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是一片多彩的土地,没有疆界,不分你我;这里是《新课程研究》开辟的思维空间——话题教研平台。在这里,我们实践课程理念,直面所有困惑;在这里,我们创新哲人的教育智慧,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让智力在对话中接受挑战,让激情在交流中碰撞飞扬,让生命在合作中相互回应,让人性在互动中勃然绽放……话题研究,一场思想的盛筵,一次美丽的馈赠,更是一种诗意生存的方式;话题研究,在建构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的同时,给新课程实施旅途中的同行者送去思维的鲜花与精神的阳光。欢迎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踊跃到此播种、耕耘和收获,与我们一道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幸福乐园。  相似文献   

2.
这里是一片多彩的土地,没有疆界,不分你我;这里是《新课程研究》开辟的思维空间——话题教研平台。在这里,我们实践课程理念,直面所有困惑;在这里,我们创新哲人的教育智慧,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让智力在对话中接受挑战,让激情在交流中碰撞飞扬,让生命在合作中相互回应,让人性在互动中勃然绽放……话题研究,一场思想的盛筵,一次美丽的馈赠,更是一种诗意生存的方式;话题研究,在建构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的同时,给新课程实施旅途中的同行者送去思维的鲜花与精神的阳光。欢迎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踊跃到此播种、耕耘和收获,与我们一道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幸福乐园。  相似文献   

3.
这里是一片多彩的土地,没有疆界,不分你我;这里是《新课程研究》开辟的思维空间——话题教研平台。在这里,我们实践课程理念,直面所有困惑;在这里,我们创新哲人的教育智慧,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让智力在对话中接受挑战,让激情在交流中碰撞飞扬,让生命在合作中相互回应,让人性在互动中勃然绽放……话题研究,一场思想的盛筵,一次美丽的馈赠,更是一种诗意生存的方式;话题研究,在建构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的同时,给新课程实施旅途中的同行者送去思维的鲜花与精神的阳光。欢迎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踊跃到此播种、耕耘和收获,与我们一道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幸福乐园。  相似文献   

4.
伊红 《新课程研究》2006,(12):34-35
这里是一片多彩的土地,没有疆界,不分你我;这里是《新课程研究》开辟的思维空间——话题教研平台。在这里,我们实践课程理念,直面所有困惑;在这里,我们创新哲人的教育智慧,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让智力在对话中接受挑战,让激情在交流中碰撞飞扬,让生命在合作中相互回应,让人性在互动中勃然绽放……话题研究,一场思想的盛筵,一次美丽的馈赠,更是一种诗意生存的方式;话题研究,在建构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的同时,给新课程实施旅途中的同行者送去思维的鲜花与精神的阳光。 欢迎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踊跃到此播种、耕耘和收获,与我们一道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幸福乐园。[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这里是一片多彩的土地,没有疆界,不分你我;这里是《新课程研究》开辟的思维空间一一话题教研平台。在这里,我们实践课程理念,直面所有困惑;在这里,我们创新哲人的教育智慧,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让智力在对话中接受挑战,让激情在交流中碰撞飞扬,让生命在合作中相互回应,让人性在互动中勃然绽放……话题研究,一场思想的盛筵,一次美丽的馈赠,更是一种诗意生存的方式;话题研究,在建构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的同时,给新课程实施旅途中的同行者送去思维的鲜花与精神的阳光。 欢迎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踊跃到此播种、耕耘和收获,与我们一道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幸福乐园。[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这里是一片多彩的土地,没有疆界,不分你我;这里是《新课程研究》开辟的思维空间——话题教研平台。在这里,我们实践课程理念,直面所有困惑;在这里,我们创新哲人的教育智慧,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让智力在对话中接受挑战。让激情在交流中碰撞飞扬,让生命在合作中相互回应,让人性在互动中勃然绽放……话题研究,一场思想的盛筵,一次美丽的馈赠,更是一种诗意生存的方式;话题研究.在建构对话、合作与探究的碍程文化的同时,给新课程实施旅途中的同行者送去思维的鲜花与精神的阳光。 欢迎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踊跃到此播种、耕耘和收获,与我们一道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幸福乐园[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苏联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对话。基于对话理论的新课程,必然要求有相应的教学主张出现,为师生提供有效的对话场域和对话策略。综合考查对话的各种场域和策略要素后,我们发现,形成对话的"话题",是新课程理念落地的本质诉求和有效路径。因此,基于"话题"教学,是一种课程思维,反映新课程的内在本质规定。同时,承载课程理念的教材要想成为师生教学的对话场,也必须实施话题教学。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是一种注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强调的是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教师与学生皆是合作共同体的组成者,但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化学教育阵地上的老师,我不断学习和探索研究化学学科的课程改革.下面就新课程下如何提升化学教师品位谈一些自己的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的课程情境对教师形象提出了挑战,也为重新理解和定位教师形象提供了契机。既具有充盈的“实践性智慧”,又具有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话与合作的“反思性实践家”,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诉求的新型教师形象。而对其专业能力基础——“实践性智慧”的培育,则是新课程情境中“反思性实践家”型的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反思性实践家”型的教师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基本策略:研究教学案例,丰富实践性知识;讲述课程故事,培养反思能力;与同事合作对话,碰撞智慧火花;展开理论对话,关注教学实践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性质是教育民主。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基本方向是:让教学变成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让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构建每一个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让课程决策走向分权,实现国家、地方与学校课程权力的分享、互动与融合。就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彻底摈弃"凯洛夫教育学"的传递主义和训练主义教学体系;改变新课程改革以来的"虚假探究"和"虚假对话"倾向。为此,我们需要将教学理解为师生合作进行的真实研究,其根本特性是关系性与探究性;需要把教师和学生视为"学校学科"的主体;需要把教学变成学生探究。唯有如此,才能构建适应信息时代、民主化时代和知识社会需要的"新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重构。自主、合作、民主、宽容、反省、创新,是新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找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就得明了这一点。历史教育的本质,乃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包括古人与今人对话,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希望自己能抛弃愚蠢,学会睿智,忘掉仇恨,增加理解,生活更加美好。在对话中,教师如何对待历史,就是如何对待生活;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就是如何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12.
苟喜钱 《成才之路》2011,(13):66-66
新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灼见,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生成新知识。让我们的教师与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13.
王益民 《江苏教育》2008,(17):49-50
“沙龙”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中文意即客厅,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 我们这里的“教育沙龙”(以下简称“沙龙”)是指部分志趣相投的教师利用周末(一般在晚间)围绕一个主题聚会一堂,边呷着香茶,边欣赏着典雅的音乐,就新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教育民主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无拘无束的“头脑风暴”,于对话之中把握课程方向,于碰撞之中提升自我专业水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是体现学生个体价值的舞台。而实现这一课堂创新,就必须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善。加强合作、创造自主、创新思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成为师生、学生心灵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舒展个性、凝聚自信、体会成功、汲取知识,是人文思想在过程教学中的体现,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背景下,北京怀柔二中倡导“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树立教学就是对话”的新的课程理念,使教育教学“自主而有序,合作而高效”。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研组的研究活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最后一层集体研究,是同一学科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因此,我们更应当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共享成功。北京市南湖中园小学数学组坚持开展校本教研,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以此来深化学校数学课堂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传统教师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特质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推行,也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反思并积极寻求重建教师文化是解放教师和激发课程活力之关键所在。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孤立的教师文化之成因可以从教师个人和教学实际情境两个角度分析,而合作的教师文化可从营造适宜的组织气氛,建构教师间的相互对话,善用教学观摩进行专业交流,运用民主参与的合作成长模式和建构教师间相互支持的协同合作网络等方面重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江苏教育》2003年7B上登载的《让我们千万次追问什么是好课?》一文,看到专家就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这一话题与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对话,非常高兴,获益匪浅。 崔教授指出:“一堂好课要教得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这次改革,无论从社会各界的重视度、系统性还是学术力量的参与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中。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树立教学就是对话的课程理念”(三让一树),使得教育教学“自主而有序,合作又高效”。那么,“三让一树”的新课程改革理念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山西太原市迎泽区举办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山西太原市迎泽区是全国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为了提高大家对课程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让大家对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有个深层次的理解,新学期前夕迎泽区举办了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北师大萧川博士、芦咏莉博士、杭州师大傅道春教授三位课程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新课程与教育评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三位教授话题的切入点虽不同,但核心问题都是围绕教育的真正目标而谈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分析与诠释以引起教师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