现情感的机会。笔者试图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文化"经典"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眷恋家乡的情感状态,乡愁承载着我们记忆中温暖、传统、斑驳的文化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为我们展示多元乡村文化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留住乡愁"的情感意义和文化进路。在大众传媒中,乡土文化的传统价值是留住乡愁的关键因素,乡贤文化的教育引领是留住乡愁的重要力量,敬天畏地的生态文化是留住乡愁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乡愁     
正席慕蓉的《乡愁》,让我百读不厌,越读越有味,在心中经常朗诵,"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朗诵,让我挥泪,因为,这美丽的乡愁,使我想起我的美丽乡愁。我在城市读书,教书,生活,写作,已经30年,也就是说,我离开我的乡村故土已经30  相似文献   

12.
阅读练习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余光中:一生一世永远斩不断的乡愁王钟的在海峡两岸,余光中一直以"乡愁诗人"著称。很多中国人都会背诵他那首《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大陆和台湾因政治原因分割的历史背景下,不少饱受离别之苦的中国人以乡愁文学为心灵寄托,维系着跨越大江大海的精神世界。作为台湾乡愁文学的代表人物,余光中创新了传统文化中"乡愁"的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这诗一般的语言,不仅道出了党中央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更道出了国人的期盼。在对学生爱乡爱国情感培育方面,乡土资源是理论与实践实现无缝对接的最佳牵引,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对于乡土资源的熟稔与信手拈来,无疑是对其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检验。杨万钧同志从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入手,将区内各类资源有效转化为适宜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有效挖掘乡土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有一本刊物,透过"视点"可以让我们明晰教育的真谛与规律,"独家策划"则能让我们从教育现状的剖析中发现教育的尝试与改革,"独家报道"可以为我们提供区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实践范例,"名校生长点"则为我们呈现了苏派名校成功的办学模式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我们知道这本刊物叫《江苏教育》。——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陆丽萍洞察力、穿透力、思考力是《江苏教育》与诸多教育报刊的不同之处,作为《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衷心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江苏教育》能把自己办刊的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江苏教育》(班主任)2019年4月刊发的《从静态呈现到动态参与——班级文化墙的文化从何而来》一文指出,"班级文化墙会安排留白,以供新的内容、新的想法不断融入,这样来看,班级文化墙是动态的,总处于未完成中。"正如同古典画作和音乐留白是为了审美一样,"留白"让我对班级文化墙有了新的认知。文化墙不再是"画一画"  相似文献   

16.
彭俊 《新读写》2014,(6):50-50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文艺范的一句话,出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不少人为之惊喜。  相似文献   

17.
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读《乡愁》,常常沉醉于诗人绵长的乡关之思.教《乡愁》,又总是希望能把课堂化成一片"乡愁"的诗海.悠然的诗句经年历月光芒依旧,教师该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让所有的心都深深浸入这一汪乡愁? 一枚小小的邮票,流淌着诗人浓浓的思念.三分诗,七分读,蒋祖霞老师的镜头里,也有一枚可以承载师生全部真情最后飞抵诗魂的邮票,那就是诵读.  相似文献   

18.
《城南旧事》以一腔深情追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作者居住在北京城南时的童年旧事,包含了绵延不绝的乡思乡愁和文化缅怀,是公认的"乡愁文学"力作。  相似文献   

19.
<正>乡愁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横鬲千年,历久弥坚。乡愁作为"人类一种难以捕捉的情愫"、无法解开的情结和回家的冲动,是中国诗歌中的永恒话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研究乡愁诗就是回望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历史,这历史就是一幅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的浓情画卷;是故园家国的情怀,风物长宜的胸襟;是乡土、乡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大家言必称"乡愁诗人",因为他1972年写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诗传遍了大江南北。余光中说,这些年来,《乡愁》几乎成为我的名片,《乡愁》在海峡两岸大受欢迎的程度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其实,他在同时期写的另一首诗歌《雨声说些什么》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而且《雨声说些什么》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它应该可以成为乡愁诗的另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