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6月10日,《成都晚报》以罕见的5个版面的强大阵容,连续推出了《美丽谎言》新闻报道,立即在新闻界引起了反响。各大网站、报纸媒体争相转载,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电视媒体也纷纷派出精良队伍,前往成都采访报道。可以说“美丽谎言”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条新闻的原始报料仅仅是个简单的车祸求助。联手编织“美丽谎言”去年的5月27日中午,我们得到了一条被同行弃之不要的新闻线索:一名男子在清晨上班途中因车祸意外死亡,肇事者逃逸,家属希望寻求媒体帮助。咋一听,这不过是件极其普通的车祸逃逸事件,成都每天都会上演数起,…  相似文献   

2.
薛玲  龚锐  杨柳 《新闻三昧》2006,(1):43-45
2005年6月10日,《成都晚报》以罕见的5个版面的强大阵容,连续推出了《美丽谎言》新闻报道,立即在新闻界引起了反响。各大网站、报纸媒体争相转载,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电视媒体也纷纷派出精良队伍,前往成都采访报道。可以说“美丽谎言”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条新闻的原始报料仅仅是个简单的车祸求助。  相似文献   

3.
中国媒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假。 展江教授认为:谎话,哪个国家都有,美国有,中国也有。但是谎话出现之后,要有人揭露它。尤其是媒体,不能散布谎言。  相似文献   

4.
国际媒介     
商业化的媒体就一定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吗?“数字化”一贯正确吗?美国媒体人士对此提出质疑,请看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新闻业前途光明是谎言吗?》。  相似文献   

5.
2005年6月10日,《成都晚报》以罕见的5个版面的强大阵容,连续推出了《美丽谎言》新闻报道,立即在新闻界引起了反响.各大网站、报纸媒体争相转载,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电视媒体也纷纷派出精良队伍,前往成都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6.
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然而,在此次西藏暴力事件的报道中,一向标榜"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却一再歪曲事实.使西方民众迷失在媒体精心设计的谎言之中.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鲁木齐7月5日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中国媒体报道迅速,逾百家境外媒体在短时间前往新疆采访,有评论称“中国学会了面对境外媒体。”但是,有些境外媒体的实地报道,却非全部遵从公正、客观的职业准则,其中不乏偏见与谎言。透过对这一事件的相关报道活动,我们有必要对外宣工作中一系列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说真话     
《中国新闻周刊》2013,(6):26-27
媒体的责任在于说真话。虽然大多数时候说与不说一个样,但是,我们还是要说。虽然人所说的大多数话,都是重复别人说的话,但是我们带是要重复。当谎言重复一万遍便被误认为真理,而当真话说过一万次之后,仍然可能被认为是谎言,但是,我们还是要说真话。因为,惟有真话,才能反映真相,惟有真相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谎言用在新闻中就是毒药。虚假新闻的出现会污染受众获取信息的环境,伤害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事业和传媒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应杜绝的虚假新  相似文献   

10.
2014年韩剧《匹诺曹》收视率持续增长,围绕"新闻记者"这一角色播出的偶像剧,给受众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媒体世界"。虽是一部言情偶像剧,但不得不感叹韩剧"专业性",剧中媒体存在的"事实偏差"、"新闻交易"、"制造轰动"等问题在当今的新闻界确实普遍存在着。虽然这些别有用心的报道短期内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但谎言一旦被揭穿,势必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由此,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塑造与维护媒体公信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林毅 《当代传播》2014,(2):25-28
谎言的研究向来集中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也习惯于从心理层面分析谎言产生的动机。本文首次将离开传播便失去意义的谎言,置于口语传播的过程,从传播学视角剖析谎言得以成立的三个基本要素。结果发现,由心理动因研究转化为传播过程研究的谎言,在范畴界定上明显提高了各要素的精确系数,识别口语传播中的谎言将变得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西非的约鲁巴人有句谚语:"真相无市场,谎言有人买",似乎那些耸动的假新闻总能赢得眼球和耳朵.在人民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新闻信息传播渠道较少的非洲,防范假新闻让各媒体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付识睿 《今传媒》2012,(4):136-137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运用语言的任意性、谎言性来解释不同的报纸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报道不尽相同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较不同报纸媒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情报道的差异性,指出新闻传播并非是客观性的而是主观性的,并且通过分析在新闻传播领域,语言的特性对报纸新闻语言的影响,试图给新闻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面对媒体,身负重伤的他,动情地讲述着因见义勇为被歹徒砍伤的故事。当全国众多媒体和网络在一遍又一遍传播他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之时,当他所在的学校正考虑发动学生为他捐款疗伤之时,当读者和观众为他的事迹而感动之时……我们却发现这竟是一个弥天大谎。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个谎言的导演者是一个仅15岁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5.
李忠 《当代传播》2021,(2):111-112
后真相时代,谎言、假新闻充斥着新媒体平台,部分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疫情制造了大量抹黑中国的虚假新闻.纪录片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澄清事实真相、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渠道、载体与符号.纪录片《中国抗疫志》在海外一经播出,引起现象级传播效应.本文基于后真相时代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抗疫的偏见报道和《中国抗疫志》的建构分析,尝试对后真相时代...  相似文献   

16.
5月22日,一位涂姓农民工向我报料称,他在下班路上被打劫摔伤,现在厂方不管不问,希望得到媒体帮助。我在采访了受伤者和主治医生后,觉得有些不踏实,毕竞只是对方一面之词,还需要向相关部门核实。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电话,让谎言不攻自破。当晚8时,经多方联系,接通了当地派出所所长的电话。据  相似文献   

17.
李祥 《新闻爱好者》2004,(12):15-16
2004年9月13日,广州的媒体纷纷报道了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一位身患晚期肺癌的62岁的陈老伯,因家境困难又不想增加儿女的负担,在向家人撒了个“去老战友家散散心”的善意谎言后,于今年6月3日上午9时,偷偷躲进了广州友好医院临终关怀科。这一躲,便是“3个多月”。直到今年“9月12  相似文献   

18.
还有什么比看到“用户第一”这个短语更让人生气的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还因为我们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被这个说法轰炸了几十亿次。不过,从这个星期开始,你有可能需要对这种陈词监调刮目相看了,因为它有了新的含义,因为这次说话的人不一样了,媒体大亨、电视以及报刊杂志的高层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9.
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后,达赖集团为了推卸和逃脱其罪责,不惜散布谣言,编造历史,蛊惑人心。历史上,西藏的主权归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本刊从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谎言与真相》一书中摘取部分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该书运用大量事实,戳穿了西方某些媒体对"3.14"拉萨暴力事件的不实报道,阐述了西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以及"藏独"等问题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谎言悖论"的发生,乃是误施推理于"非命题"及以含混概念颠覆逻辑规律的结果.因此,"谎言悖论"并不是什么形式逻辑体系所固有的、无法消除的内在矛盾;依靠逻辑自身的力量,完全可以将"谎言悖论"排除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