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庭院深深     
徐汝义 《大理文化》2013,(12):54-56
一 一天,学生问我家住何处。我玩笑说,“生在城隍庙南,长在城隍庙东,嫁到城隍庙北,将来,葬在城隍庙西。”细数,这一生竞真是绕着城隍庙百米之内而活。  相似文献   

2.
宗教     
上海城隍庙举行壬辰年城隍华诞庆典活动3月13日(农历壬辰年二月二十一日),“壬辰年城隍华诞庆典”之“祭城隍仪”在上海城隍庙举行,市、区有关部门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信众代表1000余人参加活动。当天还举行了当代画家戴敦邦大师所作《群仙欣会图》长卷捐赠上海城隍庙仪式,为庆典增添了喜庆祥和色彩。《群仙欣会图》长12米,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最早的城隍庙是安徽芜湖的城隍庙。1999年版的《辞海》"城隍"条目叙述:"古代神话所传守护城池的神。道教尊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由《周礼》腊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演化而来。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辞海》中所说的"芜湖城隍"即为"芜湖城隍庙"。按照《辞海》的解释,"城隍"是"古代  相似文献   

4.
关羽信仰的文化内涵刘莲在我国的祠祀庙宇中,数量最多的是关帝庙和城隍庙;在人们崇祀的各类神明中,与广大民众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关老爷和灶王爷;在儒家树立的精神楷模中,理想典范是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关羽不仅以"武圣"之尊与驾驭中国礼制二千年的文圣孔子同称并祀...  相似文献   

5.
上海小吃的市井民俗与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明 《寻根》2006,(2):85-91
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 上海日常的传统市井小吃不胜枚举,甜的小点、辣的抄手、素的菜包、臭的豆腐、粘的切糕,几乎是上海市井文化的缩影,很能让人感受到上海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的名色。即使是名份相类似的小吃,在口味上、制作上、餐饮的文化氛围上,都能尝试出完全不同的品味来。在今日上海,海派小味在市井里阊中触目皆是,不过,相对说来保存得最完整最集中的当属黄浦区的城隍庙区。  相似文献   

6.
太仓城隍庙     
陆静波 《寻根》2013,(3):118-120
古时候的寺庙是与百姓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的,明清时期的太仓州人为灾避祸、祈求福祉,通常建的就是城隍庙。城隍源于古代水(隍)庸(城)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指挖土筑的高墙,隍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6,(1)
正清末民初,上海老城城厢内外,大小街头茶馆遍布,茶客如云,茗香醉人。据史料记载,清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有茶馆64家,到民国8年(1919年)有164家。抗战前,大大小小的茶馆达数百家之多,仅城隍庙一处,就有茶馆几十家,可谓"十里洋场奇事多,上海茶馆甲天下",成为沪上风情旧景之一。茶馆称呼各地不同,旧上海茶馆多以楼、馆、园、阁、居、社、肆、轩称之。茶馆题名亦雅,如  相似文献   

8.
宗教     
《上海文化年鉴》2005,(1):332-335
概况;上海召开宗教工作座谈会;市委领导与宗教界代表人士促膝谈心;市委领导视察部分宗教活动场所;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第7次代表大会;上海佛教居士林第5次林员代表会议;中国基督教“两会”新会所挂牌;城隍庙东西厢房及戏台使用权归还道教;上海佛教协会成立50周年;静安寺山门揭匾;圆明讲堂建堂70周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6,(2)
正近日偶然自1933年5月25日出版的《国剧画报》中,发现了一帧《山东泰安之包文正公祠》的照片,系京剧研究大家齐如山先生在泰安考察戏曲时所摄(另摄有《城隍庙戏台照》,也刊于同年6月22日《国剧画报》)。这是目前所见唯一的泰安包公祠老照片,从中可以追溯这座久已湮没的泰山名祠之沧桑。包公的泰山因缘照片中泰安包公祠所奉祀者,便是妇孺皆知的北宋清官包拯。包拯为什么会被庙祀于泰山脚下呢?这源于  相似文献   

10.
正浚县属河南省鹤壁市,位于豫北平原。浚县县城里有两座山:一是大山,又名"青坛山",当地人俗称"东山";一是浮丘山,当地人俗称"南山""西山"。这两座山上至今还有很多庙宇。年代最早的天宁寺,可以上溯至北魏太和年间;千佛寺,可以追溯到唐高宗永隆年间;太平兴国寺、龙洞,北宋时就有了;城隍庙、观音寺、白衣阁始自  相似文献   

11.
拖油瓶考源     
《寻根》2016,(2)
正"拖油瓶"指妇女再嫁时带到夫家的子女。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后世一直沿用。例如:(1)天祥没有儿女,杨氏是个二婚头,初嫁时带个女儿来,俗名叫做拖油瓶。(《初刻拍案惊奇》卷33)(2)我的嫡姓原是金,三岁上死了老子,我家阿姆转嫁了城隍庙里的王道士,所以这个王是拖油瓶姓。(清《缀白裘》十一编《请师》)(3)不是你父亲养的,难道是你娘拖油瓶拖来的吗?(《官场现形记》卷40)  相似文献   

12.
绕三灵是大理地区被外界比较熟知的一个地方民俗节日,清末民初的诗文、风俗记录中已多有提及,如今学界关注也有多年的历史,相关的诗文、报道以及研究成果较多.2006年5月,绕三灵民俗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还成为国内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国外学者调查研究白族文化的案例课题之一.绕三灵活动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大理市的大理镇、湾桥镇和喜洲镇,主要停留地是大理古城城隍庙、庆洞神都本主庙、河矣城洱河祠、马久邑的瓦登坪等,而参与活动的人员范围更广泛,主要包括洱海周围各乡镇,以及大理州境内的巍山、洱源、鹤庆、剑川、宾川等县的信众.参与信众多,活动地点固定,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辛平 《寻根》2000,(2):42-45
父亲李积芳(1882年~1922年),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母亲李张淑(189o年~一1980年),在丈夫去世后,含辛茹苦,抚养李锐姐弟三人。1938年李锐离开武汉大学,投笔从戎。1939年底到达延安。在延安六年之后,1945年到热河主办《冀热辽日报》。这是1947年5月在热河乃林车站的留影。庐山会议之后,李锐被下放安徽磨子坛水电站劳动改造。这是1963年离京之前,与儿子范苗、长女李南央、幼女范改的留影c1934年5月李锐高中毕业照。——————._]————.一直面人生的人格陆力————“D辛平李锐先生,1917年生,湖南平江人。学者。…  相似文献   

14.
五千年前的历史机遇方何黄帝,姓公孙,因居姬水,改姓姬,号轩辕氏。据南宋人所作《轩辕黄帝传》的记载计算,黄帝居位之年距秦灭东周有2731年,秦灭东周是公元前256年,距今2252年。黄帝居位的时间距今4983年,只差17年就是整整五千年。黄帝就是生活在...  相似文献   

15.
舜崩何年     
张介立 《寻根》2000,(5):78-80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诸多纪年,研究舜帝生平者不乏其人。但因理解各异,干支推算间或有误,因之说法不一。笔者在肯定《五帝本纪》权威纪年的前提下,利用新的史料,采用新的方法,对舜崩之年作一探讨。一、舜享年百岁《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这与《五帝本纪》记载的尧的纪年相同:“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相似文献   

16.
慈禧是清代政治舞台上一位重要的女性统治。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死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祖居叶赫(今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氏,满州镶蓝旗人。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咸丰十二年(1852年),慈禧被选入宫封兰贵人,即后来民间俗称的“西太后”,清宫称其“老佛爷”。咸丰帝奕之妃。在历史上,慈禧曾3次垂帘听政,执掌清朝皇权达48年,对内残酷镇压,对外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从某种意义上说,算是一位妇孺皆知、颇具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根据权威数据,2006—2016年,中国的化创意产业将进入黄金10年期。动画产业产值2003年为300亿元,2005年增至600亿元。3年后,国产动画产业年产值将越过1000亿元,从而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自2002年中国提出发展动漫产业的近5年来,通过促进动画业与投资业等各方面的合作,有利地推动了动理产业链的建设和延伸。  相似文献   

18.
南宋利州路分合频繁,经考证达9次之多,即绍兴十四年分,乾道三年四月合;乾道三年六月分,乾道四年合;淳熙二年分,淳熙三年合;淳熙五年分,绍熙五年舍;庆元二年又分,嘉定二年复合;嘉定十一年分合;嘉定十二年五月再分,同年八月合;嘉定十六年再舍;战乱中实又分矣。利州路分合与宋金之间的关系变化、权力配置的失衡与调节、镇抚军民、弹压盗贼、四川安抚制置司治所所在地的变化等方面密切相关。利州路长期处于分治状态源于分治的效果较好;其次,良好的君臣关系也是其久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禤氏溯源     
禤世航 《寻根》2008,(2):120-121
禤姓是我国稀有姓氏之一,得姓于东汉初。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女子徵侧、徵贰起兵,攻占南方城邑。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命伏波将军马援南下平叛,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牛哥随马援南征。建武二十年(44年),马援班师回朝,  相似文献   

20.
永福  兴堂 《滇中文化》2005,(2):40-41
即静乐庵,位于易门县城北三十公里,三家村东面,白龙山腰。据静乐庵无容碑记载,该寺庙始建于西汉,扩建于唐,复修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仲冬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仲春。民国时期曾几次修缮,较大的一次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和民政厅长一行到该寺游览,见前后两殿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